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发展论述题,元曲的发展历程概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曲子词源自汉族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汉族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元曲的广泛流传有这些原因:一、元朝时期疆土辽阔,经济发达,活跃的诗会和书会、日夜活跃的人们都为原曲的流传奠定了基础。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让元曲加速形成。三、诗歌本身的规律更有利于发展成元曲。可以说,在这些因素的。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元曲的发展历程概述,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两人感情虽迅速升温,可崔莺莺与红娘的异常举动却被崔母察觉。红娘为成全两人,字字珠玑,给崔母摆事实讲道理,几经波折之下,崔母终于松口了。崔母虽同意两人在一起,却不满张生的门第,为娶得崔莺莺,张生只能考取功名。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元曲的兴起不仅是因为它有趣,更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社会环境。自古以来,百姓便重视门第。可《西厢记》中崔莺莺却说““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句话便成了无数寒门子弟在追求爱情路上的试金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比起高官厚禄,崔莺莺更想要的是一份心悦诚服的爱情。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元曲发展论述题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元曲发展论述题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发展论述题

相较与其它元杂剧,《西厢记》给人们描绘了爱情自由的蓝图,为崔莺莺与张生二人创造了完美的结局,与其说它是一部完美的元杂剧,不如说它是对抗封建的试水石。这块试水石以其含蓄的姿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夜宿古刹,偶遇佳人,相伴遥夜,缠绵缱绻,天明而别,试问谁能不羡慕这样的奇遇?

元曲兴盛的历史原因:1、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曲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2、元曲的兴盛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卑下,客观上促进了元曲的兴盛发展。

它让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安排在一起,让寒门子弟的内心得到满足,《西厢记》的风靡不仅是个人愿望的象征,更是时代愿望的象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 17:48
下一篇 2023年05月19 04:46

相关推荐

  • 秋天枫叶的诗句

    有一个成语叫“伤春悲秋”。春天,百花盛开,还是高兴的事居多,可是,到了秋天,世人似乎就自动陷入悲愁状态。一年快到头了,叶子落了,都是让人伤感的。但是,刘禹锡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杨万里说“秋气堪悲未

    2023年06月04 221
  • 莲花的诗句,形容莲花的高雅的诗句

    莲花,出生在污泥之中,形容莲花的高雅的诗句,出身卑微却不卑不亢、心高志远、气节凛然,以纯洁的品质昭示世人。周敦颐在《爱莲说》称赞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代大文豪们和文人墨客更是不吝纸墨的

    2023年05月21 247
  • 配图著名元曲赏析,著名的元曲有哪些

    唐诗格律严谨,境界高远,宋词笔调灵活,善于抒情,元曲最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写照。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瑰宝。在唐诗宋词远去,元曲也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便几乎无有古典诗词曲了。以下

    2023年04月17 215
  • 关于结婚的诗句,寓意美好姻缘的诗词

    关于婚嫁的诗词对联香掩芙蓉帐,烛辉绵绣帏。清风入蜜月,喜气来洞房。但愿情长久,何须语蜜甜。房内新郎附凤,洞中淑女攀龙。同心同德同志,知暖知寒知音。教以和谐度日,期之勤俭持家。驶向光辉彼岸,张开理想风帆

    2023年05月01 306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春风一拂千山绿的下一句

    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春风一拂千山绿的下一句,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

    2023年05月02 312
  • 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元曲是兴盛于元朝时期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历史地位足以同唐诗、宋词并驾齐驱,三者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

    2023年04月10 278
  • 月字的诗句,带有月字的古诗大全500首

    倘若要问,月亮何时最美?我想,月在诗词里方是最美时。清风明月是人间至美,展开灿若繁星的诗卷,咏月诗词不胜枚举,它们或倾诉思乡怀人之情,带有月字的古诗大全500首,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志,或借以抒发人生的思

    2023年05月24 254
  • 死生不复相见的全诗,君生我未生

    许多人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可能想到的人是胡兰成,但张爱玲虽然爱过胡兰成,但对其绝对称不上是一生挚爱。真正能够称为张爱玲一生挚爱的就以有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黄逸梵。她的一生最爱的是黄逸梵,最恨的也是她

    2023年05月18 283
  • 元曲男性赘婿照片,第一赘婿

    少班主郭麒麟主演的穿越剧《赘婿》,正在热播,他所饰演的宁毅,精明强干,是个非常有头脑的穿越者,第一赘婿,虽然作为赘婿嫁入苏家,但是却帮苏家大小姐苏檀儿解决了很多棘手的商业问题,化解了很多危机,可谓是让

    2023年04月11 267
  • 北宋元曲代表诗人有谁在位,生活在北宋的诗人有哪些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神情,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词句,读来唇齿噙香,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

    2023年04月11 222
  • 全元曲有哪些版本,全元戏曲和全元曲

    《全元曲》将元代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而成700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收录元代287位存名曲作家和诸佚名曲作者现存的所有作品。12卷本《全元曲》将元代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而成700余万字的煌煌巨

    2023年04月14 239
  • 群龙无首下一句是什么,群龙无首真实含义

    《周易》——中华文化之根!在64卦中,只有乾卦出现了“用九”,坤卦出现了“用六”,因为乾坤两卦是64卦的父母,其余62卦都是乾坤生出来的。用九和用六,既不是卦辞,也不是爻辞,比较特殊。用九:见群龙无首

    2023年05月19 2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