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在明清几乎遍地都是,虽然精品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如古典“四大名著”。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建国前其实有“六大名著”。
那么,除了熟知的四部外,还有哪两部名著?又为什么被删减了呢?
其实,“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推出的说法,本身时间就很晚。而所谓见建国前的“六大名著”,元曲四大家1001元曲四大家,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外,再加上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传》。
其实,“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推出的说法,本身时间就很晚。而所谓见建国前的“六大名著”,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外,再加上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传》。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种简单明了的归类方式,功劳是清朝人王国维的,他在《宋元戏曲。
为什么会被去掉?这是有原因的,新中国成立之时因出版社的需求只能出版四部名著小说,所以他们忍痛割爱,选出两本删减掉了,就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传》,删减原因主要还是在内容方面。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韩庆”为汉字,号已斋,汉族,籍贯解州,其他籍贯如大都、周琦。白朴,原名恒,后改名朴、汉族,祖籍是西州,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他在那里修建了白蒲塔。郑。
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想来大家都很熟悉,这本书被翻拍成多种电视剧和电影,且很受人们的欢迎。这部小说是一本托鬼狐言人世的书,看似是在写鬼怪,但其实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他用辛辣的笔法,鞭挞了封建王朝统治阶层,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对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表达了同情。
关汉卿、马致远、汤显祖、张养浩、还有一个记不得了,不过好像是写杂剧的,不是散曲作家。
此外,《聊斋志异》落选的原因,有人说还有一点就是,它里面的各种动物、植物等都会成精,但经常上网的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建国后动物是不许修炼成精。
吴敬梓《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现存的一部讽刺官场的优秀长篇小说。从本质上说,这部小说和《聊斋志异》一样,都是通过文学作品来揭露社会,且《儒林外史》更加依托于现实,它以描写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命运来抨击古代封建科举制和官府的腐败与阴暗,同时大力表扬下层人物“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行为,从一定意义上,它寄托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5、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这部小说虽然主体思想统一,但每个故事几乎都是短篇内容独立成篇,很散,与四大名著评选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被淘汰了。
范进中举
元曲五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五位元代杂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一个是元,一个是明,朝代不同,当然不能称为元曲五大家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