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描述方式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概括了历朝来文学作品的特色。但有时候我们未免也会疑惑,散文与诗词的界限是很明显的,词和曲却又是如何划分?
词的产生是因为诗歌在配合乐曲进行演唱的时候,由于自身具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没有办法很好贴合于乐曲的节奏。在这个需求之下,就不免增减诗的字句来配合乐曲,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长短句,也就是词最开始的发源。
词的产生是因为诗歌在配合乐曲进行演唱的时候,由于自身具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没有办法很好贴合于乐曲的节奏。在这个需求之下,就不免增减诗的字句来配合乐曲,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长短句,也就是词最开始的发源。
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从初唐时候长短句就已经产生,但这时基本上还都是民间所传唱的民歌形式,很少会有文人参与到长短句的创作中来。它的兴盛是在宋朝时候。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
宋朝时,长短句在文人手中增添了极强的艺术色彩,也成为宋朝最明显的文学特色。所搭配的曲子主要是西北各民族传入的音乐,以及南北朝以来流行的清商乐。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三。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相连而成。2、 各曲同押一韵。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三)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
然而随着词在这个时期发展得更加成熟,音律也有了随之而来的变化。几乎是和当初同样的原因,诗歌不能够合于音律而产生了词,词不能够很好的贴合音律时便又产生了曲,这就是元曲最开始的由来。
宋词一般都是可以配曲歌唱的,所以也算是“宋曲”,当然有很多佳作。说“元曲”好,这里的“元曲”其实包括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元代散曲由宋词俗化而来。总之就是不能直接地按时代划分文学文体的盛衰,割裂文学发展的脉络,每。
首先就是曲的用韵比词要更密,几乎每一句都押韵,也就是逐字押韵。词一般来说是隔句或者隔两句再进行押韵的,曲的逐句押韵更加朗朗上口,利于传颂吟唱。
以下面两首曲子为例:
这两首曲都是【醉太平】的曲调,但前一首是按照本调写的,只有八句四十五字。后一首在每句都加了衬字,即文中加粗的部分,使得曲子增添到了六十五字。
所以词和曲都是为了音乐而变化产生的,与诗其实同源,我们广义所说的诗歌便同时包含三者在内。
自然,元曲的前身是宋曲,而就曲艺水平或艺术发展观来看,处于词与曲之过渡时期的宋曲远不如元曲的曲艺水平高而且其诗词品质也保持不了,所以大都是词不词、曲不曲的东西。换句话说,宋曲、元曲打一开始就是为民间生活服务的,是下里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