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不是元曲,西游记是

开始之前,先说三点:第一、吸烟有害健康。第二、本文会谈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可能会涉及一些封建思想。本文主要从探讨角度进行讨论,并不支持封建思想。老头我可是坚定的无产主义战士。第三、鄙人能力有限,水平一般

开始之前,先说三点:

第一、吸烟有害健康。

第二、本文会谈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可能会涉及一些封建思想。本文主要从探讨角度进行讨论,并不支持封建思想。老头我可是坚定的无产主义战士。

第三、鄙人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其中,除了部分史料,还会有鄙人的一些拙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共同探讨,请勿谩骂。

此外,说西游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老头我尽量不拾人牙慧,而是从另外的角度进行阐述,比如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西游记》这个故事的来历和发展变化;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为什么被称作伪书;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为什么能名列四大名著。

(一)元杂剧版西游记

说起来,在老头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家里有四套西游记,分别是元杂剧版本《西游记》、明版《西行求道录》、清昆曲版本《昇平宝筏》和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吴承恩版《西游记》。

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我祖上曾经是地主家,但是一直都没出过读书人,所以我从很小就开始被迫营业,读了很多闲书。遗憾的是,西游记是,在七八次搬家中,陆陆续续的都遗失了。还好,最近又偶然之间获友人赠送了日本1928年版本的《西游记》(元杂剧版),闲来无事(并不是),这才决定扯一扯这本奇书。

听家里的老人们说,我祖上曾经是地主家,但是一直都没出过读书人,所以我从很小就开始被迫营业,读了很多闲书。遗憾的是,在七八次搬家中,陆陆续续的都遗失了。还好,最近又偶然之间获友人赠送了日本1928年版本的《西游记》(元杂剧版),闲来无事(并不是),这才决定扯一扯这本奇书。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在明清时期,小说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即是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说到《西游记》,肯定十有八九会想到吴承恩先生的版本。你要是给老师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那八成要被赶到教室门口顶书包。

元代:曲 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

追寻《西游记》的历史,会发现这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代钟嗣成先生(约公元1279-1360年)所著的《录鬼簿》中。书中记载“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五十六人”,其中之一就是吴昌龄。而其中,对吴昌龄所作的作品记录为《西天取经》,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杂剧版《西游记》。

说起来,吴昌龄先生创作《西游记》的过程还有一段民间故事。

说那时候是元代初期,元曲刚刚传入中原。

元曲其实我个人理解就是类似于京剧、歌剧一般的舞台剧,由一段一段的曲牌组成。那时候的人一看,唉哟,这玩意不错哟,真热闹,于是便开始大范围推广。

可是,你想啊,元曲毕竟是少数民族的东西,能流传的剧目非常少,而长篇故事更是少之又少。其实那时候的人和我们想的也差不多,谁都想红,谁都想火,吴昌龄也是若干想火的少年其中之一。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

这时候,有这么一个人,名叫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他写了一出戏,叫做《西厢记》。这下子不得了,坊间都称呼他为小关汉卿(并没有)。要知道,关汉卿先生(公元1219-1301年)那可是元曲四大家,名噪一时的存在。《西厢记》也一跃成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剧之一。

吴同学大概也是受此启发,一拍额头,于是他也写了这么一出《西游记》。

而且,他不但名字上碰瓷了《西厢记》;在曲目上,《西厢记》是二十出,《西游记》则是二十四出,压了《西厢记》一头。

啧啧啧,真!心机BOY!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当不得真。

但是,从钟嗣成先生所著的《录鬼簿》中可以看出,他对吴昌龄先生的作品也是推崇有加的。一直到明朝,明太祖之子朱权,在其编著的《太和正音谱》中,也收录了这本杂剧版《西游记》。再之后,这本书在民间就失传了。一直到1925年,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发现了这本书。1928年在日本刊印后,盐谷温携书访华,将书赠送给傅惜华先生、郑振铎(duo)先生和鲁迅先生。在几位先生的努力下,1935年,这本书终于得以再次刊印。这也就是现在我手上的这本《西游记》。因为万历年间,杨东来先生曾在此书上批注,所以,该版本也被称作万历版《西游记》或者杨东来版《西游记》。

杂剧版《西游记》是目前已知的最长的元曲戏剧,一般来说,元杂剧都是四出为一本。前面说了,《西厢记》是二十出,也就是五本。而《西游记》是二十四出,足足六本!

这里简单科普两句,据考,杂剧起于宋代,于元代发扬光大。杂剧中有大量的唱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元曲。其中各种曲调又有固定的要求,也就是曲牌,而一出杂剧就是由若干曲牌组合而成。一出杂剧,也就是一场戏;每四出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或者一个阶段性的故事,记作一本。一般来说,在一本戏里面,除了固定角色里面,其他角色也会由一个演员串演多出戏的多名角色。比如说一个演员,第一出戏演山神,第二出戏演土地,第三出戏演宫娥,第四出戏演彩女。呃,这得长成啥样啊?……不重要,理解这个意思就行。

说回原文,《西游记》和《西厢记》都是人物众多的大型杂剧,一个写的是神魔妖怪,一个写的是才子佳人,个人觉得二者没有什么必要比较,都是不可多得的中华文化瑰宝。

从故事内容来看,虽然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和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出入很多,比如主角不同;比如战斗少了很多;比如很多细枝末节的差异,我以后会陆续详细批。但是,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已经确定了唐僧取经的故事模式,确定了沙猪马猴僧的五人小队雏形,确定了闯关打怪的推进模式。因此,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毫无疑问是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的前身。

当然,还有传说中的宋代版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二郎神锁齐大圣》等,金代版本《唐三藏》、《蟠桃会》等。因为俱已失传,无法考证,在此暂时就不再涉及了。后文批到具体章节的时候会作为旁证,到时候再说了。

(二)逐步演变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

相比于元杂剧版《西游记》出国日本又回归的坎坷,在民间文学、戏曲等其他方面,《西游记》则是大放异彩。

其实不难想象,无论什么时代,神魔斗法都是观众群众喜闻乐见的。而且,《西游记》的故事时间线相当长,人物又多,可拓展性非常强,自然衍生出了很多其他作品。[吐舌]西游平行宇宙。

比如京剧曲目《金钱豹》,就是《西游记》中并不存在,但又是西行故事的曲目。故事中,大妖金钱豹携手下涂保等,强抢民女,却偶遇唐僧师徒。双方斗法,行者不敌,后请来天兵天将,才收复了金钱豹。听闻,当年杨小楼先生曾在此剧中饰演金钱豹,硬生生把反派演成了主角。

比如明代版本《西行求道录》,是站在道家角度,从修行角度写的西行故事。因为此书遗失了,我印象中,该书将师徒五人比作五行,西行大难比作人体周身大穴,按脉络五行进行描述。可惜我那时候太年轻,现在只依稀记得女儿国是会阴穴。咳,就不详提了,这都记些啥乱七八糟的。前不久我和有个朋友提及这本书,他说是丘处机写的,但是我却记得并不是。

再比如我之前说的清版《昇平宝筏》,也是以西天取经为底的昆区。可惜这本也遗失了,还好前几天我看网上还有卖的,就这一点比《西行求道录》就好多了。需要说一点的是,《昇平宝筏》的时间是在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之后,所以二者也是雷同程度最高的。当然,二者的差异之处也不在少数。有人感兴趣的话我专门再开一文再说吧。

还有其他如昆曲中的《认子》、《胖姑》、《借扇》等,和《西游记》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内的近代作品方面,则主要受到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的影响较大,在国内的各种作品中,孙悟空大多是主要主角,比如《悟空传》、《大话西游》等。

而日本的衍生作品,则受到元杂剧版本的《西游记》影响较多,大多数是以唐玄奘作为主要角色,比如《最游记》等。

而其他国家的作品,个人觉得也是受到吴承恩先生的版本影响较多,就不再赘述了。

(三)吴承恩先生版本的《西游记》

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有一位吴承恩先生(约公元1500-1583年)创作了名传至今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是不是元曲

当然,这只是我瞎说的。

两位先生的《西游记》虽然大体故事一致,但是吴承恩先生的版本明显吸收了各种其他故事中的东西,而且将故事主角从唐玄奘改成了孙悟空。不但戏份上孙悟空远超唐僧,连佛法修为上,孙悟空也是碾压唐僧的。

从故事创作的思想来对比的话。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说创作一定不能离开时代背景,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如“我欲乘风归去”……呃,一不小心又扯远了。吴昌龄先生所作《西游记》之时是元初,所以吴昌龄先生在文中透露出的主要是对胡元的反对,满地妖魔,要取正道必须斩妖除魔。而吴承恩先生所作《西游记》的时期是明中期,而且他也是经历坎坷,满腹才学却到50岁才当了个小官,当过知县做过县丞却在58岁被陷害下马,之后他开始写《西游记》。所以,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满是对明代封建科举制度的嘲讽,多有对黑暗现实社会的鄙视,到处可见对腐败丑恶官场的影射。

从描写手法上来说,吴昌龄先生的《西游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台本,更多是每个角色的台词,而演绎等方面虽然有但是并不太多。而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是章回体白话小说,更贴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但是,就像我经常说的,吴承恩先生干的是裁缝活,难免会有一些逻辑上的瑕疵。大家都说的悟空实力下降这些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菩提给猴子取名悟空,那为啥猪和沙僧是玄奘取名的,为啥叫悟能和悟净?这是一个辈分的?关键原文菩提还不是佛家的,这就很扯。再比如红孩儿被卷走了,老牛和铁扇还请四人吃饭,Excuse me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吴承恩把很多故事写到一起产生的违和感,我到具体章节的时候再详细为大家展开。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吴承恩先生所作《西游记》为集百家精华所成,文字精炼,诗句优美,“虽然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因此,我个人认为,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是一本讽刺现实的上佳之作,不愧于名著之名。

最后,我把杂剧二十四出戏的名字贴出来,后续我大概会按这个顺序逐个进行讲解:

第一出 之官逢盗

第二出 逼母弃儿

第三出 江流认亲

第四出 擒贼雪仇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第五出 诏饯西行

第六出 村姑演说

第七出 木叉售马

第八出 华光署保

第九出 神佛降孙

第十出 收孙演咒

第十一出 行者除妖

其实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例如唐朝的代表是唐诗,宋朝的代表是词,元代的代表是曲,那么明清的代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

第十二出 鬼母皈依

第十三出 妖猪幻惑

第十四出 海棠传耗

第十五出 导女还裴

第十六出 细犬擒猪

第十七出 女王逼配

第十八出 迷路问仙

第十九出 铁扇凶贼

第二十出 水部灭火

戏曲是元曲中最长的,有的十二折一本,有的三十二折一本,更有的四十余折一本。如吴昌龄的《西游记》,王实甫的《破窑记》、《西厢记》等,各有二本或四本可证。 小令是很短很可爱的一种小调;略似宋词的一阕,至多。

西游记是不是元曲

第二一出 贫婆心印

第二二出 参佛取经

第二三出 送归东土

第二四出 三藏朝元

本章完,下章预告——《取经师徒五人都是谁?》

老头不才,希望多多三连支持~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17:4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6 16:56

相关推荐

  • 尽开头的诗句,带有尽的七字诗句

    他是苏轼的老师。他是北宋文坛的盟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欧阳修。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黄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2023年05月11 270
  • 形容烦恼多的诗句,表达自己烦恼的诗句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人类的智慧在于,面对失意时,能够乐观面对,开心生活,开启一段诗意人生。面对生活的烦恼,要乐观、从容。十首宽心诗词送给您,愿你的人

    2023年05月30 221
  • 时势造英雄下一句,时势造英雄的金句

    东方既白著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圣贤”,古往今来,天下的纷争和乱局,既让人类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却也在不幸中推进了人类的进步,在精神层面鞭策着我们的灵魂。比如当初的战国之乱,就雕琢了很多思想的巨人。战

    2023年04月19 275
  • 戏子无情下一句是,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后面一句

    《赤伶》由古风歌手HITA演唱,最近“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一句被大家所熟知。HITA是网络原创音乐团队"墨明棋妙"成员、"百度偶像"官方认证音乐人、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推荐音乐人、

    2023年05月09 245
  • 带荷的诗句,飞花令荷的诗句100首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炎炎夏日中,万物皆受炙烤,只有那池中的荷花,迎着烈日,开得正好。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让烦躁的内心为之一爽。如今,已是夏天,暑热躁心,不如来读一读荷花的诗词,清爽整个夏天。《折

    2023年04月17 256
  •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的上一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上一句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国哲学名言:满招损,谦受益。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

    2023年05月09 250
  • 元曲套数组成,元曲由什么组成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夜行船·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套数作品,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夜行船》写人命如朝露、寿无金石

    2023年04月17 311
  • 近朱者亦的下一句,常说的近朱者赤的下一句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人生成长中一条千古不变的哲理。《一》1.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之所以

    2023年05月01 310
  • 陌上花开颜如玉下一句,陌上君子颜如玉下一句

    陌上花开颜如玉,云淡风轻人如菊。她是凌钰淇,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提起凌钰淇,很多交大校友都不陌生,颜值颇高,是少年班才子,陌上君子颜如玉下一句,还参与主持过各种校内盛会。在西安交大,她给很多人留下了比

    2023年05月19 277
  • 雨停的诗句,雨停了的文雅说法

    春天尚未走远,不知不觉已是初夏,也迎来了初夏的一场雨。初夏的雨,有宋代寇准诗中的“重门寂寂经初夏,尽日垂帘细雨中”的清新,雨停了的文雅说法,有明代诗人赵完璧笔下的“雨落残红晓更多,留春不住柰春何”的婉

    2023年04月30 301
  • 文人墨客下一句是什么

    俯瞰兰亭。资料图片

    2023年05月15 228
  • 心无旁骛下一句是什么,心无旁骛一身素原文

    毛兴博:心无旁骛,笃定前行奋战冬三月计划立冬将至,冬三月也随之而来。冬三月”正处于高三复习备考的中期,也是高三复习的疲劳期。“冬三月”是查漏补缺的黄金时期,心无旁骛一身素原文,是笃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有

    2023年05月10 24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