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
今天教孩子背诵的古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代: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大意:
描写雨后彩虹的诗词,刚开始晴天,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很美;后来下雨了,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如果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背景故事:
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变法思想不一致,外调离京,来到杭州任通判。期间,他常常陶醉于西湖山水之间,甚至说过“故山归无家,欲买西湖邻”,还自命为“杭人”,留下了大量的描写西湖美景的优秀诗词。一个初夏时节的清晨,天气乍晴乍雨,时而艳阳高照,风光明丽;时而沥沥细雨,景色朦胧。
形容雨后彩虹的诗句有 1.《水调歌头·雨霁彩虹卧》 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太湖极目,四面水尽是天流。几点鲈乡莼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金饼挂蟾魄,时景正中秋。 钓纶轻,兰棹稳,笑王侯。一蓑一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首先诗人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来描写西湖的晴雨景象。上句用“水光潋滟”来描写它的晴姿美。“潋滟”,是水波流动的样子,诗人仅用这一个词就把水写活了,令人浮想联翩。波光粼粼的西湖宁静而不空寂,阳光洒满湖面,蓝天、白云、柳枝倒映在水中,微风吹来,碧波荡漾,银光闪烁。再望向远处,堤岸山色交相辉映、千姿百态。如此绮丽的景色,只有在艳阳高照时才能看到,于是诗人感到西湖美景“晴方好”。下句用“空蒙”来描写雨态。天气突变,艳阳消失,山和湖都沐浴在细雨中,在雨幕笼罩下缥缈的山影忽明忽暗。远远望去,山形迷茫,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仙境般神奇美妙。因而诗人又发出了“雨亦奇”的赞叹。
有着丰富情感的诗人,极富领略大自然美妙的情怀,在他眼里,不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晴方好”、“雨亦奇”不仅是对西湖山水的高度评价,也表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
上两句诗写了西湖的山光水色,但从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看,他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雨和晴,山与水;西湖还有许多景物能勾起诗人的情思。但是,他并未紧承前两句去写,而是敞开想像,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名句。显然,这是才思敏捷的诗人触景生情、巧手偶得的绝妙比喻。他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将西湖比作闻名遐迩的美女西施,贴切地比出了湖山的风采神韵。西施,位列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湖与西子,一个是美景,一个是绝代佳人,天生丽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诗人借助于联想,将他们二者联系起来,赋予了西湖以生命。而西湖也因一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从此有了西子湖的美称。
1、唐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2、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4、两岸绝壁一线。
另外,这首诗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意是指诗人在湖上饮酒时,看到的先晴后雨的西湖美景。但是“饮”字用得十分巧妙、别具匠心。酒不醉人人自醉,醉的是西湖的秀美风光,诗人把这西湖美景引入心中,早已在诗情画意中如痴如醉了。在整首诗中,诗人不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胜境进行了全面评价,留给人们一个极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即使从未到过西湖的人,读了如此美妙的诗句,也会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西湖秀美的风光。其诗情画意,至今仍留在西湖游人的心中,可见其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
今天学的这个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应该是最能代表杭州西湖的古诗了,描述的情景意境,如诗如画,妙不可言。
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 犹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鱼鸟自飞沉。 2.形容雨后彩虹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雨后彩虹的诗句有 1.《水调歌头·雨霁彩虹卧》 年代: 宋 作者: 赵善括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