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唐诗宋词元曲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狭义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就连科举一事,也以四书五经为主,看似饱读诗书的文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为满足百姓内心的激情,元曲便出现了。由此可见,元曲得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希冀文化开放,二是文人墨客赖以放松心情,在这两个阶级的推动下,元曲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加入俚语的诗词更赋有口语化,这也是元曲的开端。元朝逐渐稳定后,文化经济迅速发展,元曲不再是只在百姓口中流传,许多诗词大家也开始为其锦上添花。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其中元杂剧中最出名的便是《西厢记》,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讲的是穷困书生张生 (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相国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小姐一见钟情,却碍于门第之见,不敢追求。后来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率领军队围住寺庙,妄图强娶崔莺莺。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唐诗宋词元曲,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

元朝时期,民风渐渐开放,百姓向往自由的心越来越活泛,追求自由恋爱的元曲便应运而生了。《西厢记》虽倡导爱情自由,可文中所写的角色,无论是崔莺莺还是张生,他们始终都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是元杂剧及散曲的总称,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

相较与其它元杂剧,《西厢记》给人们描绘了爱情自由的蓝图,为崔莺莺与张生二人创造了完美的结局,与其说它是一部完美的元杂剧,不如说它是对抗封建的试水石。这块试水石以其含蓄的姿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夜宿古刹,偶遇佳人,相伴遥夜,缠绵缱绻,天明而别,试问谁能不羡慕这样的奇遇?

它让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安排在一起,让寒门子弟的内心得到满足,《西厢记》的风靡不仅是个人愿望的象征,更是时代愿望的象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和词体式相近,都是按调填词,但词的定格一般不变,而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以加衬字,较为自由,又多使用口语,风格明快泼辣,有民歌。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6月05 02:01
下一篇 2023年05月25 02:25

相关推荐

  • 梦诗句,古人写梦境的诗句

    “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古人写梦境的诗句,新春佳节,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中华大地上再次掀起了“诗词热”。大赛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紧张刺激看点高,它既考验着选手的诗词储备量,也考验

    2023年04月12 257
  • 喜鹊好兆头的诗句,喜鹊报喜的三大预兆

    春日渐暖,喜鹊报春!窗外的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叫醒了好日子。喜鹊在中国传统习俗上被认为是一种报喜的吉祥鸟,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喜庆、吉祥、幸福、好运的象征。清代陈世熙在《开元天宝遗事》也提到

    2023年04月30 277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是什么,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四方荷花三面柳下一句,家

    2023年04月26 288
  • 形容硕果累累的诗句,关于果实满枝头的诗句

    九月,这些诗句值得摘回忆2020的前几个月,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让人心碎,但有一档节目陪伴着我们度过了那段日子,那就是已经播出了五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诗词里的武汉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编变通途”诗词里

    2023年05月13 234
  • 关于眼睛的诗句,赞美眼睛的古诗词

    赞美眼睛的古诗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说一个人的眼睛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所以,作家写作时总是会有意刻画人物的眼睛。那么,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写人的眼睛的呢?古代有些作品是直接描写眼睛的,比如我

    2023年06月05 282
  • 元曲三首人教,元曲小唱三首艺术歌曲分别是什么

    2月2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官网针对网友提出的“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陈涉世家》”一事进行回应,称陈胜、吴广起义是初中历史必须讲述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又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23年04月17 304
  • 表达爱情思念的诗句,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念一个人,可以安静着不语。没有消息时,也只是坐在暗夜里。不问年华几许,不问寒凉几许。当夜晚的风吹过后。便会听见,有相思散落了一地。相思,是诗人爱写的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写过相思的佳作。那抓人的情感,让

    2023年05月02 239
  • 微微一笑很倾城上一句,只为博得你一笑上一句

    文/图刘超陈彬微笑是愉悦心灵的折射微笑是沟通的桥梁微笑也是将人与人拉近的细丝微笑很简单,意义却深远大家一起笑,世界更温暖大家都说军人坚韧刚毅,雷厉风行却很少见他们面带笑容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下一句是回眸一

    2023年05月03 285
  •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的下一句,长夜漫漫下一句神回复

    长夜漫漫下一句神回复,《大话西游》是一部经典的无厘头喜剧片,将西游记重新演绎,更像是一个西游记后续,整个电影挺热闹,以至于很闹腾,所以这部电影刚开始时并不是反应很好。但是这部电影绝不是仅仅的无厘头,他

    2023年04月19 241
  • 绿树阴浓夏日长全诗,夏日炎炎乘绿树阴浓夏日长

    立夏时节。毛雨晴小荷才露尖尖角。李丹阳立夏三天遍地锄张婕立夏·挂蛋。谢星语蝼蛄聒噪王瓜茵。王瑜原文如下: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如下: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

    2023年05月03 217
  • 描写城市的诗句,描写城市风貌的诗句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每一寸河山,都饱含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独怜幽草涧边生,一片孤城万仞山,晴川历历汉阳树,夜半钟声到客船……描写城市风貌的诗句,你知道这些诗句都是写哪座城吗?洛城、渭城、锦

    2023年05月23 240
  • 云雾缭绕的诗句,形容清晨雾气仙境的诗词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山势雄伟,山体多峭壁悬崖。地处江西省北部,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欢登临之处,成为天下名山。

    2023年04月11 30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