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关舍生取义的古诗名句,一共写了五位刺客 : 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然而前四位刺客,太史公都是寥寥数语带过,刺秦失败的荆轲反而用了最多的笔墨。太史公为什么着重描写荆轲?为什么荆轲刺秦的故事能够流传最广?荆轲何以可以成为舍生取义、侠肝义胆的代表?今天我们就结合周东申先生的作品,仔细分析一下。
《荆轲刺秦王》 8cm×13.5cm 2009年
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2010年获“第十三届全国藏书票小版画展艺术展”金奖
《荆轲刺秦王》草图
舍生取义的诗句如下: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该作品是中国文学题材,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等。周东申向大家展现了历史故事中语焉不详的一段,精细地刻画了荆轲未刺中秦王,而被秦王手下阻拦,秦王仓惶逃走的瞬间,并未展现荆轲倒于乱刀之下的结果。可见,周东申既尊重历史史实,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使刺杀未果,不顾一切刺杀秦王的荆轲仍然可歌可泣。
1.关于舍生取义的诗句 舍生取义的诗句 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2、杀了夏明翰,还有之后人。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荆轲刺秦王》局部一
周东申抓住荆轲拿出匕首刺向秦王、秦王迅速逃走、寝宫侍卫奋力抱住荆轲的瞬间,着力刻画了荆轲、秦王嬴政、御医夏无且、秦舞阳和樊于期的头颅、燕国属地督亢地图的形象,他们彼此纠缠在一起。各个人物的动态、神态和力量,是周东申刻画的重点。而荆轲和秦王嬴政是主要表现对象。在画面左部,御医夏无且奋力抱住勇往直前的荆轲,荆轲左手拿匕首,身体前倾,面露无畏的表情,露在外面的手臂和大腿肌肉结实,浑身充满力量、势不可挡。在画面右部,仓惶逃窜的秦王怒目圆睁,面露焦躁、惊惧之色,上身因极速奔跑而几乎与地面平行;秦舞阳阻扰秦王未果,被逃跑的秦王绊倒而趴伏在地。荆轲与阻拦他的御医夏无且之间呈现出力量的博弈,画家着重刻画了荆轲视死如归的面部表情,强健有力的体魄和肌肉。从荆轲伸到画面右部的的右前臂和右手,可见在这场殊死搏斗中荆轲是占据上风的。
朝随寒云度阴山,暮指落月槌函关。函关牡钥泥为丸,阴山侠客铁作肝。秦如虎狼生羽翰,飞食六国俱创残。生角雨粟怜吾丹,舍生取义我则安。古剑错落黄金环,剑光苦短不足看。雕弓矢矫乌犀盘,弓弦易折不足弯。右携。
《荆轲刺秦王》局部二
《荆轲刺秦王》局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