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关于元曲的诗

编者按: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

编者按:12月19日,中华文化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华诗词复兴研讨会”在京召开。40余位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诗词作者围绕“中华诗词的当代性与文化强国建设”主题开展交流。本届研讨会的主旨与2019年3月23日首届“中华诗词复兴论坛”一脉相承。在首届论坛上,时任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场“文化复兴”,诗词复兴正是文化复兴的先声。在此发布致辞全文,以飨读者。

中华诗词的传承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精辟阐述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在各个重大场合大量引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很多引用堪称“神来之笔”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之道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境界,就是原则,亦是规律。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如商道,如茶道,如医道,如剑道。这些,在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中华诗词既有万物起源的哲学之道,也有人伦纲常的人本之道;既有天地君亲师的孔孟之道,也有知行合一的阳明之道;既有“幡动心动”的禅学之道,也有“源头活水”的理学之道。一个“道”字,联通了国与家,心与理,上与下,进与退,体现了从容有度,体现了中容和,体现了中华哲学之精髓,使我们代代传承从不中断。

中华诗词与国家政治教化密切相联。两千多年前, 《诗经》就以风、雅、颂三种体裁评价政治。“风”是沟通上下、“雅”是探讨得失、“颂”是弘扬美德,都与国家政治高度相关。周代设有采诗官,汉代设有乐府,都把诗词纳入政治教化体系的总体架构,体现了国家政治与优雅诗性的完美结合。

中华诗词是社会整合互动的特殊纽带。中国人相信“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整合大大小小的家庭和家族。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从城市到乡间,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唱和酬答,把本来容易为精英阶层垄断的文化普及到整个乡土社会,用文化而非利益为纽带实现社会的整合与互动,促进了人文社会的形成。

1、盛行的朝代不一样,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所作的诗。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2、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中华诗词是人们安顿身心的精神家园。尽管古人强调诗词的政治性、社会性,但并不否认诗词的根源在于人性与人情。爱情、友情、家国之情通过诗词的真情、深情和至情予以充分表达。中华文化强调责任伦理,尤其是经史,说的都是家国天下的责任,对个人感情说得不多。但诗不是。它既有家国天下的宏大,关于元曲的诗,也有个人感情的精微。可以说,诗词体现的个人精神世界正是家国天下的另外一半。没有这一半,另外一半也不完整。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从统战角度看,中华诗词与中华文化共同体关系密切。

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元曲和诗词本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题材,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也都大不相同,元曲本身由于没有任何束缚感,所以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完全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打压,毕竟对于诗词来讲,自己无论任何感情都需要提炼其中。

这些情调里天然蕴涵了中华文明滋养下的个人对待和平的态度、对待政权的态度、对待取舍进退的态度。这种精神情调的一致,是塑造文化认同的根基。后来,耶律楚材劝成吉思汗用儒家体系治国,又引荐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停止屠城,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文化认同。我们当然不会夸大诗词的作用,因为仅靠审美情调无法塑造民族共同体,而要靠更深远的制度安排。但若没有精神情调的契合,建立制度会困难得多。诗词创造的是情,正是情的融合为理性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再说远一点,我们今天吟诵的许多著名诗词,都是由少数民族的诗人们写的。比如写屈原的元曲名句“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就出自著名元曲家贯云石之手。贯云石并不是汉族士大夫,而是维吾尔贵族(高昌回鹘) ,但他写的屈原,比汉人写得都好。毛主席晚年反复阅读的金陵怀古名词“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其作者是元人萨都剌,出身于世代传经的伊斯兰家庭。

中华诗词可以证明,不同族别、不同宗教的人,是可以理解和热爱同一种境界的,是可以融入和创造同一种文化的。中华文化从来都不只是汉族的创造,而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大家共同创造、共同继承、交流圆融、共情无碍,达到真正的文化融合。尤为宝贵的是,这个文化的融合,并不是在汉人王朝强大的时候通过政治压力产生的,而是在汉人王朝衰亡时由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自觉主动选择的。历史上,这样的选择发生了多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化共同体。

曲即为元曲 也称“元代戏曲” 以唱为主 词也是如此 而且 格式不受限制 不过元曲的范围比较广 有写爱情 国家 生活等等 而词大多写男女情爱之类 当然 豪放为国的也有

用什么来凝聚?习近平总书记说,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诗词复兴的根本动力,正是回应这一时代最深沉的需求。

元曲与诗的关系和区别在于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文化具有跨越种族、宗教和政治分歧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经”传递的是信仰,“史”传递的是经验,“诗”传递的是情怀。历史上,很多观点不一乃至相左的人,只要有共同的情怀,总能彼此理解,乃至惺惺相惜,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人文精神,认同共同的文明底色。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情感艺术、气度神韵,正属于这文明底色。只要认同这个底色,不论走多远,相距多远,终会相聚,终会回归。

新时代呼唤着文学家们运用艺术的形式,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在各种思想分歧的利益群体身上,在海内外的华裔青年身上,在那些与我们共享一个文明的各个民族身上,唤醒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新时代迫切需要一场“文化复兴” 。诗词的复兴,可以作为先声。欲民族复兴,可先复兴中华文化;欲复兴中华文化,可先复兴中华文学;欲复兴中华文学,可先复兴中华诗词。

1、形成时代不同 唐诗自然是形成于唐代啦,而宋词是形成于宋代,而元曲无可厚非形成于元代。2、风格不同 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元曲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

第二,诗词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诗词创作中,“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进入新时代,怎样让诗词更加贴近群众,真实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怎样找到诗词走向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怎样帮助人民群众提升古典人文素养?简单说,这是个上下贯通的问题,亦是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一方面,如何使精深的诗词通俗易懂地走向老百姓,让大家耳熟能详;一方面,如何使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下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能主动追寻、学习、尊重古典诗词的深奥,应是我们每个诗者的共同责任。

第三,诗词创作要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纵观一部世界史,大国的兴盛、民族的复兴,绝非经济实力代表一切,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中国诗人历来有诗酒为伴、仗剑天涯的真豪迈,更有家国天下、社稷黎民的大关怀及修齐治平、力挽狂澜的勇担当。在中国大而未强之际,在中国青年犹需强化家国责任之际,在中国社会更需厚植人文情怀之际,在中国必须向世界说清中华民族强而不霸、弱而不分的和平文化基因之际,中国更需激活并提升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化素养与精神气质。中国诗人们首先应做文化引领者,其次应做道德表率者,即以“明德引领风尚” 。

当然,诗文界还有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如新诗旧诗如何贯通?如中国诗与西方诗如何互鉴?等等。这些都留给专家们继续讨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奋斗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解读好这首大气磅礴的史诗,需要从根上讲清楚“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这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课题。我们将以更加充沛的底气,集结诗词的伟力,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神聚气” !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17:14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06:06

相关推荐

  • 中秋节的诗句古诗,中秋节古诗大全50首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

    2023年04月19 229
  • 元曲与京剧关系图片高清,昆曲与京剧的关系

    京剧的演变故事可以从中国戏曲的鼻祖金元杂剧和散曲说起:话说一代元曲大师关汉卿喜好旅游“一心待向烟花路上走”:元灭宋后他就由大都出发南游一直到达南方的扬州、杭州等地。当时的杂剧在北方已很成熟,南方却对此

    2023年04月13 269
  • 赞颂老师的诗句

    明天(9月10日)我们将迎来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老师的辛苦付出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群峭碧摩

    2023年05月08 300
  • 关于佳人的诗句,描写佳人的诗句有哪些

    女人能顶一片天,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大量关于女人的诗句。这些句子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每一次提起红颜佳人,这些诗句就在我们心头泛起。我是猫猫,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关于红颜佳人的5个诗句,流传千百年,让人津津

    2023年06月01 311
  • 道法自然上一句,道法自然下一句是什么

    这里是悦读国学,每天学点道德经:甚爱必大费,道法自然。一、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25章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如果理解成大自然或者自然界,意思就小了。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3年06月01 293
  • 适可而止下一句是什么,暗示别人适可而止的短句

    “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论语.乡党》“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事物的发展存在量变和质变,度

    2023年04月10 220
  • 关于清廉的诗句,关于清廉的20首古诗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启示】关于清廉的古诗词如下:1、《石灰吟》——明代于谦。千

    2023年04月10 294
  • 屈原的有名诗句,屈原最出名的一句

    穿过岁月的河流,屈原最出名的一句,还有什么痕迹不被淹没?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沉淀?不同时间,已经没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见了往日的宁静。唯有他,一个忠贞而高尚的灵魂,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一个美到极致

    2023年04月25 246
  • 带星辰的诗句,关于星辰的浪漫诗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手可摘星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出自:

    2023年04月20 233
  • 菊花诗句,菊花十首有名的诗

    菊花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老朋友了,下面几句诗描写的菊花品种各不相同,赶紧跟着图学习一下!白毛刺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1、《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

    2023年05月09 210
  • 描写夜空的诗句,描写夜空美丽的诗句

    夜晚,最浪漫的,当属星空。夜深人静,抬起头来,遥远的天上,星子点点,一轮弯月,犹如一只小船,带你到想去的远方。天上的星星里有人吗?它们是否也失眠了呢?30个关于星辰的诗词,美得令人心醉,最适合晚上分享

    2023年05月12 294
  • 粗中有细歇后语上一句,粗中有细人物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粗中有细人物歇后语,集中反映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2023年05月09 25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