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坛赫赫有名的文学巨匠多在戏曲或者小说等俗文学方面独树一帜。
水浒中的人物及人物的故事,除了四大名著的作者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还有蒲松龄、汤显祖等如雷贯耳的世界级的大作家。
关于唐诗宋词,许多人就算凭着儿时的启蒙教育也能对诸多文学经典文学巨匠侃侃而谈。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学却知之甚少,其实明清文坛也是一个龙蹯虎踞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家以刻画入微的市井图景,真挚感人的反叛意识,虚幻绮丽的艺术虚构占据着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巅峰。
一、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宋江、 卢俊义 、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人。
其实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从明代开始至今依然是学界在争论的问题。诸如施耐庵之说、罗贯中之说,还有二人合撰之说。但一直也没有个确切的证据来证明到底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不仅是水浒传,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的作者都存疑,这与当时士大夫不敢承认自己写了造反的《水浒传》或者露骨的《金瓶梅》的畏祸心理有关。说回来,在有确切证据之前,我们暂时认定施耐庵为《水浒传》的作者,那么作为代表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忠义观的最顶级英雄传奇小说的作者,施耐庵当然当得起文学巨匠这一称号。
三、吴承恩(1500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1、周通,《水浒传》中的人物,青州人,早先在桃花山落草为王,桃花山二寨主,因外表及打扮酷似项羽,人称“小霸王”,使一杆走水绿沉枪。因看中桃花村刘太公的女儿想娶为压寨夫人,前去娶亲时醉入销金帐被鲁智深假扮新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吴承恩也不是百分之百被肯定为《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成年后经受了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与愤懑。他继承了前人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他被认为是张耒以后淮安最杰出的文学家。
四、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一生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他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举家迁回北京。回京后,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曹家从鲜花眷锦之盛一下子坠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悲哀与世道的无情,也从此摆脱了原来阶级的狭隘,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人生体验,他的诗画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进这部呕心沥血的《红楼梦》中。
《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宋江、 卢俊义 、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除了小说,在明代皇室与贵族对戏曲十分喜爱,因此戏剧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与元代剧坛上诸家并立、各有千秋的创作局面不同,明代剧坛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峰独秀、群山环拱的气象。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位。4、燕青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
五、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
汤显祖的一辈子总共经历三朝,也赶上了明朝的衰落期,整个大明丧失了国家应有的生机,表面上残存着盛世留下的光景,暗地里却早已腐朽不堪。汤显祖师承阴阳学大家罗汝芳,这位人生导师"赤子之心"的主张影响着汤显祖的人生观,培养了汤显祖一辈子行文做事的格调,也造就了他一生坎坷的官途。长期屈沉下僚的汤显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黑暗,下感于地方恶霸之有恃无恐,还因为爱女、大弟和娇儿先后强烈刺激,乃于万里二十六年毅然辞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于百感交集中,汤显祖创作了"临川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他笔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杜丽娘成为了明清之际追求爱情自由,主张个性解放的鲜明旗帜。
六、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蒲松龄一生致力于科举,却屡试不第,未能光宗耀祖;他倾其终生心血著写《聊斋志异》,又不被现实社会所接纳。是继续走科考之路还是放弃追求功名专心著书?蒲松龄常常被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所撕裂。他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就与世长辞了。他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一方面利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了《妇姑曲》《墙头记》等反应家庭伦理问题的俚曲,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又为方便民众识字、耕桑、医病编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等文化普读物。
如上所见,明清之际并不缺少文学巨匠而是缺少发现明清巨匠的眼睛。与前代大部分诗人借诗文来抒发胸中忧愤相似,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浮浮沉沉的汤显祖都是在忧愤之中拿起手中的笔来讨伐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明清文学在小说戏曲上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作品。同时一些诗人、词人,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纳兰性德、顾炎武、王世贞、钱谦益等人,也是明清文坛上迥立的身影。(旗下20号作者: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