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舞起源于什么,标准舞起源于

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元曲是在唐诗、尤其是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此前的格律诗词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词

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史】

元曲舞起源于什么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元曲是在唐诗、尤其是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此前的格律诗词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词”作为一种古典格律诗的样式,最初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歌楼市井,但虽着社会的发展,它。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标准舞起源于,是古典戏剧的雏形,《东海黄公》是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东海黄公即黄帝、白虎即蚩尤的变相,《东海黄公》戏是对黄帝蚩尤神话的改造和颠倒化呈示,是古时旱巫与雨师的争胜斗法,是上古巫术祈雨仪式的后世再现。

东海黄公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家痛经变乱,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

《东海黄公》表现人虎搏斗,但它不像一般的角抵戏那样,由两个演员上场竞技,以强弱决定输赢,而是根据特定的人物故事演出的一段情节。戏里人物的造型、冲突的情境、胜负的结局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其间还有举刀祝祷、人虎相搏等舞蹈化的动作。它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逗乐与讽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融合起来,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元曲起源于“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踏摇娘

从北齐到唐代,女角色或由男扮,或由女扮,已有衍变,并非一格。历史悠久的面具已在戏中应用;后世戏曲脸谱或已萌芽,如《踏摇娘》中的丈夫,《拨头》中的遭丧者。

咏谈容娘

中国后世戏曲源于民间且不断衍变发展的这一特点,已历历可见,如《踏摇娘》的不同记载──包括故事情节,角色数目,名字,官职,女角色扮演者之性别,作品名称,以及伴唱、伴奏等等。此外,还可以看到从民间进入宫廷的特点。例如从《踏摇娘》蔓衍而出的《咏谈容娘》,唐代常非月的诗作《咏谈容娘》描写了它在广场演出的盛况。

1、 发源于金词 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

元曲舞起源于什么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hú)。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俗讲是古代寺院讲经中的一种通俗讲唱,流行于唐代。多以佛经故事等敷衍为通俗浅显的变文,用说唱形式宣传一般经义。其主讲者称为"俗讲僧"。这种俗讲源于寺院传统的唱导,俗讲僧尊为法师,俗讲在唐时因帝王的支持而发展到鼎盛。俗讲技艺由寺院走向民间,成为民间转变,终又进入宫廷,受众遍布唐五代时中土社会的各个阶层。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救母图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唐玄宗天宝七载 (748)至八载,是现知变文最早的确切年代。六朝时曾有《骑马变图》、《九宫变图》及《宝积经变》、《法华变》、《弥勒变》。唐初又有张孝师的《地狱变》以及《降魔变》等,都是图画。晚唐有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诗,有"画卷开时塞外云"句,可知变文与变相图相辅而行,都可以简称为变。变文既演说佛教故事,又演唱历史故事,还可以演讲当代时事。

企业回可以了解下北京东城区东岸音乐实验学校,原中音鼎石。该学校作为北京仅一所的专业国际音乐中学,学校借鉴国外音乐学院的大学本科及预科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可以衔接国内外大学的音乐课程,让学生能提前适应音乐学院学习模式和内容,。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中国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光与中国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戏剧--杂剧与南戏的演出相联系,而且也是当年全国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

杂剧图 宋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南戏

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就形式而言,它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所有宋代存在的民间伎艺都是南戏综合吸收的对象,说唱文学则是其叙事方式的主要来源。由于它是在其他伎艺成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又能兼采众长,所以能后来居上;另外,由于其他伎艺在表演上有许多地方可以与南戏沟通,使得伎艺演员也能熟练地掌握新兴的南戏,当南戏受到观众的欢迎时,他们便改弦易辙成为南戏演员。而演出队伍迅速扩大,也促进了南戏在东南各地的繁衍。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南北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元曲舞起源于什么

元代街市图 元杂剧演出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19:57
下一篇 2023年05月23 01:48

相关推荐

  • 未到伤心处的上一句,人到伤心处,下一句怎么接

    2023年大年初二的下午,三十岁在北漂的儿子,人到伤心处,下一句怎么接,刚把给媳妇的视频关了,又给母亲打开了视频,这一瞬间他哭了。几分钟前,视频中在公园里游玩的五岁小女儿甜甜的笑着告诉他,她和妈妈姥姥

    2023年05月04 287
  • 身不由己的诗句,现实无奈又身不由己的诗

    如果说,1079年是苏轼最痛苦的一年。那么,1084年,也许是苏轼最高兴的一年。这一年,宋神宗想起了苏轼,“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于是将他从黄州调到汝州。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023年06月05 228
  • 自我介绍诗句,自我介绍诗句引用

    读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突然想知道历代古人都是如何“自我介绍”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2023年04月12 264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下一句

    岳阳楼下的洞庭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说,李白有诗云“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虽然现在的面积比以前小了一倍,但仍是我国第二大湖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谓“衔远

    2023年05月02 236
  • 花团锦簇的诗句,花团锦簇七绝诗

    七绝,四首,花团锦簇情海无涯宋·侯真《踏莎行》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宋·。3.形容花繁多,美丽的词句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形容花之盛放"百花绽放争妍斗丽花团锦簇百卉含英英=花百卉千葩葩=苞璀璨如锦聊斋

    2023年05月14 216
  • 惋惜的诗句,遗憾意难平的诗句

    有一种遗憾,是明明相爱,却天涯相隔……有一种遗憾,是没有勇气,请你留下来……有一种遗憾,是一见倾心,却杳无音信…………在人的一生是中,总会经历遗憾,不论是爱情,遗憾意难平的诗句,还是亲情,今天,我们来

    2023年05月01 293
  • 赞美狐仙的诗句,狐仙七言诗

    晋代的风水大师兼志怪小说作家郭璞在《玄中记》中煞有介事的说:狐狸长到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长到一百岁就能成为美女。再长那就成了狐仙。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要是长到一千

    2023年04月10 246
  • 描写打雷下雨的诗句,形容打雷闪电暴雨的诗句

    起风了,丝丝凉意透过窗纱在室内轻松游动,感觉是随时要下雨的样子。只是近段时间似乎下雨的时候都没有伴随着电闪雷鸣。风雨雷电,其实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可是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形容打雷闪电暴雨的

    2023年04月24 230
  • 关于酒的诗句经典语录,形容酒的诗句经典语录

    形容酒的诗句经典语录,很喜欢罗翔老师的一句话:务必请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世间水火。如何救?诗歌,或许就是方法之一吧,而所有的诗歌中,以酒入诗的诗词或许是最抚慰人

    2023年04月17 231
  • 峨眉山下秀下一句,峨眉秀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战友美文】老领导荣凡诗刚发的“美篇”[赞][玫瑰][作揖]——刘长林制图孙亚松供图1、“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三峡天下雄”。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的意思:一是宏观远望其形态,山体虽高大,但

    2023年05月12 313
  • 赞美父爱的诗句,关于父爱的古诗词句

    自古以来,关于父爱的古诗词句,爱一直是被人们吟咏不绝的主题,那些描写母亲的诗词华章俯拾皆是,感人至深。中国人虽然性格含蓄内敛一些,但是古往今来对于父亲的敬爱是一直不曾减损半分的。翻检历代诗词,那些习惯

    2023年06月04 297
  •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全诗,杏花古诗十首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在宋代,诗的发展也令人瞩目。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从文化史的立场上讲,宋诗在唐代诗歌格律完备,意象

    2023年05月18 24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