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形式。初高中课本中也常常出现一些关于“元曲”的课文,如《窦娥冤》《天净沙•秋思》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元曲是什么,快一起来看看吧!,
一、元曲的分类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区别:“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二、元曲四大家
1.关汉卿
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①元曲在正字之外可在句首或句中加衬字,更自由,更灵活也更适合使用口语。②两者用韵不同。元曲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是通押一韵不换韵。③元曲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偶句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
2.马致远
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3.郑光祖
曲牌规定曲词的创作格律,宫调规定曲子的演唱调式。散曲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诗歌体裁,只适合于清唱表演。元曲中的戏曲就是杂剧,是舞台戏剧的一种。杂剧与散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里有人物形象,有故事。
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代表杂剧《倩女离魂》。
4.白朴
三、元杂剧四大悲剧
1.关汉卿的《窦娥冤》
2.马致远的《汉宫秋》
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3.白朴的《梧桐雨》
4.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山西日报) 梧桐雨 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陈玄礼拆散鸳鸯侣 杨贵妃晓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沈黑江明妃青冢恨 破幽梦。
全剧五折一楔子。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