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本书,实属偶然,我近期在网络上看马未都的脱口秀《观复嘟嘟》,之后又下载了他主办的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APP,在翻阅APP时,偶然看到了《小文65》一书,随即购之。
一听是小文,即想,读起来会不太费劲,也无需花太多时间,同时又能学习有关文化、收藏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对人生知识方面的拓展吧,国学并不专业的我这样想着。
书并不厚,大概13万字,花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快速浏览完。
这本书是马未都先生给其他著书人写的序与跋的结集,共65篇小文。
古镜当天秋正磨,玉露瀼瀼寒渐多。星斗灿银河。泉澄潦净,仙桂影婆娑。[幺]不觉楼头二鼓过,慢撒金莲鸣玉珂。离香阁,近花科。丫鬟唤我:“渴睡也,去来呵。”[赚煞]紧相催,闲笃磨,快道与茶茶嬷嬷:“宝鉴妆奁。
我看书的时候,也会有个习惯,先看书的序与跋。看序能先知书的概括,元曲的感悟1000字,大致了解一下该书的内容,以方便接下来的快速阅读,事半功倍;而阅跋,则可知他人对本书的一个总结。
戏有序幕,曲有收尾,至于说中间的内容,就需要读者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前行了。
马先生的这本书,虽然都只是不同文化门类的小篇的序文或跋,但当你读完之后,却有着一种“管中窥豹”的感觉。全书分为三个方面:
1、 文化
2、 收藏
3、 杂谈
马先生是个杂家。 这本书就好象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支点,读完之后,能让你同时获得收藏、瓷器、艺术、建筑、家具、社会等领域的知识,马先生说“深着看深,浅着看浅”。
深以为然。
元代——蒙古族的统治政策;经济形态;元曲及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末农民起义.明代——明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锦衣卫等);明代小说开始兴起《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
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又或者是进来随便“逛逛”,都能让你有所收获。通俗来讲,这本书也象一个杂货铺,让你有“一站式购物”的感觉。读完这65篇小文,你就相当于熟知了65本书的主纲,随后你再选择你感兴趣的书,进行精读。真可谓“一箭多雕”。
比如。
马先生给日本作家写的《树之生命木之心》作的序,除了简介了这本书的主体内容,也诠释了东方宗教建筑和西方宗教建筑的区别,东方建筑都是木制结构,而西方主要是石制建筑。
再者。
在一篇介绍《宋词三百首》的序里,用一句很简单的表述,就说清楚了,唐诗、宋词、元曲三首的不同,他们是情绪—情节-故事一路变化而来,唐诗由于格律的限制,多善于情绪的表达,而宋词有曲牌的优势及和短句的变化,就可以让情绪与情节兼顾。元代有小曲,明清有小说。
在泰戈尔的诗中除了我的一颗心我什么也没有落下。 精选《泰戈尔诗选》读书笔记范文 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唐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宋词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元曲中徜徉了那。
比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情绪,也有情节,更有画面感。我一直觉得这句词里有种偶像剧中的那种画面感,而这种惊觉之感,又像是一个人忽然看到某一文物或古董的喜悦。
每篇小文都配有一个二维码,扫码进入,读者可以读到这篇文章背后的小故事,贼有趣。
“方寸之间,景深无限”,小文之中,触类旁通,领略艺术之美;“虽然未必能使你们躲过时代的明枪暗箭,到或许能帮助你们增强拔箭疗伤的能力”马未都在书里这样说。
观复博物馆,我也会择日去之,毕竟“拔箭疗伤”的能力相当重要,哈哈。
这种看法实际反映着王国维对元剧认识的不足。如果我们不是把关、白、马、郑当作“戏剧家”来看待,而是以“元曲家”来看待,“曲”为作家所作而“白”为伶人所作,也许就不会完全“不可思议”。进而我们才可以理解元剧何以思想“鄙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