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言》是清人方大湜晚年撰写的为官手记。方大湜(1821—1887),湖南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人。咸丰五年(1855),方大湜以诸生身份入仕,先后任知县、知府及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为人刚直,守正不阿,任官以除民疾苦为宗旨。其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平平言》《桑蚕提要》《方氏世德录》《辨惑录》等。《平平言》共四卷,卷一主要论述为官之道、做官要注意的问题等,卷二、卷三、卷四主要记录方氏本人居官期间所承办的各种民事纠纷案件,皆为亲身体会。之所以取名《平平言》,其《自序》谦曰:“所言平平,无甚高论。”其语言虽平实无华,但道理还是颇深的。
为官须“清、慎、勤、明、缓”
“清、慎、勤”是古之为官者最被看重的三种德行,被称为居官三字诀、为官者第一箴言。宋人吕本中《官箴》言:“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意谓为官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点:一要清廉,二要谨慎,三要勤政。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保住爵位,远离耻辱,得到上司的赏识器重,得到下属民众的爱戴支持。方大湜特别看重清、慎、勤,而且有自己的认识。他说:“三字之中,自以‘清’为第一义。官如不清,虽有他美,不得谓之好官。”据此,他告诫为官者万不可贪,因为危害极大,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曰“坏心术”;二曰“败风俗”;三曰“损声名”;四曰“干国法”;五曰“辱祖宗”;六曰“毒子孙”。方大湜提醒为官者要自爱,把握好义利关,视不义之利“如酖毒,入口即死。无论如何饥饿,万万不可尝试”。
清廉固然重要,慎、勤也不可或缺,对此方大湜有十分独到而辩证的理解。他说:如果为廉而廉,仗着廉的名声而不慎、不勤,也是要不得的。“慎”是谨慎,做人做事心存敬畏,谨小慎微,不能马虎大意。“勤”是勤于政务,前怕狼后怕虎人生没意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说:“‘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业精于勤荒于嬉,政不勤则百事殆。只有勤于政事,有所作为,才能造福于民;庸庸碌碌,慵懒怠惰,必为人所不齿。
清廉固然重要,慎、勤也不可或缺,对此方大湜有十分独到而辩证的理解。他说:如果为廉而廉,仗着廉的名声而不慎、不勤,也是要不得的。“慎”是谨慎,做人做事心存敬畏,谨小慎微,不能马虎大意。“勤”是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说:“‘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业精于勤荒于嬉,政不勤则百事殆。只有勤于政事,有所作为,才能造福于民;庸庸碌碌,慵懒怠惰,必为人所不齿。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方大湜认为,清、慎、勤三字之外,还有一个“明”字最为紧要。他说:“官不可不明。”明即明察,对周围之人、是非善恶、所作之事,清楚明白,不糊涂。清、慎、勤、明之外,还有一个“缓”字要注意,就是为官要思虑周全,从容和缓,勿操之过急,更不能动辄暴跳如雷、气急败坏,那样于事无补,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不利于问题解决。
为官要有恤民之热心肠
方大湜特别认同道光年间江西知县石家绍的话:“吾其为民佣者乎?”为官作宰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公仆。既然是公仆,就要勤于政事,“视民事如己事,事事用心、时时尽力”,尽职尽责,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不能有一点点敷衍塞责,消极懈怠,玩忽职守。
下午在跟姐姐聊天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最后感慨一句“这就是自己到头来一事无成的原因啊,该怎么办呢?”。想了想就去知乎去找答案了,想着是否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是否他们。
还要有时刻置民于心头的热忱。方大湜说:“富贵利达,眼不可热;民生休戚,肠不可不热。肠不热,则百姓之休戚如秦越肥瘠,漠不相关矣。”“秦越肥瘠”一词出自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意为秦越两地相去遥远,越人不以秦人之胖瘦为悲喜,比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方大湜认为为官者视民生疾苦,应如杜甫诗中所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3、遇事不果断,前怕狼后怕虎,老在潜意识里想"这样做可能会有风险",结果把本来是自己的机会白白放过了。对待下属有争议的事情,也是左右摇摆,不知道该听谁的,结果被员工认为是"和蔼可欺",威信荡然无存。3、造 句 。
要对百姓心存敬畏,勿无事烦扰百姓。方大湜说:“官尤不可不畏民。官不畏民,是谓乱阶。”当然,所谓官吏畏民,并非畏葸,而是不敢肆虐于百姓之上,为所欲为。还要简政为民,他认同明代名臣杨文襄的话:“为政之务,在省事不在多事……在宽简不在烦苛。”就是注重从百姓实际考虑,顺应百姓的愿望和要求,宽简施治,不随意骚扰干涉百姓的正常生活,这样才能顺乎民意,得到民众拥戴。
如果是求下一句是:前怕狼后怕虎---( 进退两难 ),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如果是求上一句是:武大郎打猎---前怕狼后怕虎,意思是: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进退两难 [j。
为官须正确对待名声
方大湜对官员名声有比较辩证的认识。一方面,他认为官不可好名,为官者“宜崇实效,不宜务虚名”。如果一门心思沽名钓誉,好大喜功,最后将会因为虚名而得实祸,身败名裂。另一方面,官不可无名。因为好的名声能够发挥无形的作用,他说:“官声卓著,不特能干事也,亦最能省事。如官有廉洁之名,人自不敢以贿进;官有正直之名,人自不敢以情托;官有精明果决之名,人自不敢以无情之辞轻为尝试。断却许多葛藤,省却许多心力。”最重要的是官不能“居下流”,否则后果很严重。他举例说:有些官吏虽然不是多么完美,但也未必一无是处,其发布命令,施行政务,亦想为民做好的事情;但却很难得到民众信服,动不动会受到民众指责,“不斥其无故生事,便疑其意图染指”。原因何在?“此无他,平日之声名太坏也”。
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 意思是: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也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