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下一句,讽刺人知错不改的句子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今天,我们将继续第62章《道无善恶》第三段的分享。第三段即:“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段的结论部分,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62章《道无善恶》第三段的分享。

第三段即:“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段的结论部分,也是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本段最后部分是呼应第一段的论点: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把道看成如此的珍贵?

因为,善的人就会得到道的保护,有罪过之人也可以得于宽恕,所以不管是地位高低,所有人都会珍惜“道”。

首先,这一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表示什么呢?

从“道”的本源上,人不管犯了多大的过错,如果知错就改,是不会被“道”抛弃的。

用“道”的眼光来看,恶人的经历也是一种自身特定条件下的生命经历与人生体验,这并不代表“坏人”就不能做好人。

知错不改下一句

道就像母亲的胸怀,只要浪子愿意回头,作为母亲一样的道,高兴还来不及,这是正常人性的表现。

所以,要得到“有罪以免邪”的保全前提是:能够知错就改——这与“不善人之所保”是遥相呼应的。

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1.《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

所以,对于不善之人,也不要轻易地舍弃“道”。因为“道”是每个人最终的依靠,道从来不会舍弃任何人,可以让人“求以得,有罪以免邪”;因为一切来自“道”,又回归于“道”。

其次,所谓的“有罪以免”表示什么呢?

这里的“罪”,只是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正确的情绪情感、不正确的语言行为。

当您把自己融入大道后,您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您就能看透自己思想意识中的纰漏与错误,看透自己情绪情感中的纠结与失衡,看透自己语言与行为中的偏差与异常。

这样,您在以后就可以少犯错误,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然而又自在的状态。

当然,也有母亲亲自将自己孩子绳子以法的,原因在于孩子真的是知错不改,离经叛道而不可救药了……

此两者都是以“道”作为最后的皈依,但生命展示的面貌却完全不同了。

第二层面,这一句“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从另一角度来阐述,为什么不说要求得就可以得到,讽刺人知错不改的句子,但要免罪就可以免?许多求道者都会这个问题上发生两重错误!,

首先,以有求之心求清静无为之果,这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痴心妄想。

佛教的最高经典之一的《金刚经》上教人说:“因无所求、无所住,而生其心”。

知错不改下一句

释迦佛在《金刚经》中说的内容是:凡是外求,如果说有求必有应、有求就有得,那就是邪道啊。

是的,如若到心外去寻找道,永远无法见正道啊!

因为,道不是向外面求来的!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因为知错能改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道是一个人自己内在本来的,道是要从自己里头找出来的;道是要自己心中一无所求,清净无为到极点的时候,当我们在亮化品质、启动自己天性的时候,您内在原本有的财富智慧、幸福快乐就升腾起来了。

所以说,道是充满在这个宇宙之间,道是无所不在,道也是在我们心中。

您就是道,道就是您,为什么不相信自己?

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到达的方法可以不同——不同的邦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等,但真理是没有不同的!

如果真理有两个的话,那就不是真理了!

现在如果您拼命到外面去求,您就不是道了,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道了。

后一句为: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句应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春秋左丘明《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

所以,“道”不可以求得,不是向外求的!人人有道,关键是我们要自己去悟道、行道、合于道。

其次,关于“有罪以免邪”。

求,没有错,关键是不是有效?

试想,这样的上帝和佛菩萨,与那些世俗中的同污合流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下哪有求他就免罪,不求他就降罪的道理呢?

我们世俗中做人也不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更何况是上帝和佛菩萨了?

可是,老子说“有罪可以免”,那如何来免呢?

这份恩典不是外面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力量被激活了。

道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想免自己罪,就要把罪恶反省,把罪恶清理干净。

只有自己真正站起来了,建立自己完美的天性人格,建立自己的“善人之宝”——做一个真正的善人,做一个有道之人,不是一个外在的神佛、或外来的力量给您免掉的。

如果说有一种外在的力量高兴给您免就免,不高兴给您免就不免,那成何体统?那不就是魔.鬼.的行为了吗?

第三层面,“故为天下贵”。

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知错能改进步快,满不在乎才真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这句话指错误谁都难免,及时改正就可以 原谅,固执下去就是错上加错。出处:吴。

这个“道“为什么是天下之贵?因为,它借不到,抢不到,买不到,但是悟得到、觉得到、修得到。

首先,从“道”的层面上来说,要想收获必须有付出。

而且,这个收获必须是符合“道”的付出;必须是切实地按照“道”的方法去付出,那还有什么是“求”而不能得呢?

人世间很多人都喜欢金钱、洋房、豪车这些财富,喜欢这些财富的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人的生命需要财富支持,需要有经济来源,需要有事业,需要有工作。有的人只注重灵修,这同样很危险!

但幸福、快乐、自在的生命旅程,不是仅有物质财富就能满足的。人要想让生命健康、成功,只有一条路:就是从符合道的付出开始。

企业回了解先人生前意愿,领取死亡文件,选择殡葬公墓(选九天陵园),决定出殡方式,殡葬仪式各项细节,通知亲友出席葬礼,出殡日期,后续事宜火葬领取骨灰。 上海九天一对一专业服务,导购墓穴专业咨询,礼仪流程专业操办,随葬礼品专业指导。欢迎电话。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如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人类生命从开始的旅程到结束的过程中,如何去发现您的生命、您的道路?

整个地球就是一个道场,如果我们不完成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任务,我们还会再次来到这里。如果完成了自己的功课,我们就可以跳脱这个模式。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人生愿景目标的重要性!

人必须要有自己生命的愿景目标,不然人的生命就会走向腐朽。

愿景目标,就是您来到这个星球的计划是什么?不然您就会像一片枯叶,随风飘落在地上。有愿景目标的人生就像一支箭,一下子就能射中目标。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生命就是关系,没有关系,就不会有生命。

没有好的关系,我们就会在关系中受苦,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伴侣的关系、孩子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如果有好关系的付出,我们的生命状态就会提升。

修道就是真实地做到,然后让好的结果自然呈现。道践行的永恒主题就是“道德、和谐、安平泰”,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伟大的实现!

知错不改下一句

其次,自古以来的人们都尊崇大道。

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成圣成道、明心见性、证悟大道,只是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

所以,大道才被天下人视为宝贵!

当然,这些境界不可能人人达到,但是只要潜心修炼,“有罪以免”是人人可以实现的。

因为,所有的“罪”都是违背了“道”的宇宙根本规律而产生的。

一旦有“罪”,只要明白“罪”的来源,真心忏悔,永不再犯;并对以往所犯的“罪”,积极以合道的方式来补偿,就能从根子上消除“罪”,这才是道的“免罪”之法。

当然,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罪,也就是自己的因果业力来到这个世界的。

现在我们学用《道德经》的过程,就是不断亮化神性品质:人来到这个星球,就是为了报恩社会、报恩大众、报恩父母、报恩我们这一世的身体而来。

总结一下:

尊崇大道的人,就是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您是快乐的人,您就给您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尊崇大道的人,心中就会充满光明;充满光明,就会有道的恩典流经!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第63章《小事做起》第一段《》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有趣内容:

道德经与打坐~第01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23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22章: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是说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

道德经与打坐~第21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8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7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6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5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4章:

上一篇 2023年05月20 02:26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08:42

相关推荐

  • 关于粉黛的诗句,描写粉黛的唯美诗句

    七绝咏粉黛乱子草(平水韵)缕缕针丝染彩霞。纤纤叶脉舞朱纱。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十里轮蹄尘不断,几多粉黛花无色。3、它的粉色,就如那云烟一般的粉色。4、秋帐灯华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

    2023年05月13 233
  • 思念人的诗句,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想家是一种什么感受?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想家是永恒的主题,当我们从家乡走向远方时,思乡的种子就在这一刻种

    2023年05月20 228
  • 写松的诗句古诗,描写松最出名的诗句

    8首描写松树的古诗词: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1、《酬王督贤良松泉二诗其一·松》王安石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

    2023年05月10 294
  • 白居易的诗句,白居易最著名的20首诗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擅长讽喻诗,他的敘事诗成就很高,《长恨歌》和《琵琶行》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题材

    2023年05月09 312
  • 求仁得仁下一句,求仁得仁适合用在哪里

    电视剧《一代洪商》一个片段,洪油巨商刘云湘手指院内墙壁上的“福”字介绍,笔迹由鹿头、喜鹊、乌龟等动物抽象而成。这处院子和“福”字纹取自于洪江古商城里仁巷9至10号窨子屋。其大门外圆内方,蕴含了古商城的

    2023年05月12 240
  • 赞美秋游的诗句,唐诗关于秋游的诗句

    立春了,天气回升。又是赏春踏青的好时节。约上三两好友。“走,赏春去”。太没新意有木有。还是古代诗人教你花式约朋友赏春吧!白居易:春游都不去,莫不是个傻子吧!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2023年05月01 292
  • 描写老人恩爱白头的元曲,恩爱到白头的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5,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两汉:卓文君《白头吟》白话文释义:

    2023年04月11 277
  • 形容读书好的诗句,关于读书美好的诗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创立于1995年的这个节日,让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关注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且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最快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荣华富贵,而且是为了驱赶心

    2023年05月23 211
  • 屋漏偏逢连夜雨下一句是什么,屋漏偏逢连夜雨整首诗

    人这一辈子,总要经历起起伏伏。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蒋勋先生曾说: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好的,你要学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欣赏不同的美。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当你达到了这三种境界

    2023年05月11 282
  • 伤感宋词元曲,宋词元曲

    【元朝】(1271—1368年),又称大元,宋词元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

    2023年04月13 264
  • 唯美爱情宋词元曲,描写爱情的唯美宋词

    所谓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柳永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之仪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王雱说: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在不同的诗人眼中,爱情的模样有千百种。15首宋词情诗

    2023年04月14 236
  • 唐诗宋词元曲一本附图,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七言绝句·下江陵》【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下江陵此诗又题《早发白帝城》,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五言古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

    2023年04月21 2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