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柳絮,又叫柳棉,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宋苏轼《蝶恋花》词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清纳兰性德《山花子》也有“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等,这里的柳棉指的都是柳絮。
描写柳絮漫天飞舞的诗句,在古诗词中“杨柳”这一意象是很常见的,它是离愁别绪的象征,又是思乡思亲的触媒。杨柳并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并称,专指柳树,一般指垂柳,隋代无名氏《送别》诗有“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之句,庾信《春赋》也有“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等,其中的“杨花”亦是指柳絮。
描写杨花的诗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了。当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了《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我们先看一下章质夫的原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柳絮【唐】白居易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柳絮【唐】李中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 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柳絮【唐】刘禹锡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蒙蒙暗度春。 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是被苏轼赞为妙绝的杨花词。然而苏轼的和词更为人们所激赏,一些评价对这首原词颇有微词,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把杨花的情思写得极为细腻,不失为词中精品。
再来看一下苏轼的和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企业回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上海九天陵园一对一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苏轼的一首咏杨花的婉约词,词人幽怨缠绵而又空灵,将毫不起眼的杨花写得十分惹人爱怜。
杨花漫漫愁满天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描写暮春时节杨柳青葱、杨花漫漫的情景。一个“搅”字,写出杨花烦乱的样子,给人以“剪不断,理还乱”之感。这两句渲染分别时的愁情,其中蕴藏的感情,读者隐隐可感。那低垂的柳丝,带着无限的惜别之意;那飘浮的杨花则是离愁别绪的真实写照。
“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两句词借景抒情,表面上写闺中女子梦中都在怨恨杨花,实际上是在怨自己的丈夫。女子怨杨花,是因为它整整一个春天都在外游荡,从不肯消停,更不会留恋故土,杨花的这种特性和她的丈夫是一模一样的。闺中女对杨花、对丈夫的“恨”,归根结底都是爱的最深沉的表现。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句用笔简洁,画面清新,富有情韵,给人一种天然风韵。“杨花愁杀渡江人”句借纷乱飞舞的杨花抒发离愁别绪。从最后一句可知,诗人的好友要去的是潇湘一带,而诗人自己则要去陕西一代,二者同为行人,同为送别之人,此地一别相见之期非常渺茫,那青青的杨柳,那漫天飞舞的杨花无一不是离愁的象征,实在是“愁杀人”。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本是无形之物,可是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之有形化,说那闲愁,大概就像那一川无际的烟草,那满城无形的风絮,那梅子将要黄熟之时的绵绵细雨吧。作者妙笔生花,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之虚为有形有质,情感表达十分妥当到位,真实可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展现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虽无才思也是春
王国维说柳絮“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它是非常不起眼的,虽名为杨花,却没有花的姿色,连花开时都是隐藏在枝头的,只有飘落时才乱濛濛地飞舞在空中,为春天增添一丝生机。
1、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宋张先《剪牡丹》2、一春惆怅残三日,醉问周郎忆得无。柳絮送人莺劝酒,去年今日别东都。白居易《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3、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韩愈说得好:“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无才思”是说杨花、榆荚姿色平平,没有艳丽的色彩,更没有迷人的芳香。它们不畏“班门弄斧”的讥讽,避短用长,为“晚春”添色。就是这么不起眼的自然界的一员尚且懂得珍惜时光,更何况人呢?作者赞赏柳絮、榆荚的勇气,其实是说: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会辜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暮春时节,是百花逊色的时候,却是杨花尽显风情的时候。晏殊说“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将春风拟人化,是它不好好管教住这些杨花,任由这些杨花乱蓬蓬地扑打人面。一个“乱”字,不仅是写杨花的状态,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一语双关。
温情脉脉非轻薄
杜甫在一首诗中说“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虽然没有恶意贬低柳絮的意味,却总让人对杨花有种不好的印象。而在某些诗人眼中,那“轻浮”的杨花却是十分多情的。它扑面沾衣,待人热情,虽然随风飘荡,却无癫狂放荡之态。
辛弃疾诗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奔走,可是报国无门的惆怅也纠缠了他的一生。在他遭遇贬官,生活困顿,贫病交加之时,唯有杨花对他不离不弃。“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它睥睨人间,却对作者充满深情,它乱濛濛地扑到人脸上,沾到人衣上,十分热情亲昵。这两句以拟人手法描写杨花对人的深情厚谊。
海南是苏轼被贬之地,在宋时被视为“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被贬此地,前人多发飘零流落的悲慨,而苏轼却以热情洋溢的笔触,歌咏海南绚丽的春色,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他说海南的春景“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表现作者对海南怀有强烈的亲切感。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拥轻衣”,说明天气已经回暖,作者轻装上阵,心情比较愉悦。“拥”与“轻衣”的搭配十分完美,寥寥数语,就把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想像,一个素衣洁足的诗僧,徜徉在西湖柳岸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莺声,是一幅多么协调美丽的画卷!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2.“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 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 作雪飞。”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4.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两句,以否定词“未信”领起,虽说“未信”却有不得不信之意,表现了女子的孤独寂寥,同时也写出她敢于向现实挑战,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性格。她不信自己的爱情就这么落空了,那最不被人看重的杨花尚且有东风的管束,自己怎么能不如杨花呢。
杨花虽小,色淡无香,但它也是春的一员,为春天增添了不少情趣。至于它的品格,除了待人热情之外,还有就是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王安国说它“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它不像有的花儿一样飘落到名贵望族之家,它是自在逍遥的,随春风流转于空中,无所羁绊,十分飘逸。
千百年以后,我们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同样能够感同身受,“风起杨花愁杀人”,不一定非得有愁苦,有一丝感动终究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