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叶黄鹂空好音的上一句,眏阶碧草自春色的下一句

很多人从五绝、七绝开始学写诗,这样一开头就走错了路子,眏阶碧草自春色的下一句,以后很难写好。五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五言古诗,七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七言歌行,前者要求在极精简的文字中,尽量表现出高古

很多人从五绝、七绝开始学写诗,这样一开头就走错了路子,眏阶碧草自春色的下一句,以后很难写好。五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五言古诗,七言绝句本质上是最短小的七言歌行,前者要求在极精简的文字中,尽量表现出高古朴拙的气息,后者要求二十八字里闪转腾挪,极尽跌宕跳跃之能事,且须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都不是初学者能驾驱得好的体裁。古人流传下来的经验是先从五律学起,再学七律,再学七绝。五绝不需要特意地学,学会写五古,也就自然会写五绝了。

对联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骈文中对仗的句子,二是来自五七言律诗中间两联。来自骈文的对仗句,在音节的节奏上相对自由,比如“春草池边,自诗人一去,柳掩花遮增寂寞;上林苑内,待儒将重来,云腾电掣着骅骝。”上下联各有一个五言句,节奏上一下四,分别是自-诗人去后、待-儒将重来;又像“倚银屏、春宽梦窄;醒绮梦、露滑霜浓”,上下联都是七言,但句子的节奏却是上三下四,这种上一下四、上三下四的句法,叫作尖头句,在五七言诗中绝对不允许出现。通常五言的和七言的对子,都是来自律诗,要求符合近体诗的基本平仄要求,当然更要符合近体诗的节奏。像杜甫的《夜宴左氏庄》,便应作如下节奏:

1、隔叶黄鹂空好音上一句:映阶碧草自春色。2、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译文:何处去寻找武。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李商隐《隋宫》的节奏则是: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种音节上的节奏,与语意上的节奏并不等同,而是根据近体诗句式的基本平仄要求,所确定的诵读的节奏。也就是说,五言近体的节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近体的节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无论属对还是写诗,都要注意不可违背这几种基本的节奏。

在属对的时候,第一要注意的是平仄相对的关系。五言的句子,上联是平平平仄仄,下联就必须是仄仄仄平平。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下联就必须是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句子,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上联“文章藏禹井”,出自明清之际的大诗人屈大均的《春山草堂感怀》,原对为“文章藏禹井,涕泪满山阴。”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联可对“花草没吴宫”,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平可仄,故可用“花”字,且有语典,化用自李白的诗句“吴宫花草埋幽径”。上联“春风春雨花经眼”,出宋代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原对是“江北江南水拍天。”上联平仄是平平平仄平平仄,实即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一标准句式的第三字由仄变平。在七言诗中,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往往可放宽,而二、四、六字平仄却十分严格,谓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在五言句中,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既知上联平仄,下联平仄也就可以确定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可对“红叶红冰客忆家”“青史青灯月映窗”“秋梦秋魂月倚楼”“江树江云雁叫风”……

隔叶黄鹂空好音上一句:映阶碧草自春色

比较复杂的是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往往会变成平平仄平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字就不能可平可仄,因为正常情况下,要保证近体诗的句子中,有两个平声相连在一起,这样吟诵起来才不会发飘。当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平仄时,下句的对仗仍然必须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仄仄平仄平。也即是说,遇到平平仄平仄这样的句式,我们必须把它当成平平平仄仄来处理,它和平平平仄仄是完全等价的,要经过等价还原的过程才能作对。比如陈子昂的《渡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均是上句平平仄平仄,下句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诗三百首 , 咏史怀古 , 忧国忧民 , 赞颂 , 写人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

隔叶黄鹂空好音的上一句

最复杂的情况是,对联或近体中,都允许出现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属于拗句,遇到它时,它的下句要有特别的处理。仄仄平平仄这一句,根据“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这当然没有问题,下句仍按平平仄仄平来对,当然也可以对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但在“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原则以外存在着一个“法外之地”,就是仄仄平平仄的这一句的第四字,可以变成仄声,也就是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然而这一句不能单独存在,它的对句要经过特殊处理,必须只能是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这种特别的处理就叫作“拗救”,是通过下一句增加一平声,或者把双平声的节奏往后挪一个音位,而在吟诵时产生平衡的效果,故谓之拗救。像我们熟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皆是拗救的著名例子。上面说的是五言的情况,七言自可类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均作如此处理。这是我们在属对、作诗时都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6:22
下一篇 2023年04月09 15:22

相关推荐

  • 关于海棠的诗句,三月海棠花的诗句

    春色满园,海棠花开,那一层层、一簇簇的海棠花,随风摇曳,三月海棠花的诗句,一派春意融融。海棠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诗人陆游有诗云:“虽艳无俗

    2023年04月18 273
  • 挥手自兹去下一句,挥手自兹去下半句是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文章,还可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在古典诗词中。落日是诗人喜爱歌咏的对象。面对落日。有的诗人欣喜,有的诗人感伤。不论是哪一种情

    2023年05月01 238
  • 那年花开月正圆上一句,那年花开月正圆下一句是什么

    那年花开月正圆月在那年你是花的季节你在那年花是你的春天。思返远去风景还有多少情债?鸟儿曾记得含芳入怀。风曾记得只因岁月徘徊我亲手播种的野花至今还在澎湃。春前,你甜甜地喜在胶林里醉了秋月不知去向。秋后,

    2023年05月01 243
  • 元曲道德剧主要人物,主要人物

    《元史》是历史著作,是明代官修史书,取材于元代官修历史底本,其中的道词汇是现实道德思想的直接的真实反映。关汉卿是元代的伟大戏剧作家,他有六十多种剧作。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救风尘》《蝴蝶梦》《鲁斋郎》《

    2023年04月14 246
  • 元曲诗经30首,唐诗宋词元曲300首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

    2023年04月20 291
  • 枕戈待旦下一句是什么,枕戈待旦下一句押韵

    久居在外,总是惦念家中的近况,枕戈待旦下一句押韵,信笺相传,寄家书一封,读来竟是令人不禁眼润;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惟愿这份“告白”,能在寒冷的初冬,给亲人和新战友带来感动与温暖。武警兵团总队某新兵中队

    2023年04月16 271
  • 2019高考声乐状元曲谱,2019年高考状元是谁

    近日,在考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今年的各省高考状元也随之出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各省高考状元,有一半以上都是琴童。事实胜于雄辩,不信你看。文科第一名巴蜀,理科第一名南开文科高考第

    2023年04月13 305
  • 元曲六大家及作品,元曲六大家作者及代表作

    双调·拨不断元代:马致远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元代:马致远惜春夺残造化功,占断繁华富,芳名喧上苑,和气满皇都。论春秀

    2023年04月11 242
  • 人生苦短的诗句,感叹岁月流逝的七律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短八个字,加起来就是一辈子。第一个字:生《莲坡诗话》清·查为仁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2023年05月02 211
  • 秋天的忧伤诗句,关于秋天悲伤的诗句的诗句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白居易《梦微之》在元稹去世九年后,有一天白居易做梦,又梦到了两人曾经

    2023年05月04 255
  • 何人不起故园情的上一句是什么,日常睡起无思情的下一句是什么

    &34;。李白的《静夜思》想必当今每一个中国人的诗词启蒙中都会有他的身影。古今多少文人墨客都以乡愁为题材进行过创作。一直到今天也是我们思乡的感叹。现代有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2023年05月23 275
  • 写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的古诗10首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一年重阳时。重阳,是我国传统的佳节,千百年来,重阳节的古诗10首,重阳节的文化韵味,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中,也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十三首重阳节的诗词,今年

    2023年05月02 2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