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下一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这段话中作者引用的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可谓脍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却弄不清楚,以致于出现了许多讹传。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也会吟”,“熟读唐诗三百首,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不会吟诗也也会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凑”等等。还有人说这句话前面说“不会吟诗”,后面说“也会吟”,前后矛盾有语病。

那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了解“吟诗”二字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内容简介:《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

第一,吟诵诗歌。吟诵诗歌就是即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歌,它是吟诗最常见的意思。如茅盾 《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古装剧中常可见到旧时蒙童读书那种摇头晃脑的姿态和故意拖长声调的作法。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这是其合理性。其局限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下一句

第二,创作诗歌。吟诗也有作诗的意思,如 宋代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轼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取。” 清代杜濬 《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吟诗的这个意思今人不多见,但它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如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讽刺)等。

此外,“吟”字还有多个单项。如“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推敲字句”(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解释:指读熟优秀作品,自然就会提高写作水平。出处 清·蘅塘居士《唐诗三百首·序》:“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三百余首,编成一编,为家塾读本。俾童而习之,。

那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中涉及的“吟诗”究竟是哪个意项呢?很显然,这里的“吟诗”应该是作诗的的意思。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吟诵对古人来说是一种较低的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下一句

今人学习多“看”书,古人学习多“读”书。“读”即要出声,古代蒙学起步就要求诵读,虽然一开始不一定能诵读的很好,如读出节奏语气等。但是,将《唐诗三百首》读熟后,应该古诗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了。因为《唐诗三百首》不全是简单的诗,还有不少比较长的“歌行体”的诗。如王维的《桃源行》32句,韩愈的七言古诗《石鼓文》66句,都是较难的作品。这么多东西学完,只达到一个会“吟诵”的水平,就好像是高中毕业只学会了拼音,简直是在开玩笑!

第二,作诗更有广告或宣传效应。

综上所述,古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它的意思应该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无疑会有很大的裨益。读熟优秀作品,自然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2,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常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自己作诗也会吟诵诗歌。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古人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内在思想感情,从而能够吟诵。清朝乾隆进士、蘅塘退士孙洙的这句名言,流传二百余年,。

所谓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这是前人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dòu)(不读破句)、读出语气。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上一篇 2023年04月23 10:17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13:55

相关推荐

  • 描写落日晚霞的诗句,日落晚霞的优美诗词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5月15 229
  • 雪上空留马行处上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暗示

    立冬节气。图源:视觉中国冬柳(唐)陆龟蒙雪上空留马行处上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作品原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

    2023年04月26 303
  • 赞美荔枝的诗句,荔枝的诗词100首

    荔枝的诗词100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下一句是什么?这是支付宝中蚂蚁庄园玩法7月24日小课堂的问题,答对即可获得一份180g小鸡宝宝饲料作为奖励。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今日的正确答案吧!日啖荔枝三

    2023年06月06 230
  • 海棠诗句,赞美海棠花的千古名句

    1、留春令·海棠风横宋代:晏几道海棠风横,醉中吹落,香红强半。小粉多情怨花飞,仔细把、残香看。一抹深檀秋水畔。缕金衣新换。鹦鹉杯深艳歌迟,更莫放、人肠断。2、瑞鹤仙·海棠花半落宋代:赵长卿海棠花半落。

    2023年05月15 230
  • 彼岸花诗句,彼岸花的最有名的诗

    一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1、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奈何桥前可奈何,三生石前定三生。2、彼岸花,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尘世忍离谁再念?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

    2023年05月14 267
  • 阳关的诗句,阳关的七绝诗

    王维十七岁已经名动长安,我十九岁才第一次读到他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时还没有喝过酒,也不知道阳关在哪里,但心底却暗暗滋生了“西出阳关走一遭”的梦想。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

    2023年05月30 256
  • 描写绿茶的诗句,描写绿茶最经典诗句

    中国是茶文化的大国,唐人陆羽著有《茶经》,古代诗人有众多描写茶的佳句。我是猫猫,今天我给大家讲述5首描写茶的古诗,仿佛有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第1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

    2023年05月01 229
  • 形容月光的诗句,写月光的唯美古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

    2023年04月24 240
  • 元曲的产生及繁荣的原因,元曲在元朝繁荣的原因

    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1、什么是曲?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什么是元曲呢?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

    2023年04月19 291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少年亦老学难成下一句怎么说

    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

    2023年04月23 213
  • 秋叶落下一句话,你眼里的秋叶像什么一句话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6月03 303
  • 山行古诗的意思翻译,山行的意思全解

    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

    2023年04月16 22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