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发展论述题,元曲的发展历程概述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曲子词源自汉族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汉族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元曲的广泛流传有这些原因:一、元朝时期疆土辽阔,经济发达,活跃的诗会和书会、日夜活跃的人们都为原曲的流传奠定了基础。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让元曲加速形成。三、诗歌本身的规律更有利于发展成元曲。可以说,在这些因素的。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元曲的发展历程概述,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两人感情虽迅速升温,可崔莺莺与红娘的异常举动却被崔母察觉。红娘为成全两人,字字珠玑,给崔母摆事实讲道理,几经波折之下,崔母终于松口了。崔母虽同意两人在一起,却不满张生的门第,为娶得崔莺莺,张生只能考取功名。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元曲的兴起不仅是因为它有趣,更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心中的社会环境。自古以来,百姓便重视门第。可《西厢记》中崔莺莺却说““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句话便成了无数寒门子弟在追求爱情路上的试金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比起高官厚禄,崔莺莺更想要的是一份心悦诚服的爱情。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元曲发展论述题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元曲发展论述题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发展论述题

相较与其它元杂剧,《西厢记》给人们描绘了爱情自由的蓝图,为崔莺莺与张生二人创造了完美的结局,与其说它是一部完美的元杂剧,不如说它是对抗封建的试水石。这块试水石以其含蓄的姿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夜宿古刹,偶遇佳人,相伴遥夜,缠绵缱绻,天明而别,试问谁能不羡慕这样的奇遇?

元曲兴盛的历史原因:1、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曲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2、元曲的兴盛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卑下,客观上促进了元曲的兴盛发展。

它让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安排在一起,让寒门子弟的内心得到满足,《西厢记》的风靡不仅是个人愿望的象征,更是时代愿望的象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3:09
下一篇 2023年05月27 03:02

相关推荐

  • 元曲宫调与西洋十二调,元曲十二宫调

    曲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

    2023年04月11 244
  •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改接下一句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正是江南好风景改接下一句,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

    2023年05月21 304
  • 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还是词,天净沙秋思是小令还是元曲

    北国的秋天高冷安静南国的秋天热情自由千百人心中藏着千百种感受一叶知秋,冷暖自知九月金秋这个多彩的季节就像画家打翻了调色盘每个人爱上的秋天各不相同景色不同,感受不同观景者得景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传统,据

    2023年04月12 211
  • 表示时间匆匆的诗句,时间匆匆而逝的诗句

    1.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2.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秋思》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

    2023年04月26 245
  • 杜康诗句,诗中有杜康的诗句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诗中有杜康的诗句,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2、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三国·曹植·《七启》

    2023年05月19 308
  • 江南诗句,江南烟雨意境好的诗句

    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傲娇自恋的“江南四大才子”让人印象深刻。在历史上,还真有四个大才子,他们又称“吴中四大才子”,分别是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他们是画家、书法家,还是诗人。5、

    2023年05月20 311
  • 情侣诗句唯美意境,古诗cp名字一对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古诗cp名字一对,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美好诗句,特别是哪些赞美爱情、赞美婚姻的诗词更是优美动人。那些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句,赠给爱恋中的你!采莲曲唐-崔国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

    2023年05月10 218
  • 母亲的诗句和名言,让妈妈暖心的十句话

    小时候,母亲是一棵树,遮风挡雨,让儿女有所依靠;年少时,母亲是一盏灯,指明方向,让儿女健康快乐成长;成年后,母亲是温暖的港湾,无论孤单寂寞,只要有她就有家。所以母亲节,我们要大声说出来:母亲,您辛苦了

    2023年06月06 245
  • 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上一句,村庄儿女各当家的译文

    田家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上一句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56452484355f0f2014-07-

    2023年05月26 280
  • 与梨花有关的诗句,赞美梨花诗句经典

    四月,梨树情开。庭院之堤的梨树与那漫山遍野的梨树,遥相呼应,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赞美梨花诗句经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怒放的梨花,霏霏如雪,素洁淡雅,宛若爱情彰显的风柔。《春怨》1、梦

    2023年05月23 240
  • 关于追梦的诗句,少年追逐梦想的诗句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龟虽寿》魏晋.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2023年04月24 286
  • 六年级学过的元曲,六年级数学怎样学好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唐朝的诗,是其他时代不可逾越的高峰;宋朝的词,是其他时代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元朝的曲,同样是其他时代无法匹敌的。从民间的“街市小令”、“村坊小调”演变而来,元曲从一开始就有着两

    2023年04月16 23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