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下一句,讽刺人知错不改的句子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今天,我们将继续第62章《道无善恶》第三段的分享。第三段即:“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段的结论部分,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62章《道无善恶》第三段的分享。

第三段即:“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

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段的结论部分,也是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本段最后部分是呼应第一段的论点: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把道看成如此的珍贵?

因为,善的人就会得到道的保护,有罪过之人也可以得于宽恕,所以不管是地位高低,所有人都会珍惜“道”。

首先,这一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表示什么呢?

从“道”的本源上,人不管犯了多大的过错,如果知错就改,是不会被“道”抛弃的。

用“道”的眼光来看,恶人的经历也是一种自身特定条件下的生命经历与人生体验,这并不代表“坏人”就不能做好人。

知错不改下一句

道就像母亲的胸怀,只要浪子愿意回头,作为母亲一样的道,高兴还来不及,这是正常人性的表现。

所以,要得到“有罪以免邪”的保全前提是:能够知错就改——这与“不善人之所保”是遥相呼应的。

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1.《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

所以,对于不善之人,也不要轻易地舍弃“道”。因为“道”是每个人最终的依靠,道从来不会舍弃任何人,可以让人“求以得,有罪以免邪”;因为一切来自“道”,又回归于“道”。

其次,所谓的“有罪以免”表示什么呢?

这里的“罪”,只是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正确的情绪情感、不正确的语言行为。

当您把自己融入大道后,您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您就能看透自己思想意识中的纰漏与错误,看透自己情绪情感中的纠结与失衡,看透自己语言与行为中的偏差与异常。

这样,您在以后就可以少犯错误,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然而又自在的状态。

当然,也有母亲亲自将自己孩子绳子以法的,原因在于孩子真的是知错不改,离经叛道而不可救药了……

此两者都是以“道”作为最后的皈依,但生命展示的面貌却完全不同了。

第二层面,这一句“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从另一角度来阐述,为什么不说要求得就可以得到,讽刺人知错不改的句子,但要免罪就可以免?许多求道者都会这个问题上发生两重错误!,

首先,以有求之心求清静无为之果,这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痴心妄想。

佛教的最高经典之一的《金刚经》上教人说:“因无所求、无所住,而生其心”。

知错不改下一句

释迦佛在《金刚经》中说的内容是:凡是外求,如果说有求必有应、有求就有得,那就是邪道啊。

是的,如若到心外去寻找道,永远无法见正道啊!

因为,道不是向外面求来的!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因为知错能改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道是一个人自己内在本来的,道是要从自己里头找出来的;道是要自己心中一无所求,清净无为到极点的时候,当我们在亮化品质、启动自己天性的时候,您内在原本有的财富智慧、幸福快乐就升腾起来了。

所以说,道是充满在这个宇宙之间,道是无所不在,道也是在我们心中。

您就是道,道就是您,为什么不相信自己?

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到达的方法可以不同——不同的邦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等,但真理是没有不同的!

如果真理有两个的话,那就不是真理了!

现在如果您拼命到外面去求,您就不是道了,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道了。

后一句为: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句应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春秋左丘明《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原文选段: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

所以,“道”不可以求得,不是向外求的!人人有道,关键是我们要自己去悟道、行道、合于道。

其次,关于“有罪以免邪”。

求,没有错,关键是不是有效?

试想,这样的上帝和佛菩萨,与那些世俗中的同污合流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下哪有求他就免罪,不求他就降罪的道理呢?

我们世俗中做人也不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更何况是上帝和佛菩萨了?

可是,老子说“有罪可以免”,那如何来免呢?

这份恩典不是外面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力量被激活了。

道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想免自己罪,就要把罪恶反省,把罪恶清理干净。

只有自己真正站起来了,建立自己完美的天性人格,建立自己的“善人之宝”——做一个真正的善人,做一个有道之人,不是一个外在的神佛、或外来的力量给您免掉的。

如果说有一种外在的力量高兴给您免就免,不高兴给您免就不免,那成何体统?那不就是魔.鬼.的行为了吗?

第三层面,“故为天下贵”。

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知错能改进步快,满不在乎才真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知错改错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这句话指错误谁都难免,及时改正就可以 原谅,固执下去就是错上加错。出处:吴。

这个“道“为什么是天下之贵?因为,它借不到,抢不到,买不到,但是悟得到、觉得到、修得到。

首先,从“道”的层面上来说,要想收获必须有付出。

而且,这个收获必须是符合“道”的付出;必须是切实地按照“道”的方法去付出,那还有什么是“求”而不能得呢?

人世间很多人都喜欢金钱、洋房、豪车这些财富,喜欢这些财富的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人的生命需要财富支持,需要有经济来源,需要有事业,需要有工作。有的人只注重灵修,这同样很危险!

但幸福、快乐、自在的生命旅程,不是仅有物质财富就能满足的。人要想让生命健康、成功,只有一条路:就是从符合道的付出开始。

企业回了解先人生前意愿,领取死亡文件,选择殡葬公墓(选九天陵园),决定出殡方式,殡葬仪式各项细节,通知亲友出席葬礼,出殡日期,后续事宜火葬领取骨灰。 上海九天一对一专业服务,导购墓穴专业咨询,礼仪流程专业操办,随葬礼品专业指导。欢迎电话。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如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人类生命从开始的旅程到结束的过程中,如何去发现您的生命、您的道路?

整个地球就是一个道场,如果我们不完成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任务,我们还会再次来到这里。如果完成了自己的功课,我们就可以跳脱这个模式。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人生愿景目标的重要性!

人必须要有自己生命的愿景目标,不然人的生命就会走向腐朽。

愿景目标,就是您来到这个星球的计划是什么?不然您就会像一片枯叶,随风飘落在地上。有愿景目标的人生就像一支箭,一下子就能射中目标。

“道”会帮助我们知道:生命就是关系,没有关系,就不会有生命。

没有好的关系,我们就会在关系中受苦,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伴侣的关系、孩子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如果有好关系的付出,我们的生命状态就会提升。

修道就是真实地做到,然后让好的结果自然呈现。道践行的永恒主题就是“道德、和谐、安平泰”,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伟大的实现!

知错不改下一句

其次,自古以来的人们都尊崇大道。

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成圣成道、明心见性、证悟大道,只是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

所以,大道才被天下人视为宝贵!

当然,这些境界不可能人人达到,但是只要潜心修炼,“有罪以免”是人人可以实现的。

因为,所有的“罪”都是违背了“道”的宇宙根本规律而产生的。

一旦有“罪”,只要明白“罪”的来源,真心忏悔,永不再犯;并对以往所犯的“罪”,积极以合道的方式来补偿,就能从根子上消除“罪”,这才是道的“免罪”之法。

当然,每个人都是带着原罪,也就是自己的因果业力来到这个世界的。

现在我们学用《道德经》的过程,就是不断亮化神性品质:人来到这个星球,就是为了报恩社会、报恩大众、报恩父母、报恩我们这一世的身体而来。

总结一下:

尊崇大道的人,就是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您是快乐的人,您就给您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尊崇大道的人,心中就会充满光明;充满光明,就会有道的恩典流经!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第63章《小事做起》第一段《》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有趣内容:

道德经与打坐~第01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23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22章: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害人亦可能大焉!是说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大意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

道德经与打坐~第21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8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7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6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5章:

道德经与打坐~第14章:

上一篇 2023年06月04 17:48
下一篇 2023年04月12 15:09

相关推荐

  • 法不责众下一句,法不责众上一句

    法不责众上一句,10月20日,北京南开往上海虹桥的G147次高铁上,老人先上车后补票,但只补到了天津南的座票。当车座主人劝老人让座时,老人却说什么也不肯让。列车员介入后,称为老人安排座位,并苦苦哀求“

    2023年06月04 310
  • 我欲修仙法力无边诗句

    仓央嘉措之歌那是一个初春的夜。藏南那拉山麓。天河倒泻。暴雨瓢泼。在一座破旧的农家木屋。我停下轮回的脚步。不再漂泊。一声清亮的啼哭。把黎明前的黑暗驱散。一陣人之初的泣闹。把漫天的雨幕冲破。十四年后,鬼使

    2023年04月26 291
  • 元曲中的折楔子本,元曲四折一楔子

    元曲四折一楔子,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与马致远、白仁甫、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作品分

    2023年04月20 242
  •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半句

    北宋苏轼在凤翔府任判官时,与董传私交甚笃。董传虽家境贫寒,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朴素的衣着丝毫掩盖不住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骨。离开凤翔时,苏轼给董传写下一首留别诗,诗中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3年04月11 284
  • 全新千元曲面屏手机推荐,非曲面屏手机推荐

    众所周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颜值更高、视觉体验更好的曲面屏在手机市场上是高端贵价手机的“代名词”。特别是之前以“高清拍月亮”备受关注的华为P40上市那段时间,曲面屏可谓一时间风靡整个手机市场,很多人

    2023年04月11 261
  • 元曲和小令什么关系,元散曲分为小令和什么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完全体现古典诗歌的意境。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

    2023年04月18 252
  • 自古才子多风流下一句,自古才子多风流出自哪里

    唐朝,自古才子多风流出自哪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它不仅孕育了辉煌的文明,更成就了千年诗歌王国的高峰,那个时代的天空被一首首诗歌装点得星光灿烂,李白杜甫双峰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诗人们,似乎撑

    2023年05月30 299
  • 形容万物复苏的诗句,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诗句

    ​文|斯迁海报设计|孙晶晶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诗句,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命名方式似乎和别的节气不太一样,用动物行为来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

    2023年05月02 282
  • 由杂居和元曲组成的散曲,元曲的散曲中又分什么和什么

    【版权元曲之佳,贵在朴实自然。于辞藻本色中,蕴世态酣畅。曲尽人情,品之如饮烈酒。跌宕起伏,如一骑而绝尘。元代文学,从1234年蒙古灭金。统一北方,至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134年。蒙古的铁骑。未能踏

    2023年04月13 305
  • 关于诚信的诗句,诚信主题的漫画

    在唐代,有个诗人叫李涉。他有一个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他曾被流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得非常不愉快。一个春天,李涉支撑着身体来登山。在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来到鹤林寺,碰到寺里的高僧。一番

    2023年05月01 220
  • 带独的诗句,带独字的古诗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唐/王维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2023年05月01 274
  • 梁山伯的军师下一句,梁博山的军师下一句

    小学语文积累:一至六年级日积月累汇总成语格言1、有志者事竟成。2、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5、言必信

    2023年05月29 26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