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青门柳》
【唐代】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咏柳》——唐·贺知章 全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翻译:高高的柳树就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万条低垂的柳枝犹如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细叶是由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
描写柳树的七律诗,✎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柳》
【唐代】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1、唐代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代】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 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忆江南·春去也》
【唐代】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写柳的诗句如下:第1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又称“渭城曲”,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的朋友要出塞,王维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表达了依依不舍。
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 关于描写柳树的诗句 关于描写柳树的诗句 1. 描写柳树的诗句 即能歌柳词 杨柳岸晓风残月 日上花梢,犹压香衾卧 烟柳画桥, 万条垂下绿丝绦,客舍青青柳色新 枝上柳绵吹又少, 不知细叶谁裁出,天涯何处无芳草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北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