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属于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也是一种独有的象征,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得到了不同人的认可,尤其受老一辈人的喜爱。现代的戏曲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状态,汉宫秋第三折讲的是什么故事,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演变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元杂剧这一戏剧形式在中华文学宝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宋两朝是都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元杂剧在唐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为成熟的文学剧本,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完整的戏剧形式,也成为了当时百姓最为喜欢的文艺形式之一。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被称为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在全球各地都有剧作家根据这些改编的剧作上演。
汉宫秋一般指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遭其在。
《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故事来源是《烈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讲述了窦娥短暂的一生。窦娥小时候就被父亲卖给蔡婆当童养媳抵债,长大与蔡子成婚后没多久,丈夫便去世了,年纪轻轻的窦娥成了寡妇。蔡婆在要债的过程中,被流氓赖上,弱小无助的窦娥被无赖陷害,在官府的严刑拷打洗下屈打成招,被判斩首示众。她临刑前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之后都一一实现了。
《汉宫秋》讲的是: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的《汉宫秋》富有现实意义,抒发了对民族压迫的发对之情,也批判了当时社会朝廷命官的昏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