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峨眉山的诗句,赞美峨眉山的古诗

峨眉山下桥良宽“良宽若是我。那么这个‘我’,又是谁呢?”日本禅宗著名学者柳田圣山先生晚年时不断反复自问。一生致力于禅宗历史研写,并获得斐然成就的柳田圣山此时已然是禅的百科全书。但随着时间流逝与身体的衰

峨眉山下桥

良宽

“良宽若是我。那么这个‘我’,又是谁呢?”

日本禅宗著名学者柳田圣山先生晚年时不断反复自问。

一生致力于禅宗历史研写,并获得斐然成就的柳田圣山此时已然是禅的百科全书。但随着时间流逝与身体的衰老,他心中萌生了隐隐的不安。

柳田意识到:伴随着禅历史的深入,文字背后另一个深深沉潜的灵性世界也逐渐展露出冰山一角。

昔日柳田无情批判的“体验禅”,如今正不停地召唤着、催促着他行动起来。

柳田圣山

柳田虽无比了解临济生平,但如今再审临济之道,确如巍峨高山不可傍之。

而他笔下最得临济神髓的一休,其人云风狂,洋溢着鲜活的血性,也绝非可以轻易效仿的对象。

“一休是不容分说被压倒的,无法死心的想象。而隐于草庵的良宽是充满爱的、深沉而稳健的激情。生活于严寒之地,被贫困所包围的良宽,从不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格常令我潸然泪下。”

越后雪国的良宽成为了晚年柳田内心之标尺。

与孩童嬉戏的良宽像 朝日山

“我有必要对良宽进行更新的发掘…此前讲义没有具体探讨良宽,是因为当下的‘良宽热’大行其道,我觉得没有必要赶时髦。”

柳田曾如是说。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

道风清贫,只执一瓢一钵走天涯的良宽是典型的流浪僧侣。

在其去世的近半个世纪里,他无疑是被逐渐遗忘的人物。

《十字街头乞食了》良宽笔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随之现代化进程的焦虑席卷而来,日本文化界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以宗教之怡然消除焦虑与恐惧”。

于是良宽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良药。

其高逸的书道与淡泊的生平逐渐成为了当下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可能,同时也激励着艺术家们回顾东方禅宗的美学精神。

一时间,良宽的家乡、道场、甚至是破旧的草庵,都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

雪中五合庵

柳田认为这是缺乏内涵、急功近利的现象:

“不擅混然尘世间,独自逍遥胜于我。这是良宽的道。”

这首良宽的偈写于宽政三年。

此时三十四岁的他已安顿好师父大忍国仙的后事,踏上孤独的行脚之旅,这也标志着“大愚良宽“的诞生。

赞美峨眉山的古诗,柳田并没有像其他良宽的崇拜者那样去到越后朝圣,他坚信自己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理解良宽,甚至有时心意与良宽相通无碍。

良宽虽然出身于曹洞宗,但他后半生都远离寺庙,流浪行脚。而串联起良宽生平的,是他写下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汉诗。

贯彻良宽一生修行的准则,是来自古老中国禅宗的教法。

他们在言语中回顾、创作中回顾、在朦胧中摸索出一条通往中国的道路,最后于默然中真正地与古代的祖师们灵魂相通。

《心经》局部 良宽笔

因此,柳田希望能回到良宽精神的起点,即禅的精神起点 —— 中国。

“良宽若是我。那么这个‘我’,又是谁呢?”

年迈的身体再次听到了神秘的召唤,内心燃起久违的斗志。

他一定要亲眼见证这份中国与日本更加古老、悠久的联结。

《良宽五合庵》安田靫彦笔

“我要带着它,回到峨眉山!”

这是文政八年(1825)初冬,新泻宫川发生的事儿。

六十七岁高龄的良宽老和尚执意要背着一块木桩远渡重洋。

“峨眉山下柱”

长八尺七寸余,宽二尺的一块黑色古木上如是雕刻着汉字。

据说这一节曾是唐土峨眉山麓的桥桩,被山洪冲断,在经过漫长的漂流后来到于此。

如此奇特之景,在长期锁国的江户里无疑是令人赞叹的消息。文人争相作诗唱和,齐聚荒凉海滨。

文政年在经历了地震、海啸、饥荒、农民起义后,艺术家切身感受到了时代深深的烙印,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沮丧。

而这一块木头的突然出现,给予了他们无穷尽的灵感与激情。

时隔百年,继黄檗隐元之后,昏暗的土地再次听见响亮唐音。

准备从乙子社迁至木村家修养的良宽,正好路过此地,便成为这件事的见证者之一,如是写下了见闻:

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

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宮川滨。

《题峨眉山下桥》良宽笔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释义: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

这首质朴的诗,与当时绮丽的文字形成强烈反差。更与其他旁观者不同的是,良宽希望亲自将此木背回峨眉山。

艺术家吟咏作赞,凡人希望为木立社供奉,而良宽却直接行动起来。

在旁人看来,良宽绝对是个痴傻僧,这无疑是一件不可思议、不可能的事儿。

良宽身边的贞心尼却笃定相信着良宽。

对她来说,良宽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神秘的启示。

这种启示她此刻虽然无法真正理解、弄懂。但她相信良宽的境界是不可言说地高,也正因为说不出,她选择一直去感受、聆听。

良宽与贞心尼

她担心良宽老迈的身体,四处求情,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把这个木桩搬到长崎,等待渡海的商船。

哪怕去往海角天涯,她都要守在良宽身旁。

如此年轻貌美的女尼,引得行人纷纷伫立。每当听到她的愿景,人们只好摇头叹息,目送她的背影离去。

风雪越来越大,天地一片混沌。

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难以理解...

满腔的热情亦无法诉说...

她的泪片刻成霜,内心被无助包围。

“没关系,人总是健忘的。”

良宽轻声对她说。

描写峨眉山的诗句如下: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游峨眉山纪行·其四》【明】方孝孺 王怜尘土辱凡肌,命入云山茹紫芝。只恐同袍不相识,。

这块木桩,忽然之间放下了。

他们互相搀扶着,随着如豆的火光,消失在茫茫的雪雾里…

柳田认为这是一首“物我两忘”的“光明”之作,并联想到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而良宽的柳田认为自身感受到了其中的联系,并与之相应了。

他希望完成良宽昔日之愿,将一块石碑立在峨眉山上,刻有良宽的画像与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老迈的身体紧咬牙关,借助着筇杖,好不容易登山了峨眉峰顶。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峨眉风月犹关念,濯锦莺花已隔生。3、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4、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5、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6、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

柳田望着层峦叠嶂,激动地高唱着,喜悦之情充满在空气中。

“吾与良宽同行!”

一瞬间,柳田勘破了脑海中的谜语。

透支的身体恢复了体力,善于洄溯的大脑此刻停止了思考,万年寺的钟声随着他的心脏跃动,绕抱山麓而奔腾的青衣江成为了他血管的一部分。

关于峨眉山的诗句

早已忘记祖先荣耀的我们,当然不会明白他的那种感动。

《良宽在圆通寺》柳田圣山笔

据说柳田曾一度改变主意,取消立碑计划。

后又决定按原计划,只不过柳田希望碑上的赞文刻的是:

“君看双眼色,不语似无忧。”

这句偈语,良宽曾书之又书,甚是钟爱。

《君看双眼色 不语似无忧》良宽笔

“大灯若是我。那么这个‘我’,又是谁呢?”

松荫寺的白隐常被坊间誉为大灯再来,可他觉得此言差矣。

此处大灯题道:“诸方悉于日下挑孤灯,殊不知失钱遭罪。”大灯竟然说禅的骨髓是在白昼下挑灯,丢钱又遭罪的浪费之事。

既然禅的道路如“太阳下挑灯”般别无功夫,为何赵州仍旧“蓦直去”?

“原来如此!妙哉妙哉!你我原是同路人呐!”

白隐心领神会,感慨连连,合上《大灯语录》焚香整衣,遥拜开山祖师,此后盛赞大灯为“云门再来”。

翻开《槐安国语》中评唱大灯一段,赫然写着白隐的赞:

“千峰雨霁露光冷,君看双眼色,不语似无忧。”

但不知为何,最后石碑刻的还是那首良宽的《峨眉山下桥》:

不知落成何年代 书法遒美且清新

分明峨眉山下桥 流寄日本宮川滨

在诗碑背面,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老先生和诗曰:

禅师诗句证桥流 流到宫川古渡头

今日流还一片石 清音长共月轮秋

良宽辞世后,贞心尼一直独行于越后山野,过着流浪生活。

她慢慢发现,这是一条绝对孤独的道路,既无同行好友,也无可庙宇可恒久居住。

她效仿着师父,安慰、帮助那些穷苦的战后遗民,为死者超度。但免不了遭受欺骗、凌辱、甚至是抢劫,有时候就连乞食的钵与棉袄都被夺走。

她回到了宫川,那枚峨眉木桩被供奉在神社里,若有其事地涂抹上了黑色的佛漆。然而如今已粘满尘埃,似被遗忘无人供奉。

“既然人们是善忘的,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提醒、帮助他们?”

贞心尼不禁思念起良宽。

直到冬夜冷酷地蔓延开来,天地一片枯寂。

对于流浪的人来说,每一个寒夜都是心灵的战争,死神之召唤。

“今夜,我或许会离开吧...但是能去到净土吗?”

既然出家为尼,她便深知最终的命运,但心灵深处难免生出恐惧与迟疑。

但是勇敢的贞心尼依旧做出了选择 ——

她咬牙盘起冻僵的双脚,缓缓地闭上了混沌的眼睛...

直到黑暗完全将她淹没。

《良宽与贞心尼》安田靫彦笔

憶在圓通時 常嘆吾道孤

運柴懷龐公 踏碓思老盧

入室非敢後 晚參恆先徒

自茲席散後 倏忽三十年

山海隔中州 消息無人傳

懷舊終有淚 寄之水潺湲

頭髮蓬蓬耳卓朔 衲衣半破若雲煙

日暮城頭歸來道 兒童相擁西又東

古墓荒岡側年年愁艸生灑掃無人侍適見芻蕘行憶昔總角歳從游狹水傍一朝分飛後消息兩茫茫歸來為異物何以對精靈我灑一掬水聊以弔先生白日忽西沈山野只松聲俳徊不忍去涕涙一沾裳

今日乞食逢驟雨暫時迴避古祠中可笑一囊與一鉢生涯瀟灑破家風

一個繡球打又打 自誇好手無倫匹

此中旨意若想問 一二三四五六七

窮谷有佳人 容姿閑且雅

長嘯如有待 獨立脩竹下

白雪羔少々御恵

たまはりたく候 以上

一月四日 菓子屋三十郎殿 良寛

白雲流水共依依

いろは

一二三

END

感谢阅读

愿一切功德圆满回向

祝健康吉祥

本内容均为原创版权,转载请标明出处

撰文|苏小化

封面设计|侨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2023年05月03 13:33
下一篇 2023年04月09 23:23

相关推荐

  • 恢宏大气的元曲,恢宏大气还是恢弘大气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18 240
  • 志向高远的诗句,远大抱负且霸气的古诗

    伟人毛泽东,从小就喜欢诗词。所谓诗言志,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三首诗,都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和远大的志向,读来令人动容,不由得击节赞叹。井赞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

    2023年06月01 281
  • matalb二元曲线拟合,曲线拟合matlab

    计算统计量的操作方法查找最大值:max()max函数的命令格式有:C=max(A):如果A是一维向量,曲线拟合matlab,则返回向量A中的最大值;如果A是二维矩阵,则返回矩阵A中每列元素中的最大值,

    2023年04月11 313
  • 羹饭一时熟的下一句,羹饭一时熟的前两句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当皇帝觉得无味,微服私访,做百姓。最后才感慨,当皇帝难,当百姓,更难!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有一句最著名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国家巨变、时代巨变前,普通人就如

    2023年05月04 259
  • 关于游子思乡的诗句,表达游子思乡的名句

    想家是一种什么感受?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想家是永恒的主题,当我们从家乡走向远方时,思乡的种子就在这一刻种

    2023年05月21 208
  • 人间有爱下一句,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下联

    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下过几次大雨,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下联,遮阳伞因长期风吹日晒未免有些老化,今天突降暴雨,迎宾社区汽车站点的遮阳伞抵不过暴雨的突袭,伞棚布被吹裂成碎片,根本无法遮雨,医护人员全然不顾自己是

    2023年05月04 251
  • 描写柳树的优美诗句,形容三月柳树的诗句

    第一种朋友之间的想念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真正的朋友,有那么几个就够了。你走时,他送你;你来时,他等你;你难时,他帮你。陪你走了一程的朋友,谢

    2023年05月08 220
  • 千里之外下一句,虽然相隔千里但我还是要说

    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月亮每天落下又升起。迎来白天送走黑夜,送走黑夜迎来白天。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宇宙天体运行简单至此,生命亦应简单如此。活得简单点儿吧!简单地活着,其实很简单。每个人的过去,虽然相隔千

    2023年05月09 313
  • 形容古诗的成语,形容古人诗词的成语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换如苍狗”、“疏影横斜水清浅,形容古人诗词的成语,暗香浮动月黄昏”......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你是否发现里面暗藏的玄机呢?青梅竹马出处:唐李

    2023年05月20 215
  • 元曲精选封面图片可爱,封面背景图片可爱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2023年04月21 258
  • 我想你的诗句,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伯虎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1.关于我想你的诗句关于我想你的诗句1.形容想你的诗句有哪些1.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

    2023年06月01 291
  • 隐居生活的诗句,描写隐居悠闲生活的诗句

    寻南溪常道士不遇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写隐居生活的`诗句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2、漠漠水田飞

    2023年05月20 25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