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关于元曲的诗

编者按: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

编者按: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诗词作者围绕“中华诗词的当代性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开展交流。本届研讨会的主旨与2019年3月23日首届“中华诗词复兴论坛”一脉相承。在首届论坛上,时任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场“文化复兴”,诗词复兴正是文化复兴的先声。在此发布致辞全文,以飨读者。

中华诗词的传承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精辟阐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在各个重大场合大量引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很多引用堪称“神来之笔”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如商道,如茶道,如医道,如剑道。这些,在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源头活水”的理学之道。一个“道”字,联通了国与家,心与理,上与下,进与退,体现了从容有度,体现了中容和,体现了中华哲学之精髓,使我们代代传承从不中断。

中华诗词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联。两千多年前, 《诗经》就以风、雅、颂三种体裁评价政治。“风”是沟通上下、“雅”是探讨得失、“颂”是弘扬美德,都与国家政治高度相关。周代设有采诗官,汉代设有乐府,都把诗词纳入政治教化体系的总体架构,体现了国家政治与优雅诗性的完美结合。

中华诗词是社会整合互动的特殊纽带。中国人相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整合大大小小的家庭和家族。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从城市到乡间,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唱和酬答,把本来容易为精英阶层垄断的文化普及到整个乡土社会,用文化而非利益为纽带实现社会的整合与互动,促进了人文社会的形成。

1、盛行的朝代不一样,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所作的诗。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2、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中华诗词是人们安顿身心的精神家园。尽管古人强调诗词的政治性、社会性,但并不否认诗词的根源在于人性与人情。爱情、友情、家国之情通过诗词的真情、深情和至情予以充分表达。中华文化强调责任伦理,尤其是经史,说的都是家国天下的责任,对个人感情说得不多。但诗不是。它既有家国天下的宏大,关于元曲的诗,也有个人感情的精微。可以说,诗词体现的个人精神世界正是家国天下的另外一半。没有这一半,另外一半也不完整。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从统战角度看,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关系密切。

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元曲和诗词本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题材,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也都大不相同,元曲本身由于没有任何束缚感,所以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完全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打压,毕竟对于诗词来讲,自己无论任何感情都需要提炼其中。

这些情调里天然蕴涵了中华文明滋养下的个人对待和平的态度、对待政权的态度、对待取舍进退的态度。这种精神情调的一致,是塑造文化认同的根基。后来,耶律楚材劝成吉思汗用儒家体系治国,又引荐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文化认同。我们当然不会夸大诗词的作用,因为仅靠审美情调无法塑造民族共同体,而要靠更深远的制度安排。但若没有精神情调的契合,建立制度会困难得多。诗词创造的是情,正是情的融合为理性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再说远一点,我们今天吟诵的许多著名诗词,都是由少数民族的诗人们写的。比如写屈原的元曲名句“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就出自著名元曲家贯云石之手。贯云石并不是汉族士大夫,而是维吾尔贵族(高昌回鹘) ,但他写的屈原,比汉人写得都好。毛主席晚年反复阅读的金陵怀古名词“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其作者是元人萨都剌,出身于世代传经的伊斯兰家庭。

中华诗词可以证明,不同族别、不同宗教的人,是可以理解和热爱同一种境界的,是可以融入和创造同一种文化的。中华文化从来都不只是汉族的创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大家共同创造、共同继承、交流圆融、共情无碍,达到真正的文化融合。尤为宝贵的是,这个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汉人王朝强大的时候通过政治压力产生的,而是在汉人王朝衰亡时由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自觉主动选择的。历史上,这样的选择发生了多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曲即为元曲 也称“元代戏曲” 以唱为主 词也是如此 而且 格式不受限制 不过元曲的范围比较广 有写爱情 国家 生活等等 而词大多写男女情爱之类 当然 豪放为国的也有

用什么来凝聚?习近平总书记说,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诗词复兴的根本动力,正是回应这一时代最深沉的需求。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文化具有跨越种族、宗教和政治分歧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经”传递的是信仰,“史”传递的是经验,“诗”传递的是情怀。历史上,很多观点不一乃至相左的人,只要有共同的情怀,总能彼此理解,乃至惺惺相惜,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人文精神,认同共同的文明底色。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情感艺术、气度神韵,正属于这文明底色。只要认同这个底色,不论走多远,相距多远,终会相聚,终会回归。

新时代呼唤着文学家们运用艺术的形式,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利益群体身上,在海内外的华裔青年身上,在那些与我们共享一个文明的各个民族身上,唤醒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场“文化复兴” 。诗词的复兴,可以作为先声。欲民族复兴,可先复兴中华文化;欲复兴中华文化,可先复兴中华文学;欲复兴中华文学,可先复兴中华诗词。

1、形成时代不同 唐诗自然是形成于唐代啦,而宋词是形成于宋代,而元曲无可厚非形成于元代。2、风格不同 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元曲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

第二,诗词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诗词创作中,“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进入新时代,怎样让诗词更加贴近群众,真实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怎样找到诗词走向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怎样帮助人民群众提升古典人文素养?简单说,这是个上下贯通的问题,亦是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一方面,如何使精深的诗词通俗易懂地走向老百姓,让大家耳熟能详;一方面,如何使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下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能主动追寻、学习、尊重古典诗词的深奥,应是我们每个诗者的共同责任。

第三,诗词创作要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纵观一部世界史,大国的兴盛、民族的复兴,绝非经济实力代表一切,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中国诗人历来有诗酒为伴、仗剑天涯的真豪迈,更有家国天下、社稷黎民的大关怀及修齐治平、力挽狂澜的勇担当。在中国大而未强之际,在中国青年犹需强化家国责任之际,在中国社会更需厚植人文情怀之际,在中国必须向世界说清中华民族强而不霸、弱而不分的和平文化基因之际,中国更需激活并提升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化素养与精神气质。中国诗人们首先应做文化引领者,其次应做道德表率者,即以“明德引领风尚” 。

当然,诗文界还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如新诗旧诗如何贯通?如中国诗与西方诗如何互鉴?等等。这些都留给专家们继续讨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解读好这首大气磅礴的史诗,需要从根上讲清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这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课题。我们将以更加充沛的底气,集结诗词的伟力,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神聚气” !

上一篇 2023年04月25 20:52
下一篇 2023年06月04 20:08

相关推荐

  • 有没有元曲取名,元曲取名

    元曲,是在元代的时候盛行的艺术形式,如唐诗和宋词。包括散曲与杂剧共两大种类,小编也会将取名来源分为这两大类。就风格来看,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元曲的用词多半相比于其他诗词种类更为直接犀利,大胆有

    2023年04月19 251
  • 元曲中属于悲剧的是,下列属于元曲四大悲剧的是

    汉秋宫【元】马致远元曲四大悲剧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汉宫秋》,

    2023年04月16 294
  • 杜甫经典诗句,杜甫最巅峰的一首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的高峰在唐代,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唐代诞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照耀了诗的天空,而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大最亮的那两颗星星。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浪漫飘

    2023年05月01 272
  • 江郎才尽下一句是什么,江郎才尽下一句接什么好

    江郎才尽下一句接什么好,传说南朝的时候,有个出名的才子叫江淹,江淹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好诗好文,长到20多岁,他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才子了。县太爷泪目:“我居然错判了这样的案件,世上居然有这么伟大的父亲”

    2023年05月19 293
  • 塞上风云接地阴的上一句,寒上风云接地阴上一句

    寒上风云接地阴上一句,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八首长卷》之四首,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同樾捐赠)。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

    2023年05月26 242
  • 四曲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1001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023年04月09 222
  • 鸡蛋里挑骨头下一句,鸡蛋里挑骨头一句是什么

    “一个人被拘留,在老百姓看来就等于‘坐牢’,心里会给他刻上印记,鸡蛋里挑骨头一句是什么,所以我们特别谨慎,要重证据、重事实。”哈森高娃说。一位老人瞒着儿子用假身份信息买了一套养老公寓。然而,公寓法人被

    2023年05月14 285
  • 发乎情止乎礼的下一句,发乎情止乎礼

    他终于清醒了:回家,必须回家!几个月来,他的内心屡起波澜,优柔寡断,始终下不了决心。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做出任何不妥的行为,而思想,却早已信马由缰,将自己带离了家。几个月来,他的内心屡起波澜,优柔寡断,

    2023年04月24 273
  • 师博领进门的下一句是什么,谚语师傅领进门下一句是什么

    谚语师傅领进门下一句是什么,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广播”的朋友,我是赵疏敏,一个喜欢用历史视角解读当下财经世界的胖子。今天咱们来讲一讲丘处机。如果出身名门,却不会整合使用资源,那往往会失去上进的空间和动

    2023年05月14 248
  •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关于重阳节的三首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的重阳节。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双九便为重阳。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精彩的习俗活动,关于重阳节的三

    2023年05月09 226
  • 元曲四大家悲剧以及作者,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023年04月10 218
  • 赞美诸葛亮的元曲,对诸葛亮的赞美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

    2023年04月17 3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