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到元曲的轨迹,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

宋词到元曲的轨迹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我个人认为,1、曲的发展完全是为了方便表达作者的感情而出现的,因为曲的字数比较多,方便感情的发展。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的演变就可以看出。2、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元代出现曲,具体的说是元散曲。

就连科举一事,也以四书五经为主,看似饱读诗书的文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为满足百姓内心的激情,元曲便出现了。由此可见,元曲得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希冀文化开放,二是文人墨客赖以放松心情,在这两个阶级的推动下,元曲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元朝时期,民风渐渐开放,百姓向往自由的心越来越活泛,追求自由恋爱的元曲便应运而生了。《西厢记》虽倡导爱情自由,可文中所写的角色,无论是崔莺莺还是张生,他们始终都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承袭乐府遗风,受外来新乐影响,改变唐诗面貌所形成的一种新文体。宋词→元曲:辞发展到末期过度讲究声律和形式,後来作家为求突破,另造新体,「曲」遂应运而生。此外,金、元入主中原,胡乐盛行,词不能配合,於是更为新。

宋词到元曲的轨迹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相较与其它元杂剧,《西厢记》给人们描绘了爱情自由的蓝图,为崔莺莺与张生二人创造了完美的结局,与其说它是一部完美的元杂剧,不如说它是对抗封建的试水石。这块试水石以其含蓄的姿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夜宿古刹,偶遇佳人,相伴遥夜,缠绵缱绻,天明而别,试问谁能不羡慕这样的奇遇?

它让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安排在一起,让寒门子弟的内心得到满足,《西厢记》的风靡不仅是个人愿望的象征,更是时代愿望的象征。

元曲虽以各种形式发展,可其最终姿态都只是含蓄的姿态挑战封建礼教,人们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所以元曲最大价值不是其鼓舞人心的意义,而是其文学价值。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

宋词到元曲的轨迹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词就已经出现了,象唐五代的韦庄、温庭筠就是花间词派的名人。在宋代的时候,词是相当于唐诗的代表地位。其实宋词是作为宋代的一个代表,但是与其后相比,其实宋诗的地位并不低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后代有的名家就说,唐诗。

上一篇 2023年04月11 19:29
下一篇 2023年05月28 20:25

相关推荐

  • 关于诗歌的名言警句,诗歌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诗词,诗歌的名言警句有哪些,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有一些诗词富有哲理,能够启迪人生,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富有哲理的诗词名句。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2、不戚戚于

    2023年04月25 279
  • 关于物候现象的诗句,含有物候知识的诗句

    今日惊蛰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的到来,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启。时至三月,南方多地已是春意盎然。提到春天,大家联想到的

    2023年06月04 293
  • 形容女孩子有气质诗句,形容男孩子有气质有涵养的诗句

    有修养的人,从不吝啬赞美。简单的一句赞美,形容男孩子有气质有涵养的诗句,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合时宜的赞美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实,许多诗词就是现成的赞美诗句,今天,诗词君教你用诗词夸人,教你夸人夸

    2023年05月23 244
  • 元曲可分为散曲,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

    窦娥冤(唱二黄散板)忽听得唤窦娥愁锁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凄凉。只见她发了怒有话难讲,禁妈妈呼唤我所窦娥冤为哪桩?……我哭哭一声禁妈妈,我叫叫一声禁大娘,想窦娥遭了这不白冤枉,家有银钱尽花光,哪有余钱

    2023年04月10 294
  • 枳花照驿墙的上一句,枳花明驿墙的前一句

    问:中国文学史上,谁最会写女人?隐娘一定会说:温庭筠。温庭筠是晚唐诗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温庭筠词作的主角多为女性,如思妇、嫔妃、歌妓等,多抒写她们的离别相思之情。实话说,隐娘一开始读到温庭筠的

    2023年05月18 268
  • 唯美爱情离别诗句,离别的诗句和优美句子

    这世上从不缺情话,缺的是雅致的情话。​如果将诗词作为情话,轻轻说出来,会不会感觉更美好。今天,隐娘总结了38句超动人的诗词情话,惊艳绝伦,你最喜欢哪一句。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

    2023年05月13 302
  • 落叶方知秋全诗,秋之叶始落叶落方知秋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4月14 222
  • 名诗句,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唐诗宋词有什么用?学生说:可以给生活增加点诗意。老年人说: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宝爸宝妈却说:可以给孩子取个好名字。确实,唐诗宋词,语言精炼,涵义深刻,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确实适合给孩子取名字。那么怎么

    2023年05月23 245
  • 黎明前的黑暗下一句,黎明前的黑暗被称为什么

    黎明之前,黑暗笼罩了一切只有几盏灯光,依稀闪烁那是奋斗者的灯光他们在默默地坚持寒风中,他们瑟瑟发抖但他们的内心却如火一般燃烧他们为了梦想,奋斗不息为了未来,砥砺前行黑暗中,他们没有停歇黎明前的黑暗,即

    2023年05月11 298
  • 凉州词诗的意思,凉州词古诗意思简单

    小学古诗词赏析——《凉州词》1.古诗全文凉州词贺知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拼音版凉州词的古诗意思: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

    2023年06月04 224
  • 形容岁月静好的诗句,形容生活很恬静美好的诗句

    ​什么是岁月静好?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春赏百花夏乘风,秋看明月冬观雪?岁月静好的唯美诗句如下:1、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2、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3、山僧过岭看茶老

    2023年05月14 307
  • 元曲中说青山绿水的是谁,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谁说的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21 29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