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元曲唐诗宋词哪个早,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有意思,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文學的流行一看作家個人的努力,也要看歷史進程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首先这是王国维的观点,这个嘛,我觉得诗歌在古代正统文人观念里,诗相对比较高。词和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有意思,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文學的流行一看作家個人的努力,也要看歷史進程啊!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首先这是王国维的观点,这个嘛,我觉得诗歌在古代正统文人观念里,诗相对比较高。词和曲,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文人不一定认同。你去看王国维那段话原文后面部分,就知道了。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首先这是王国维的观点,这个嘛,我觉得诗歌在古代正统文人观念里,诗相对比较高。词和曲,文人不一定认同。你去看王国维那段话原文后面部分,就知道了。

排列顺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战国时期的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发展了诗歌。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下面看看林庚先生的观点与看法“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的蓬勃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他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情感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那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从这段话来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谈论这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样的时代赋予了盛唐的精神面貌?文学史,尤其是古典诗歌角度如何去看待盛唐气象?简单说,唐诗发展肯定有之前朝代永明体和宫体诗的探索,也有唐朝自己的精气神!

以年代先后排列顺序是:诗经、唐诗、宋词、元曲。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

具体探讨,详见本人拙作。

1. 诗经 2. 楚辞 3. 唐诗 4. 宋词 5. 元曲

如果是今天,大部分文学体式已经很完备了(也许以未来看看,还会有新兴文体出现),但是,古代文学来看,古诗词,小说,戏曲等等都是逐渐发展,探索,完善的。你指望“盛唐气象”被词和小说,戏曲承载?

我觉得不仅仅是有大王朝的代表文学,还有小的时代的文学代表。东晋玄言诗,晚明小品文等等,小的历史时期的可能也有“一朝之文学”这样解释可能,还是不够。毕竟,文学虽然有自己的“歷史進程」,但是不能简单归纳于文学自己的发展规律。

排序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按照时代顺序排列的。《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

我把文学观念当作一种特殊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固然自己会发展,也会受到当时其他思想观念影响,比如,东晋的玄言诗,作为一种文学,可能真的比较失败,“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于陶渊明和宋诗的理趣,一定是有影响的。陶渊明诗歌,也是把哲理入诗,但是不是生硬加入,而是让你读完有一点点回味的感觉,而宋诗是从生活里普通事情入手,读完以后再咀嚼还有“理”的余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大趋势不是淡乎寡味,而是“错彩镂金”,“诗赋欲丽”。这样,玄言诗和陶渊明都是被流行思想影响到的。

楚辞元曲唐诗宋词哪个早

这是一个例子,再举一个时代文学的例子,我最近在复习明清文学,看了《牡丹亭》和《西游记》,我瞅了瞅背景,都有王阳明的理学的影子,晚明那股奢靡之风,不是人家什么地主阶级什么的,是因为作为“意识形态”的朱熹的理学过分强调道德,压制人的个人欲望。继承王阳明思想的泰州学派部分人,是反对“意识形态”的。你看看李贽更是离经叛道。李贽“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鼓励了小品文里面那股对于衣食住行的追求,虽然说是拨乱反正,但是可能有点矫枉过正,影响力也还不够。戏曲,小说是从“俗”文学角度鼓励人们反叛理学意识形态,而小品文是少数知识分子的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楚辞元曲唐诗宋词哪个早

其实,我们也要考虑文学的雅与俗,其实,“雅”与“俗”会相互转化,魏晋之前,貌似文学至少是不被重视的,司马相如更像是汉武帝的弄臣。你写诗很好,唐代也许地位很高,之前朝代这种事未必。“雅”文学在这里指的是当时时代推崇的文学样式,多半是社会上层推崇,而“俗”文学,一定程度上更加接地气,更多的人能接受。代表这个时代气息,那么问题来了,是“雅”的少部分人和“俗”的大部分人更能代表呢?(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个人觉得 应该如下:先秦诗经,然后楚辞, 汉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最后,再考虑一个问题,“时代之文学”你是考虑这个“时代”更多,还是考虑“文学”自身更多呢?如果完全去考虑文学自己的轨迹,路径,那么用时代划分不合理(唐诗和宋诗都很优秀就是个例子,明代也有优秀的戏曲“牡丹亭”)。关于这个问题,我问过学习历史的朋友,如果专门研究一个制度,因为朝代隔断,而是看这个制度自己发展的轨迹,可能这个朝代前期和后期区别极大,不会因为一个朝代就被归为一种类型之类的。历史尚且如此,文学研究更加应该重视文学本身的轨迹,而不是被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所妨碍。

诗经:西周初期;楚辞: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唐诗:唐朝,公元618-907年;宋词:宋朝,公元960—1279年; 元曲:元朝,公元1206年—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01:51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07:22

相关推荐

  • 元曲欣赏词典,唐诗宋词元曲欣赏

    《元曲鉴赏辞典》(彩图珍藏本)蒋星煜主编齐森华叶长海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曲词菁华,集中反映元曲的艺术成就元曲为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两者都使用当时的北曲,其曲词都要按曲调撰写,都能合乐歌唱,因此有时散

    2023年04月10 274
  • 死道友不死贫道下一句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吴轶楠)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叶海林近日在参加新华网第十三届“纵论天下”国际问题研讨会时认为,俄乌冲突以来,世界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变化。其中,美国对自身

    2023年05月13 242
  • 天时地利人和的下一句,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个

    《孟子》书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就是其中的一句,这句话强调人的作用有时候比天地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大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直到

    2023年06月01 295
  • 故园东望路漫漫的全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全诗的意思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全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2023年04月23 217
  • 此时无声胜有声下一句,形容无声胜有声的金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话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

    2023年04月22 288
  • 似曾相识燕归来下一句,自曾相识燕归来的下一句

    《浣溪沙》晏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2023年05月13 270
  • 芍药花语诗句,赞美芍药花的古诗

    院里的芍药花开了,地里的芍花开了,山上的芍药花也开了,放眼望去真是美极了。八首古诗献给大家。一、《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白居易(唐)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

    2023年04月19 263
  • 元曲大家的名字,根据宋词元曲取男孩的名字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根据宋词元曲取男孩的名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

    2023年04月11 290
  • 关于栀子花的诗句,栀子花的诗句千古名句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在我国被视为吉祥如意、祥符瑞气的象征,寓意高雅纯洁的友谊。栀子花开之时,正值春末夏初,栀子花的诗句千古名句,花色洁白无瑕,花香清新馥郁,沁人心脾,花绽放的刹那,仿佛时间静止,

    2023年05月23 252
  • 关于落花的诗句,一地落花的唯美诗句

    沈从文说: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一地落花的唯美诗句,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落花也是

    2023年05月08 232
  • 现实太骨感的下一句是,现实太骨感下一句

    你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朋友,在你不开心的时候,现实太骨感下一句,他就会呼之即来,他会静静地坐在你的身边,默默陪伴。即使你们什么也不说,你也会感觉好了很多。北宋诗人黄庭坚年轻时曾在异乡就职,由于远离亲人,又

    2023年05月29 288
  • 烟雨诗句,关于烟雨的唯美诗句

    前言:静品杜牧之诗,清丽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爱他笔下的江南烟雨,青山隐隐水迢迢,带来片刻的美好安宁。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无论哪一种都别有一番韵味,也永远不忘,扬州三生杜牧。《江南春》千

    2023年06月05 24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