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和散曲有什么关系,元曲的散曲中又分什么和什么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

了解这些“诗语”。

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元曲的散曲中又分什么和什么,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

即&34;。亦称&34;、&34;。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34;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34;。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34;,第二联(三、四句)称&34;,第三联(五、六句)称&34;,第四联(七、八句)称&34;。每联的上句称&34;,下句称&34;。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

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元曲是指由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这句话是正确的。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34;和&34;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34;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4;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34;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34;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34;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34;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34;。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34;。起源于唐代,由&34;、&34;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34;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34;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

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

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34;的组合。

【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句式】

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谋篇】

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四声】

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平起与仄起】

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

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句脚仄起平收】

元杂剧与散曲是存在于同一时期的两种古代文学体裁。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

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对句与邻句】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

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失对与失粘】

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孤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拗句】

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拗救】

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三平调有两种情况:

1、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就犯了三平调。

【工对】

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借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流水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合掌】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诗韵】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叶韵】

一作&34;、&34;。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

作&34;、&34;。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

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通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换韵】

亦称&34;。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元曲有 元曲英文 其他类似问题 2013-09-17 元散曲与元曲一样吗? 3 2007-11-16 元曲是什么? 91 2010-03-26 元曲散曲的基本格式 16 2014-01-08 元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散曲? 2013-01-06 《元曲》包括什么和什么 20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窄韵】

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险韵。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34;,一称&34;。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34;

元曲和散曲有什么关系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34;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亦称&34;。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34;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34;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34;、&34;或&34;、&34;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辘轳格】

亦称&34;。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葫芦格】

亦称&34;。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34;、&34;通押,先二韵&34;,后四韵&34;。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唱和】

作&34;、&34;。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上一篇 2023年05月24 09:34
下一篇 2023年05月31 14:32

相关推荐

  • 有关思乡的诗句,最经典的思乡古诗

    《乡思》宋代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

    2023年05月10 281
  • 惊鸿的诗句,带惊鸿的诗句意境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于喜欢冬天的朋友来说,下雪的时候,景色更美。寒风潇潇,飞雪飘零,带惊鸿的诗句意境美,白雪将大地洗涤,换得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欣赏一下古人诗中的白雪,将冬的寒冷

    2023年05月10 205
  • 歌颂菊花的诗句,一句关于菊花的诗

    已是秋天,是菊花盛放的时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爱菊,爱它的不畏严霜,爱它的不屈的灵魂……诗词君要分享10首写菊花的诗词,各有千秋,第一首最有名。《菊花》唐代: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2023年05月25 263
  • 元曲特点四字概括图片

    元曲和唐诗宋词齐名。是我国文学史中的一束奇葩。元曲包含两类文体,一类是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类就是包括对白、专为表演的杂剧,名篇包括《窦娥冤》、《西厢记》等。我们今天要说的元曲是散曲,

    2023年04月20 269
  • 一岁一枯荣的上一句,一岁一枯荣的前一句是啥

    在我们看来,“时间”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充满魔力。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刻度,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时间是自然的礼物,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是美的生活。在他们心中。时间是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春雨,

    2023年04月11 212
  • 憧憬未来的诗句,未来可期惊艳文案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我们在春风中醒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切是那么温柔,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空气丝丝清冷,划一叶扁舟,缓缓穿越记忆的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

    2023年05月01 246
  • 赞美松树挺拔的诗句

    6首著名松树诗词: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1/《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023年05月10 230
  • 螺蛳壳里做道场下一句,螺丝壳做道场下一句

    花了大价钱、大精力把绿道建设好了,后期管理如何跟进?“管理、配套服务,甚至公共厕所的运营,全都有标准,管理要求都要细化。”方岩说。上海各区还探索出一套社会参与绿道管理的新方法。比如浦东滨江绿道上的“望

    2023年05月16 275
  • 欲饮琵琶马上催的上一句,晕琵琶马上催上一句

    关注,让诗歌点亮生活译典2020.6.23第191期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WANGHan,styledMr.ExcellentVision,a

    2023年05月09 305
  • 老人去世的诗句,八十以上老人去世诗句

    《沈园二首》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还是那个沈园,可往昔和我一同游园的你,已经玉殒香消四

    2023年05月23 219
  • 二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全唐诗全宋词检索

    你知道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什么?你知道唐诗中描写最多的季节是哪一个?你知道唐诗描写最多的感情是哪一种?唐诗、宋词、元曲又有哪些区别呢?今天,诗词君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语义分析技术。对《

    2023年04月11 291
  • 中华诗祖是谁,被称为中华诗祖

    你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被称为中华诗祖,那“诗魔”“诗鬼”“诗神”“诗佛”“诗狂”又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诗词界17位顶级大家名人的雅号别称,看完绝对长知识!“诗神”——苏轼《饮湖上

    2023年05月20 22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