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也有品格吗?来看看《醉中天·咏大蝴蝶》中的绝妙讽刺
一、曲相弱于诗和词的地位
中国的诗、词、曲这三种文体是完全不同的,虽都是体裁短小,其承载的内容却风格却完全不同。诗往往承载较多的社会内容,有“致君尧舜上,元曲中的俗曲,再使风俗淳”的高格;词虽一开始是酒后茶余配乐演唱的词,但自苏轼辛弃疾等人大力提高了词的地位之后,词也开始承载了诗一样的功能,像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里频繁运用典故,感叹朝代更替,年华易逝,表明壮志未酬的感慨,与诗如出一辙。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
而曲,相比之诗和词,首先在遣词用句上俗了许多,其次,由于语句的不严谨造成的较为松散的风格,也使得它的内容很容易像口水歌一样落俗。因此,元曲虽也有上层之作,但更不乏滥作。诗词里我们所熟知的名作很多,而元曲里,却大多只知道几个课本上学过的作品,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关雎中讽刺诗:一般指描写社会上现象,力图反映社会上一些让人不快的弊端,以此来引人注意、警惕和批评这些危害社会的弊端。 赞美诗:主要是歌颂自然风光、祖国的宽广历史沿革、政府的伟大举措、贴近生活的文化事物,追求一种崇。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实马致远的这首曲已经算是元曲名作中的名作了,内容为羁旅哀思,也颇具有向上的品格。而今天笔者推给大家的这首元曲,则是笔者在读过的所有元曲中最为欣赏的一曲。元曲的特点虽注定了它难以像诗词一样耀眼,但却也给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向,那就是——嬉笑怒骂。而这首《醉中天·咏大蝴蝶》,就可称为元曲中嬉笑怒骂之最。
二、《醉中天·咏大蝴蝶》:元曲嬉笑怒骂之最
醉中天·咏大蝴蝶 作者: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首先,这支元曲韵律很妙,“梦meng”“风feng”“空kong” “种zhong”“蜂feng” “动dong”“东dong”,全都压-ng韵,读来朗朗上口,余音又微微上挑,给人以无限遐想。
而其内容,有两个分析。
第一,这首曲第一眼看去,是一首从蝴蝶身上看出艺术效果的作品。庄生梦蝶是自古以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典故,作者这里却翻出新意,写大蝴蝶把庄子的梦境给弹破了,于是跳到了现实中,两个翅膀驾驶着东风,往名园子里跑,把无数名园都给采空了,这气势这阵仗真是惊人,真正的辣手催花呀!把来采蜜的蜜蜂都给吓倒了,她们的翅膀轻轻一扇,一下子把卖花人都给搧到了桥东头,这威力实在是惊人!小小的蝴蝶如此可怕,令人哭笑不得。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第二,这首曲子据时人说,多有讽刺意味。即这里的蝴蝶并不是一般的蝴蝶,而是隐喻。作者却巧妙地通过蝴蝶自然的寻芳行为,影射一些社会子弟纨绔浪荡欺辱良家妇女的行为,可谓社会讽刺之作,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心。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
这两个角度都是有所依据的,第一个角度直接从作品上就可以看出,第二个则需要结合元代的社会环境,像当时许多剧作家笔下都出现过类似的恶霸欺凌百姓的例子,如此解释的确颇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