《客座赘语》说:
“永乐九年(1411)七月初一日,该刑科署都给事中曹润等奏乞剌下法司,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法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元曲是什么,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
“永乐九年(1411)七月初一日,该刑科署都给事中曹润等奏乞剌下法司,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法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
可以
“焚书坑儒”,史家认为残暴无比,但在秦皇,民间所藏私书下令后三十日不送官府者,罚筑长城四年,永乐则是五日之后,“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多么干净、利落……
元代的有的,只不过比例很小
也就赖于这段史料,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盛行一时的元曲杂剧会突然断绝,这是应该引起戏曲史的研究者们注意的。我们还应当感谢这段史料,至少告诉了我们永乐的禁书范围与施行禁书的手段,而且还昭示我们永乐的皇权观念已膨胀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不仅本朝,前朝的帝王圣贤也不能亵渎。在这一点上,在中国的禁书史中,永乐堪称千古一帝。
元曲是在唐诗、尤其是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此前的格律诗词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词”作为一种古典格律诗的样式,最初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歌楼市井,但虽着社会的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