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民族平等意识教育,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于1271年创建。这一时期,民族间的融合加强,文学中也沾染了蒙古人的习惯和口语。元朝最有名的莫过于戏曲,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元曲。元曲是杂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由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于1271年创建。这一时期,民族间的融合加强,文学中也沾染了蒙古人的习惯和口语。元朝最有名的莫过于戏曲,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元曲。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到那时元曲主要是元杂剧,因此“元曲”也单指杂剧。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随着宋朝的灭亡,蒙古人政权建立,元曲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开始流传。

元曲有严格的形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有比较灵活,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元曲将传统的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

元曲中的民族平等意识教育

元曲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当时“八娼九儒十丐”的文人地位相关。读书人不再像宋代那样得到重视,因此他们流落到民间,加上政治专权,元曲便带上了战斗的光彩。“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相比于唐诗宋词,元曲的风格更加接近老百姓,也成为普通人喜欢看的一种表演方式。

元曲名家

关汉卿

被称为“曲圣”的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是河北人,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且位于“四大家”之首。贾仲明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

关汉卿不是一个酸腐的文人,他曾写下《南吕一枝花》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说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

关汉卿笔下有众多普通女子,窦(dòu)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有性格。她们大多出身微贱,但是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懂得反抗。

马致远

元曲中的民族平等意识教育

马致远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是北京人。年长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之后,曾在江浙、北京当官。但是到了晚年,由于不满时政,隐居于田园之中,衔杯击缶(fǒu)自娱。

马致远早年参加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当时的文人墨客都有来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有“曲状元”之誉。

1. 受众 元曲通常是在市井间流传,受众主要是中下阶层的群众。元曲以故事情节为主,多以白话语言和局部的唱腔表现,形式简明精练,情节生动有趣。在社会生活中,元曲被广泛传唱,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唐诗是唐代士人。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马致远的《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tuán)高卧》、《任风子》这几部作品。其中以《汉宫秋》最著名,讲的是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的故事。但是中间加入很多他自己的创作。《青衫泪》写的是诗人白居易与妓女之间的故事,从“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首《琵琶行》中找到的灵感。

神仙道化剧是马致远的强项,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的故事。这些道教神仙故事,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晚年马致远隐居,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 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

马致远在散曲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前后期不同特点 。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头条号特色功能:

1.专注以家长为主导的小朋友语言文化教育

2.每篇文章的生僻字均标注拼音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

3.汇集新课标和新大纲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全部篇目

4.独家技术实现古诗文单句循环播放

5.完美支持隐藏或显示诗文的拼音、注释、赏析,帮助孩子灵活记忆

元曲中的民族平等意识教育

各位家长可使用素材,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增强孩子们的文化积淀!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6:53
下一篇 2023年06月05 00:11

相关推荐

  • 描写绿的诗句,关于绿的古诗100首

    时光匆匆,已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春天就要归去,关于绿的古诗100首,夏天还尚清浅。微风不燥,绿意渐浓,无论春归何处,只须活在当下,在春天绿阴的古诗词里,寻找最后春天的美好!绿阴宋-姚勉红满芳蹊绿满丛

    2023年05月03 238
  • 评价金庸的诗句,赞美金庸的诗句

    怀念金庸诗七首文/关志高一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文字修辞方面金庸修订旧本小说,可谓达到了钜细靡遗的地步,在文字修辞部分,几乎每处皆有,是更动最多的部分。文辞的修订,使金庸文字的风格更见典雅朗畅、

    2023年05月09 314
  • 元曲关汉卿还有谁出名,关汉卿元曲名句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关汉卿元曲名句,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人是

    2023年04月11 241
  • 回头是岸的上一句,回头是岸下一句是什么

    修身,你的人生才会有长度。俗语说的好,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同理,越是有魅力的人越懂得谦卑。人生长度,并非生命长短,而是指人生道路的长短。如果你走错了路,甚至误入歧途,即使寿比南山,也是空活百岁

    2023年04月13 253
  • 至亲至疏夫妻全诗解释,至亲至疏夫妻说明了什么道理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创作的六言诗。此诗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

    2023年05月20 227
  • 元曲四大家指的哪4位,元曲四大家指哪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哪四大家,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元曲四大家

    2023年04月20 227
  • 元曲中散曲和剧曲,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

    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1、什么是曲?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什么是元曲呢?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

    2023年04月18 271
  • 唯有情字最伤人下一句,唯有情字最伤人全诗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过千山和万水,最后还得自己睡。最难忘的过去犹如一部停播的电视剧,不是因为悲伤结局而难过,只因没有看到结局而悲伤。这世界上每一分钟都有人开始恋爱,有人开始失恋。有充沛的

    2023年04月18 325
  • 描写长征的诗句,描写红军长征的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描写红军长征的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

    2023年05月03 240
  • 寒开头的诗句,寒字开头的七言诗大全

    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宋·王安石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2023年05月10 253
  • 夜发清溪向三峡的下一句,夜发什么向三峡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秀甲九州的峨眉山雄踞四川省西南部,最高海拔3099米,夜发什么向三峡,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峨眉山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

    2023年04月26 239
  • 最唯美的诗句,意境最美古诗词集锦

    总有一句诗词,在某一刻击中了你的心,让你感慨万千;总有一句诗词,在某一个夜晚勾起了你的回忆,让你泣不成声。30句一眼万年的古诗词,句句经典。1.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

    2023年05月10 2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