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创作规则,楹联创作的六条基本规则

诗歌之所以称诗歌,是语言文字和音律碰撞产生的艺术!以汉字诗歌为例,下面详作解析。汉字的读音是由声和韵合读产生,并加入了声调,可以区分同音异义字。声调分为四声,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单理解,平

诗歌之所以称诗歌,是语言文字和音律碰撞产生的艺术!以汉字诗歌为例,下面详作解析。

汉字的读音是由声和韵合读产生,并加入了声调,可以区分同音异义字。声调分为四声,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单理解,平声就是平调,上声为升调,去声为降调,入声为短声调。诗歌格律中,将四声调分为相对的两派,即平和仄,平声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

古体诗没有严格平仄对仗,没有字数句数长短规律,但需押韵律,可每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押同字韵,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那什么是押韵呢?就是诗歌的特定位置(比如每句尾字和隔句尾字)的读音声不同韵相同(古体诗可以声韵皆相同)。

诗经·国风·召南·鹊巢

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格律诗有严格的平仄对仗,一般分五言(每句五言)和七言。除尾句不必对仗外,其余各联都必须对仗(每二句为一联),相邻两联之间必须粘对。偶句或首句压韵,必须押平韵,首句可押邻韵(即与下联偶句谐韵)。平韵就是押韵的字为平声调,邻韵就是韵属相邻的韵部,以《平水韵》为据。现在的普通话文字读音四声调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用来参对古时之格律诗,已经事是而非,最大的混乱就是在古代作为仄声调的入声字一部分已经归为现在的平声调中。其实古代韵书和《说文解字》就是古代版的“普通话”推广书,只是古代文化普及率低,如果古代人多数人都识字的话,那么各地的方言差别就不会有那么大!格律诗在诗歌分类中为近体诗。下面以五言绝句为例,详解律诗格律。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元曲的创作规则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悲哀 婉转 是元曲的风格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把原本的“平平仄仄平”变一下,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会成为如下句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形成了如下句型: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元曲的创作规则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七言律诗的格式则是在五言律诗的格式前面在加上相反的两个声调的汉字而已。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词是诗歌与音乐高度结合的产物,用来结合当时音乐演唱,有严格的词律词韵,起初婉约词多为言情的俚语俗言,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自苏轼豪放词始至辛弃疾,以诗为词,让词脱俚俗归风雅。

元曲佳作·天净沙·秋思

[ 元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曲牌规定曲词的创作格律,宫调规定曲子的演唱调式。散曲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诗歌体裁,只适合于清唱表演。元曲中的戏曲就是杂剧,是舞台戏剧的一种。杂剧与散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里有人物形象,有故事。

断肠人在天涯。

近体诗和词只是诗歌发展路途中的美丽花园,如果迷恋其中不知出来,在栽满的园中你将无法再种植新的花草!只是一味专研近体诗,诗歌创作发展将走入死胡同。近体诗和词的创作可形象的称为填诗和填词,很多时候束缚了诗人的自由创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倾向于喜欢古体诗,但中唐以后,科举应试把格律诗严格的格律创作作为考试必须,把诗歌创作带向了格律的领域并发展至巅峰,格律诗创作空间基本被挖完,后世至明清都没有佳作超过唐代。

五四运动后,诗文革新运动随之而来,诗歌创作融合了西方的自由元素,但都无法在诗歌中很好展现出汉字的特殊诗文魅力。之后闻一多先生提出了“新格律诗”概念,但时至今日,没见成流!闻一多先生在诗歌中发现了“音尺”,首次提出了音尺概念。那什么是音尺呢?简单解释就是词的音节音顿,即单音词、双音词、三音词等,在诗歌应用中也就是诗句的节拍组合结构。这应该是古今中外诗歌所共有的,但汉字诗歌由于声调的特殊性,我认为应该又分为平音尺、仄音尺和平仄音尺。

闻一多先生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但我认为还需商量!音乐美是诗歌特有的,很必要!但绘画美我认为给诗歌框定了小圈子,诗歌创作的空间应该广阔,不能太小家子气,叙事长诗、言情、说理皆可!诗是诗,画是画,虽然诗可影画,画可映诗,但诗非画,不必克意用绘画美来要求限制诗歌创作;反之,在一定内容的呈现中,诗歌的语境和意境有自然绘画功能!

那我提出的语境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诗歌的语言和气势呈现出的境像,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呈现出的肃杀境像!

侠客行

唐代:李白

元曲的创作规则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意境就是诗歌的文意呈现出的境像!如下面这首:

[ 唐 ] 王维

yuǎnkànshānyǒusè

远看山有色。

jìntīngshuǐwúshēng

近听水无声。

chūnqùhuāháizài

春去花还在。

rénláiniǎobùjīng

人来鸟不惊。

至于建筑美,我觉得有些牵强,近体诗千篇一律的建筑格试,照样出佳作!

那么,说了这么多,该如何结合传统和现代创造出有汉字独特魅力的诗歌呢!

汉字诗歌之所以独特于其它类语言的诗歌,就是因为汉字读音有独特的声调平仄和音韵,我们在创作时可巧妙利用。

首先,诗歌不能自由得无韵律。语言太自由无韵律,充其量只能算散文诗和段子节拍。

其次,古风中还有很大自由空间。可汲取古体诗优点,合理利用长短句,押韵和可用平韵和仄韵,隔句押韵可用同字韵,排比、重复句可每句压韵,长诗可适当换韵。

其三,适当组合利用音尺。排比句势上下句音尺组合可相同,但平仄尽量相反;中间适当加入短节拍,形成长短句,学学楚辞中一个虚字音尺利用得多妙,能调节整首诗的节拍。

蝴蝶

现代 ·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玉楼春·春景

[ 宋 ]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景》又有谁读不懂,一个“闹”字用得多传神。

其五,语言用得太俚俗,难风雅,必须适配文明书面语。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13:02
下一篇 2023年04月09 22:18

相关推荐

  • 二手千元曲面安卓机推荐,非曲面屏手机推荐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江南俏才子学生党买手机大多数都比较在意手机的性能和价格,因为没有充足的预算,但还是想要一部高性能的手机。对于一些拥有主力手机的人来讲,可能需要

    2023年04月13 264
  • 异地恋的诗句,表达异地恋相思的古诗

    两地相思,情牵一世。现代通讯发达,异地恋情到浓时大可煲电话粥,坐飞机见面。但是古代异地恋就难了,写个信还得寄很长时间,见一面,跋山涉水,遇上风雪还得耽误行程。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

    2023年04月19 236
  • 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李白关于祖国山河的诗

    北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国粹君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前后相互映照,格外

    2023年04月19 244
  • 赞美儿童的诗句

    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春望》杜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春花秋

    2023年05月20 305
  • 纪念金庸的诗句,赞美金庸的诗句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的小说堪称武侠小说的经典。金庸先生也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小说中嵌入了许多经典古诗词,或描摹如画风景,或抒发豪情,或赞美英雄佳人。诗文的意境与小说内容完美

    2023年05月09 217
  • 天遂人愿下一句,天遂人愿的上一句

    庚子年的春日,与和煦的春风一起骀荡的,是热度持续走高的电视剧《清平乐》。其主角宋仁宗赵祯,这位传统戏曲和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小太子,那位威名赫赫“打坐在开封府”的包公包青天大人背

    2023年05月18 244
  • 行百里者的下一句,行者半九十下一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者半九十下一句,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05月31 266
  • 关于夏天的诗句,关于夏天的诗句初中

    在诗词里,拥有诗意的四季。春天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景。夏天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畅快。秋天是“枫叶红于二月花”静美。冬天是“飞雪迎春到”的欣喜。在诗词中,四季皆美。那些诗词中的字字句句,感动你我。《

    2023年04月13 227
  •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全诗,人不如新,物不如故,你我不及初识

    【原文】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出处】汉·《古艳歌》企业回一般情况下,去世的老人的寿衣由子女或者儿媳帮忙穿上。如果是女性逝者,一般是由女儿或者儿媳妇帮忙穿,男性死者就由儿子或者女儿、

    2023年05月25 244
  • 古诗句励志,描写心情高兴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23年04月26 269
  • 描写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

    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李白《静夜思》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总能勾起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绪;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里,“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照彻了思妇的寂寞;谢

    2023年04月25 296
  • 元曲妙句是什么,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总称

    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总称,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流传千古。很多诗词绝句蕴含着妙语之最,读来意味无穷。这里从唐诗宋词元曲中精选一些佳句名句妙语以供欣赏最开心的事—山穷水

    2023年04月10 29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