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冬日寒冷的诗词

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袁瑾消寒图,也称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文人根据“数九”记日的方法绘制的游戏图案。虽然消寒图的样式众多,但游戏的规则基本一致:以冬至为起点,每日在图上涂画一笔,或再简单记录当日的天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袁瑾

消寒图,也称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文人根据“数九”记日的方法绘制的游戏图案。虽然消寒图的样式众多,但游戏的规则基本一致:以冬至为起点,每日在图上涂画一笔,或再简单记录当日的天气或心情,以此计算冬季寒冷的时日,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屋内画纸涂满,屋外寒意消散。它是一个充满着传统诗意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的游戏。

民俗学专家袁瑾所编著的《消寒图:珍重待春风》是国内首部全面讲解古代消寒图及其历史文化知识,并为描画消寒图提供指南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今日是“五九”第一天,本报特选部分文图,让晚报读者重温传统习俗的乐趣。

描写寒冬的很冷的诗句 1、《冬日早起闲咏》出自白居易 水塘耀初旭,风竹飘馀霰。幽境虽目前,不因闲不见。晨起对炉香,道经寻两卷。晚坐拂琴尘,秋思弹衣遍。此外更无事,开尊时自劝。何必东风来,衣杯春上面。2。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袁瑾 浙江文艺出版社

梅花型消寒图

梅花型消寒图被称为“雅图”。图上先画素梅一枝,梅花或正或侧,或盛开,或尚为花苞,共八十一瓣。每天染红一瓣,到第九九八十一天时,花瓣全被涂染成了红色,就是一枝红梅迎春风。古代闺阁中的女子早起化妆时便用胭脂晕染一瓣,别有趣味。

梅花型消寒图的样式至少在元代时就已出现。元代诗人杨允孚的《滦京杂咏》其六十九:“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诗里写的便是染梅消寒,九尽春深,冬日寒冷的诗词,屋内的红梅图与窗外盛开的杏花两相映照的场景。,

现存较早的梅花九九消寒图是明代弘治年间刻板拓本,高88厘米,宽39.5厘米。图中央画胆瓶内插素梅一枝,若是细细数一数梅花枝干的花瓣,正好九组,每组九瓣,正合九九之意。胆瓶周围有十格,从左下一格起,画着从“一九”至“九九”的不同气候景物,每景配诗一首。全图下方题跋记有“大明弘治纪元岁次戊申秋七月”字样。

徐世昌《九九消寒图》 私人藏

圆圈型消寒图

圆圈型消寒图是消寒图中最简单、最普遍的样式。根据画法与圆圈形状不同,可以分成点九图、涂圈图和铜钱图。

除了传统的黑色,也可以涂彩色。不过彩色也不能随便涂,有个记录画法的顺口溜唱道:“晴天红,阴天蓝,刮风黄沙起,下雨长绿叶,一片大雪中间白。”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藏有一幅溥仪所绘的《消寒益气歌》图,其绘制方法也与之类似,只是比一般的圆圈型消寒图更复杂一些,它的每个圈中可以填多种符号,以表示当天复杂的天气状况。

铜钱型消寒图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如下: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刘驾《苦寒吟》2、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3、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

圆圈型消寒图除了简单的圆圈以外,还有用圆形方孔铜钱式样来填涂的。

铜钱型消寒图的涂抹位置与圆圈型的一样。人们把涂抹的规则编成了一首民谣,歌词为:“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有很多。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刘驾《苦寒吟》2、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4、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

铜钱型消寒图流传在民间,式样也变得更加多样,人们往往会在一连串铜钱边上添上一些图画,写上几句风趣之语,让隆冬的生活变得“有说有笑”。比如河北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画面右侧是八十一个铜钱图样,中部画着一个“老虎拉碾子”的形象,还有一句歇后语“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右上侧则写有唐代杜甫的诗歌《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代河北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

文字型消寒图

道光皇帝绘制的《九九消寒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游戏者每日用红色或彩色笔描填一笔,九个字填满正是冬尽春来之时。最流行的九个字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此外还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故城秋荒屏栏秋枯荣”“雁南飞柳芽香便是春”“待柬春风重染郊亭柳”“庭前春幽挟草巷重茵”“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等,以上每句的九个字的繁体都合九之数,现代人也创作了简体笔画合乎九的句子,如“幽柏姿美浓荫待春荣”。各句文字虽然不同,表达的都是盼春、迎春之意。

每天简单描画一笔,进行描填游戏的人大概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在描完一笔后,用其他颜色,在笔画内写上一些文字以记录当天的冷暖阴晴。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另一幅道光皇帝手书的《九九消寒图》便是如此。“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双勾空白部分都已经被填满,又用白色的细笔在每一笔画上写出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比如第一个“春”字,第一笔(第一天)一横上书写“晴冷日”;第二笔(第二天)上书写“云开见日”;第三笔(第三天)上书写“飒飒寒风一日”……随着笔画长短变化,对天气的描述也或简或繁。能够将这些记录文字妥帖地安置在笔画中,也足见游戏者的用心。

描写冬天寒冷的诗句

还有一种更加雅致的消寒图——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被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05:47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03:33

相关推荐

  • 红掌拨清波全诗,红掌拨青波全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的这首《咏鹅》可谓妇孺皆知【出处】《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

    2023年05月04 359
  • 口吐莲花下一句是什么,心存善念口吐莲花下一句

    无论你面对谁,都要对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负起责任,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安国兴邦,一句话也可以亡国伤民;一句话可以让人喜笑颜开,

    2023年04月23 292
  • 添酒回灯重开宴下一句,添酒回灯重开宴啥意思

    在历史长河之中,诗中有酒,酒里有诗,诗酒共生共酝酿,一起绵延传唱中华文明,生生不息!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酿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再度携手央视总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与全球华人共度阖家团圆时

    2023年05月03 278
  • 在人生的旅途上下一句,人生亦是旅途后半句是

    流年静美在时光的浅念间翻阅光阴的片段细数着年华斟酌时光的文思用季节的花开花落在旅途的人生不断迭新年轮书写光阴故事的草稿光阴轻拂着成长的波澜在人生的旅途中相遇心间的美好并与时光相依相伴让心存岁月的芳菲岁

    2023年05月08 247
  • 偷采白莲回的上一句,偷采白莲回的正确解释

    娃:孩子,多指女孩。解:会,懂得。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译文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

    2023年05月14 252
  • 关于雾的诗句,清晨大雾弥漫唯美诗句

    1、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龟虽寿》汉·曹操2、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咏风》唐·王勃3、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阴雨》唐·白居易4、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塞下曲六首》唐·李白5、边声摇白草,海

    2023年04月10 264
  • 蜂古诗意思,罗隐《蜂》的意思

    《蜂》唐罗隐《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

    2023年05月03 287
  • 好久不见下一句,好久不见幽默接下一句

    好久不见幽默接下一句,这几天,武汉连续晴好。在部分道路边,园林师傅们十分忙碌:友谊大道,洪山区园林绿化队的师傅们清理绿化带内的枯叶;新华路上,江汉区绿化队的师傅们清理绿化带里的垃圾;蔡甸街头,清除的杂

    2023年05月11 287
  •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送别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说到长亭,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想必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那首《送别》:长亭外,古

    2023年05月02 275
  • 元曲英译发展历程图,发展历程图

    汉语诗与英语诗押韵区别非常大,发展历程图,押韵分别在声调、位置、规则上有很大不同。看看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声调汉语自古就有声调之分登鹳雀楼王之涣老街味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2023年04月13 226
  •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上一句,白云空载千悠悠这是什么诗

    晴川:晴天下的江面。历历:清晰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

    2023年04月26 305
  • 酿泉为酒下一句,泉香酒洌下一句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2023年04月20 27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