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古韵悠然的庭院里,一行人围坐在桌前,品茶读诗,谈笑风生。他们是谁?谈论的又是谁的故事呢?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腾讯视频、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诗歌雅集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第二期正式上线了。在本期节目中,曾舜晞、刘丰、牛魔一起来到江苏常熟的燕园,在园林的一方山水之间,新朋旧友一同畅想大唐,走近诗人孟浩然,鉴赏他笔下的名篇——《过故人庄》。
在“回到那时”环节中,牛魔为曾舜晞和刘丰详细讲述了孟浩然其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家中“薄有恒产”,家境较为殷实,性格“少好节义”,既有品德,又爱交友。
他一度隐居鹿门山,后来仍希望进入仕途。为此,他曾拜谒公卿名流,也参加过科举考试,却都未能成功,最终又选择了归隐。因为他未曾入仕,所以又被称为“孟山人”。
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田园风光、羁旅心绪和隐居的闲情逸性,清淡自然,独具特色。
了解了孟浩然的生平后,曾舜晞、刘丰和牛魔又一起来到曾赵园,和历史学者于赓哲一起品读《过故人庄》。
开轩面场圃下一句:把酒话桑麻。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原文: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从“故人”二字可知,这是一位老朋友了,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孟浩然到农家做客。这一句诗开门见山,表明了孟浩然拜访朋友的缘由。
其中,“鸡黍”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鸡和黄米。那么,古时为什么总是用鸡来宴请客人呢?于赓哲老师解释道,鸡是古时常见的家禽,接待客人时,为了满足一顿的肉食,鸡是最合适的。因为猪牛羊分量太大,不易保存。久而久之,鸡就成了古时待客的“标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
关于“鸡黍”,还有一个典故叫做“鸡黍之交”。这是说,汉代时有两个人,一个是山阳的范式,一个是汝南的张劭。两人是好友,同在京城学习,各自回乡之前,范式向张劭约定,两年后回京城会路过张劭的家乡,届时会去拜访他的父母家人。两年后,张劭为这个约定准备酒菜,范式果然应约而来。他们的故事,体现了朋友间相处的“信”。
说到这儿,刘丰提问道,此处的“郭”是什么意思?于赓哲老师回答说,“郭”,就是“城郭”,古代大城市分为内城、外城两个结构,外城即外郭。有些村寨出于治安等考虑,也会修筑一道墙,结合诗中情景来看,此处的“郭”是指村寨的墙。
说完了村庄的整体风光,此时,诗人应该走进了朋友的住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轩”即“开窗”之意,唐代的窗户大多贴的是窗纸或是蚌壳制成的明瓦,很难看清窗外。诗人富有野趣,偏偏要打开窗户,接近自然,一探窗外的景色。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和朋友的聚会到了尾声,他们也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时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重阳节的时候,还请朋友一起赏菊。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古人有重阳节赏菊的习惯呢?于赓哲老师认为,重阳节恰好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古人喜爱菊花,认为菊花有长寿的功效。因此,重阳节与敬老、菊花这几个因素就关联了在一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白话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
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穿行在古典园林之中,品茶读诗,尽情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1]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开轩面场圃的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
[2]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1
[3]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69
文 案:杨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