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创作规则,楹联创作的六条基本规则

诗歌之所以称诗歌,是语言文字和音律碰撞产生的艺术!以汉字诗歌为例,下面详作解析。汉字的读音是由声和韵合读产生,并加入了声调,可以区分同音异义字。声调分为四声,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单理解,平

诗歌之所以称诗歌,是语言文字和音律碰撞产生的艺术!以汉字诗歌为例,下面详作解析。

汉字的读音是由声和韵合读产生,并加入了声调,可以区分同音异义字。声调分为四声,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单理解,平声就是平调,上声为升调,去声为降调,入声为短声调。诗歌格律中,将四声调分为相对的两派,即平和仄,平声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

古体诗没有严格平仄对仗,没有字数句数长短规律,但需押韵律,可每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押同字韵,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那什么是押韵呢?就是诗歌的特定位置(比如每句尾字和隔句尾字)的读音声不同韵相同(古体诗可以声韵皆相同)。

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格律诗有严格的平仄对仗,一般分五言(每句五言)和七言。除尾句不必对仗外,其余各联都必须对仗(每二句为一联),相邻两联之间必须粘对。偶句或首句压韵,必须押平韵,首句可押邻韵(即与下联偶句谐韵)。平韵就是押韵的字为平声调,邻韵就是韵属相邻的韵部,以《平水韵》为据。现在的普通话文字读音四声调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用来参对古时之格律诗,已经事是而非,最大的混乱就是在古代作为仄声调的入声字一部分已经归为现在的平声调中。其实古代韵书和《说文解字》就是古代版的“普通话”推广书,只是古代文化普及率低,如果古代人多数人都识字的话,那么各地的方言差别就不会有那么大!格律诗在诗歌分类中为近体诗。下面以五言绝句为例,详解律诗格律。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元曲的创作规则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悲哀 婉转 是元曲的风格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把原本的“平平仄仄平”变一下,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会成为如下句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形成了如下句型: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元曲的创作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七言律诗的格式则是在五言律诗的格式前面在加上相反的两个声调的汉字而已。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词是诗歌与音乐高度结合的产物,用来结合当时音乐演唱,有严格的词律词韵,起初婉约词多为言情的俚语俗言,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自苏轼豪放词始至辛弃疾,以诗为词,让词脱俚俗归风雅。

元曲佳作·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曲牌规定曲词的创作格律,宫调规定曲子的演唱调式。散曲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诗歌体裁,只适合于清唱表演。元曲中的戏曲就是杂剧,是舞台戏剧的一种。杂剧与散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里有人物形象,有故事。

断肠人在天涯。

近体诗和词只是诗歌发展路途中的美丽花园,如果迷恋其中不知出来,在栽满的园中你将无法再种植新的花草!只是一味专研近体诗,诗歌创作发展将走入死胡同。近体诗和词的创作可形象的称为填诗和填词,很多时候束缚了诗人的自由创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倾向于喜欢古体诗,但中唐以后,科举应试把格律诗严格的格律创作作为考试必须,把诗歌创作带向了格律的领域并发展至巅峰,格律诗创作空间基本被挖完,后世至明清都没有佳作超过唐代。

五四运动后,诗文革新运动随之而来,诗歌创作融合了西方的自由元素,但都无法在诗歌中很好展现出汉字的特殊诗文魅力。之后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格律诗”概念,但时至今日,没见成流!闻一多先生在诗歌中发现了“音尺”,首次提出了音尺概念。那什么是音尺呢?简单解释就是词的音节音顿,即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词等,在诗歌应用中也就是诗句的节拍组合结构。这应该是古今中外诗歌所共有的,但汉字诗歌由于声调的特殊性,我认为应该又分为平音尺、仄音尺和平仄音尺。

闻一多先生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但我认为还需商量!音乐美是诗歌特有的,很必要!但绘画美我认为给诗歌框定了小圈子,诗歌创作的空间应该广阔,不能太小家子气,叙事长诗、言情、说理皆可!诗是诗,画是画,虽然诗可影画,画可映诗,但诗非画,不必克意用绘画美来要求限制诗歌创作;反之,在一定内容的呈现中,诗歌的语境和意境有自然绘画功能!

那我提出的语境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诗歌的语言和气势呈现出的境像,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呈现出的肃杀境像!

侠客行

唐代:李白

元曲的创作规则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意境就是诗歌的文意呈现出的境像!如下面这首:

[ 唐 ] 王维

yuǎnkànshānyǒusè

远看山有色。

jìntīngshuǐwúshēng

近听水无声。

chūnqùhuāháizài

春去花还在。

rénláiniǎobùjīng

人来鸟不惊。

至于建筑美,我觉得有些牵强,近体诗千篇一律的建筑格试,照样出佳作!

那么,说了这么多,该如何结合传统和现代创造出有汉字独特魅力的诗歌呢!

汉字诗歌之所以独特于其它类语言的诗歌,就是因为汉字读音有独特的声调平仄和音韵,我们在创作时可巧妙利用。

首先,诗歌不能自由得无韵律。语言太自由无韵律,充其量只能算散文诗和段子节拍。

其次,古风中还有很大自由空间。可汲取古体诗优点,合理利用长短句,押韵和可用平韵和仄韵,隔句押韵可用同字韵,排比、重复句可每句压韵,长诗可适当换韵。

其三,适当组合利用音尺。排比句势上下句音尺组合可相同,但平仄尽量相反;中间适当加入短节拍,形成长短句,学学楚辞中一个虚字音尺利用得多妙,能调节整首诗的节拍。

蝴蝶

现代 ·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玉楼春·春景

[ 宋 ]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景》又有谁读不懂,一个“闹”字用得多传神。

其五,语言用得太俚俗,难风雅,必须适配文明书面语。

上一篇 2023年06月03 21:20
下一篇 2023年05月31 20:59

相关推荐

  • 形容人好看的诗句,描写女子气质清雅诗句

    陈与义是宋代洛阳人。少年时,就会写文章。许多人佩服他。一群年轻人,常常宴会雅集,不亦乐乎。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亡到了南方。不复年轻时的快意潇洒。数度流离,饱尝艰辛。人生暮年的他,回忆起年

    2023年05月10 224
  • 元曲屈原人物分析,史记屈原人物分析

    编者按前一篇文章《说说屈原的种族和流放路线》反响还不错吧,受到鼓励,本文继续谈些与屈原相关的问题,特别是与诗歌相关的问题。我尽量减少东拉西扯式的扩展,好让文章不是太长,但是我愿意全方位的丰满我所理解的

    2023年04月16 291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下一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意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郝思斯在《论语·雍也》中,子贡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意思,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2023年05月23 276
  • 形容故宫的诗句,关于故宫的唯美诗句

    关于故宫,你想到了哪些诗?在中华文明的壮美长河中,极具代表性、文化性的诗词数不胜数,关于故宫的唯美诗句,他们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中国诗人的浪漫与情怀。他们或歌颂传统文化,或描述长江黄河。近

    2023年06月05 260
  • 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下一句,感慨一下生活的说说

    1把过去埋在心底吧,别委屈,别不甘心,别不接受,把现在放在心上吧,要上进,要去奋斗,要去努力,把未来摆在心口吧,去实现,去找梦想,去找目标,开始新的旅程吧,去遇见新的风景,邂逅的际遇,新的生活。最不能

    2023年05月23 286
  • 绿树村边合下一句,绿树青山郭外斜的下一句

    从40一天“看不上”到千元一宿“订不上”“蓟州的农家院,1200元一宿?还订不上?!”2021年9月下旬,家住河东区的小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个App的截图,显示一水儿的“已满房”。这条朋友圈

    2023年05月01 263
  • 爱国主义诗句,爱国的诗句10首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1.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1.【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3年05月09 214
  • 元曲回大家指,元曲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为爱情剧中的传奇;王实

    2023年04月16 274
  • 描写天气的诗句,带有天气的古诗300首

    人有忧喜,岁月四季。而在四季里,又分风、云、雨、雪、霜、露、虹、雾、雷等多种天气。可谓是气象万千,变幻莫测。带有天气的古诗300首,一雨一露,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日报根据“风、云、雨、雪、霜、

    2023年05月20 259
  • 元曲三个层次,元曲包括的三个部分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八首描写四季的经典元曲,一起来欣赏下吧!白朴笔

    2023年04月18 223
  • 咏柳全诗,三十首咏柳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只要你愿意走出门,三十首咏柳诗,来到田间或公园,相信你一定会在杨柳、小草、野花组成的图画里流连,在鸟语花香中陶醉。1.《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

    2023年04月16 260
  • 良多趣味上一句,良多趣味前面那一句是啥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No.1《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

    2023年04月23 28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