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怎么读,诗行读音是什么意思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诗语【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

了解这些“诗语”。

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诗语

【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楼主你好 这里的诗行,可以理解为“一行一行的诗”,自然应该读作hang第二声,音同航 如果读作另一个读音xing第二声,那就毫无意义了。根本就无法解释。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诗行读音是什么意思,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

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1、诗行读音:shī háng。释义: 顾名思义就是诗的一行,一诗行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诗行的长短以音步数目计算。2、例句:(1)她的诗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感情。(2)年少时写下的诗行,如今已随记忆远去。(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句式】

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

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

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谋篇】

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四声】

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平起与仄起】

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

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句脚仄起平收】

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对句与邻句】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

hang(音同“航”)诗行,就是一行诗。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79385.htm?fr=ala

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失对与失粘】

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孤平】

诗行怎么读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拗句】

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拗救】

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三平调有两种情况:

1、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就犯了三平调。

2、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工对】

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借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流水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合掌】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叶韵】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

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

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

【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通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换韵】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窄韵】

读作hang。行意思为“列”,春天的诗行意思为春天的诗列。

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险韵。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葫芦格】

上一篇 2023年04月22 12:28
下一篇 2023年06月06 16:49

相关推荐

  • 远离世俗的淡雅的诗句,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诗句

    身在闹市,不能免俗。红尘万丈,沉浮难料。不如让我们跟随陶渊明的脚步,一起寻一处静谧,享一世清幽。体验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忧时光。《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2023年05月02 296
  • 国学百科元曲,元曲三百首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偏重体之势,宋词注重律之美,元曲追求韵之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如果说,唐诗是“京东大鼓”,宋词是“江南丝竹”,那元曲则是以羌笛为伴音、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浅吟低唱。它融

    2023年04月16 221
  • 梅的诗句,赞美梅花品质的诗句

    梅花,是冬天最美的花。在寒冷的冬天,赞美梅花品质的诗句,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千万朵梅花冰霜雪地中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梅花,超凡脱俗,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十首观梅的诗词

    2023年06月04 300
  • 刘字开头的诗句,刘字开头的七言藏头诗

    【诗词人物】作者:刘一手刘松桥,笔名刘一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孝感市诗词学会会员兼编辑,孝南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编辑并任副秘书长,孝感市作家协会、孝昌县诗词学会会员,刘字开头的七言

    2023年05月11 241
  • 形容茶香的诗句,形容茶香的优美诗句

    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注]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注:一水,斗茶术语。古人斗茶之胜负常在一水间也。——题朱丹《逸竹壶》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

    2023年04月18 272
  • 元曲四大家最著名的是谁,元曲四大家分别是谁谁谁谁

    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元朝的杂剧占据着一席之位。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也被后世誉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2023年04月19 248
  • 元曲气骑士国际服,元气骑士国服

    元气骑士是凉屋游戏精心研发的一款将地牢探险、收集养成、弹幕射击等元素相结合的角色扮演手游,也是该厂商又一逗趣耐玩的独立游戏作品,手游采用风格复古像素画风,呆萌的小战士,暗黑色的地牢,以及轻快动感的摇滚

    2023年04月10 292
  • 鹧鸪诗句,含有鹧鸪的诗句高中必背

    含有鹧鸪的诗句高中必背,这个周末好想去看看花,调整一下心情!等到下周的话,花是不是该凋落殆尽了?院里的杏花已经落了,上有叫不上名的鸟在叫,残枝相托,本来是欢快的鸣啾,却莫名地有些悲伤。想起辛弃疾的“青

    2023年05月01 253
  • 赞美泰山的经典诗句,泰山的千古佳句

    热线/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这些描绘泰山的诗篇。无不彰显着泰山的巍峨壮丽和泰山文化的悠久

    2023年04月16 290
  • 赞美英雄的诗句和名言,赞美英雄的古诗20首

    【编者按】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夏明翰《就义诗》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赞美英雄的

    2023年05月04 261
  • 松的诗句,《松》古诗词

    6首著名松树诗词: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1/《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023年04月10 234
  • 描写柳树的诗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

    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只要你愿意走出门,来到田间或公园,相信你一定会在杨柳、小草、野花组成的图画里流连,在鸟语花香中陶醉。1.《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

    2023年05月31 31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