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让孩子看元曲

一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踏足海宁,笑言真该去拜会查府,访访金庸故居;当晚去到杭州,于西湖边等待观看音乐喷泉时,还在想着不知梅庄具体方位如何,笑傲江湖的曲谱有无可能留存。然后,惊悉他老人家辞世。犹记得20

一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踏足海宁,笑言真该去拜会查府,访访金庸故居;当晚去到杭州,于西湖边等待观看音乐喷泉时,还在想着不知梅庄具体方位如何,笑傲江湖的曲谱有无可能留存。然后,惊悉他老人家辞世。

犹记得2017年突闻黄易去世时,震惊之余分外惋惜。当时被一种痛惜新派武侠就此没落的情绪支配,一气呵成写完了悼念黄易的文章。待到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辞世,我竟似被打了麻药后又清醒过来开膛:初时只觉得不可置信,继而麻木到无知无觉。

五光十色的喷泉前,周遭人头涌动,我却只剩躯壳僵立,听而不闻,视若不见。直至行尸走肉般回到电脑前,灵魂才似慢慢归位,才能一字一句扒开心底流淌的伤悲,慢慢写下对先生的悼念。

突然懂得了金庸回顾描写失去至亲悲痛之情的感受:真正的哀伤,是不可能太过顺畅表达出来的。

忽忽间,先生悄然离开这个大闹了一场的人世,已然过去一年。

这是怎样的一年啊。

科技发展大步快跑,互联互通的速度乃至探月之旅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与难度,再长的跨海大桥都能连通,可貌似人心间的联结并没有比之前进步多少。

想退群的还在折腾,闹剧不知何时方休;新时代之争,局部仍在热火朝天兵戎相见;在没有硝烟的另一战场,堂皇大国对一家公司无所不用其极的降维打击,更是刷新了认知。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看着曾经流光溢彩的东方之珠日益蒙尘,在无知废青手中沦为暴乱之城。先生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嗟叹不已吧。

越是此时,我越发想到先生当时的心愿:“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说,我就很满意。”

在这纷繁芜杂诡变迭出的年代,在无数人告诉我没什么人看武侠了的年代,我却觉得,我依然推荐现代人,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更应该读金庸。

在金庸十七年间写成的十五部小说里,就以他早期最优秀最出名的《射雕英雄传》为例,说说我的理由吧。

首先,单说文笔和文字艺术本身,金庸小说便摆脱了早年武侠小说的低俗刻板印象,令武侠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性大大提升;学习写作文的人,完全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很多不看武侠的人对武侠小说有天然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认为就是说些打打杀杀情情爱爱,文字粗俗简单,没有任何营养。这也的确是武侠小说长久以来难登大雅之堂的诟病之一。

就像若干年前,我曾经很喜欢的一位京派作家,便公然抨击金庸小说是四大俗之一,将其语言和文学价值贬得几乎一文不值,令我大失所望。并不是因为我喜欢金庸因而容不得批评,书写出来就是供人品评的,有喜欢的自然便有不喜欢的,这无可厚非。我只是没想到一个有思想有水平的作家,未经认真阅读他人作品便肆意抹黑,对于相对客观的语言文字本身进行无理攻击,那就让人看不下去了。

最早期的成名作《射雕英雄传》,便充分体现了他的语言文字风格: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清简流畅,精准贴切;略带古意的白话文叙述方式,不同角色贴合身份的说话方式绝不雷同,使人轻而易举便进入到那古意苍苍的诗酒江湖,卷入其中的风云际会、爱恨情仇。

比如写景:

- 射雕开篇: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寥寥百字不到,便勾勒出一幅暮秋时节的江南村庄美景;紧接着的场景描述,画面感十足,也立刻让人好奇这老者到底说些什么。入戏,就是这么容易。

- 江南七怪伏击黑风双煞之时,且看天气描写对情节的衬托:

朱聪也是不敢喘一口大气,但觉背心上凉嗖嗖地,却是出了一身冷汗,一斜眼间,但见西方黑云里遮满了半个天空,犹似一张大青纸上泼满了浓墨一般,乌云中电光闪烁,更增人心中惊怖惶恐之情。轻雷隐隐,窒滞郁闷,似乎给厚厚的黑云裹缠住了难以脱出。

——阴郁的天气,与即将面对强敌的紧张心情,交相映衬。

我当年的作文,融情入景若是能有这个水平,说不定就能换个学校上了。

2. 比如写人物外貌:

- 对于黄药师第一次出场的本来面目描写,令我每每思之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形相清癯,丰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不必写什么脸颊瘦削、剑眉星目、鼻若悬胆之类的,你自然体会到潇洒不羁、英俊不凡而又气质高傲的黄老邪的感觉。

- 而到了黄蓉在湖南岳阳遇到骗子裘千丈,误以为是高手裘千仞,又追又躲:

两人待了半晌,细听没有动静,同时探头,一个玉颜如湘江上芙蓉,一个老脸似洞庭湖橘皮,两张脸相距不到半尺,两张脸同时变色。

比喻鲜活,两人颜值鲜明对比,一望即知;还不忘紧扣湖南的湘江与洞庭湖,更隐含诙谐调侃,读来忍俊不禁。

3.比如写人物语言:

- 洪七公出场的第一句话是:“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正是在黄蓉妙手整治出叫化鸡后。一个贪吃好吃会吃的老饕形象,凭此一句话便栩栩如生立住了。这份直击人物特质而又生动至极的语言功力,可直追水浒。

- 而那个永远贪玩的老顽童,说话便极是没大没小。强迫比他晚两辈的郭靖结拜兄弟时,一般人发誓是什么 “若违此誓五雷轰顶”之类的,他的誓言则是:

老顽童周伯通,今日与郭靖义结金兰,日后有福共享,有难共当。若是违此盟誓,教我武功全失,连小狗小猫也打不过。

武侠小说里将小狗小猫如此珍而重之地摆上台面,在此应是首创吧。

这种写景逼真、写貌生动、写人物语言鲜明的本事,若能学几分用到作文里,已可以大大提升作文得分,更遑论还有其他可学的点。

其次,金庸小说情节热闹曲折,语言平实中带着诙谐,又内嵌了丰厚的国学底蕴。读书过程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阅读能力,更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兴趣。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的普及,现代人的注意力有太多东西可分散,专心读完大部头的书变成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但阅读能力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

不管是在职场上读懂文件、邮件,乃至各种对话的弦外之音,还是在考试中审题阅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特别是如今中高考语文的古文题、阅读理解主观题和作文得分比重加大,具备出色阅读能力的人一定会获得优势。

射雕形象塑造了诚朴厚重的郭靖与机智狡狯的黄蓉。看着两人貌似冲突、实则互补的个性互动,以及相爱相知、共同成长的过程,好似在游戏中一起升级打怪,成为王者,有趣以极。

其中还穿插了宋金对峙、蒙古崛起、联蒙灭金、蒙古南下等历史事件。从黄沙茫茫的塞外大漠,到温山软水的烟雨江南,奇峰峻石,湍江险滩:情节之丰富,疆域之广阔,让人目不暇给,欲罢不能,非常适合沉浸式阅读。

而反派人物的黄河四鬼、三头蛟侯通海,扮演了小丑角色;正派人物中的老顽童周伯通、傻姑,成为了搞笑担当。金庸的幽默诙谐寓于平和古朴的语句之中,更增添了笑果。

- 比如赵王府里倒霉的亲兵队长、“祖上积德”的汤祖德同学,荣获梁子翁和王处一两大高手左右夹击,“左手按入一碗糟溜鱼,右手浸入一碗酸辣汤,喀喇喇一阵响亮,两碗碎裂,鱼骨共瓷片同刺,热汤与鲜血齐流”,画面感十足,顺便让你回忆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式;

- 比如娇羞无比的程瑶迦小姐答允跟陆冠英的婚事时,声音小到令人发指:

这几个字细若蚊鸣,也亏得黄药师内功深湛,耳朵极灵,才总算听到了,若是少了几年修为,也只能见到她嘴唇似动非动而已。

——深厚的内功修为用到这种儿女之事上,亏得老爷子幽此一默。

为什么我让孩子看元曲

而将世俗的武侠与高深的国学相融合,更见先生功力:

- 郭靖黄蓉泛舟太湖时,黄蓉讲了吴越之争、范蠡归隐等历史给郭靖听,并就郭靖对伍子胥与文种为国尽忠的赞许,说出了:“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

- 老顽童传授武功给郭靖时,讲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为什么我让孩子看元曲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饭碗中空,才能盛饭,才有用;房屋要开门窗,中间有空隙,才能住人,才有用:“有”给人便利,“无”才发挥了它的作用。如果让我单独读《道德经》,想必我是读不进去的。但金庸巧妙地将其与武学道理结合,研究起来倒真是饶有兴味。

- 郭靖初次到大金国的京城时,所见景色乃是:

红楼画阁,绣户朱门,雕车竞驻,骏马争驰。高柜巨铺,尽陈奇货异物;茶坊酒肆,但见华眼珠履。真是花光满路,萧鼓喧空;金翠耀日,罗绮飘香。

——当真将骈体文用得出神入化,锦绣文字。

- 而郭靖黄蓉过渔樵耕读四关之时,从与樵夫对唱元曲,到和书生对句、猜字谜、解说孔孟之道,更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种种雅趣巧妙融入,读来简直口齿噙香。

至于老爷子或原创或引用的诗词歌赋,更是信手拈来、俯拾皆是,需要开专题讲解。

可他的泱泱大才不止于文学,还涉猎术数之道。

借黄蓉与瑛姑斗智之机,金庸将“七曜九执天竺笔算”、“立方招兵支银给米题”、“鬼谷算题”等古代学者的智慧结晶一一展示,让不甚喜爱数学的我看得津津有味。

如此丰富有趣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小说,读来毫不辛苦。一路兴味盎然,不断寻幽探胜,八十七万字的大部头看完不觉吃力,还有意犹未尽之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小说将武侠与历史的巧妙结合,是其间对家国天下的情怀哲思,以及作者本人诚心务学、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非常值得学习。

射雕选取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特殊的一段作为故事背景:南宋偏安一隅,备受金国欺凌,又有西夏大理等邻邦,蒙古逐渐崛起直至称霸,以至于有些理论不认为南宋是个正式大一统王朝。崖山海战,更被认为是汉人王朝的终结。

甚至对于成吉思汗的千秋功罪,也让郭靖这个算是被铁木真抚养长大的孩子,以他的角度向成吉思汗发出“什么是英雄”的疑问,让全书的主旨,除了弘扬保家爱国的传统汉文化之外,也有了更拔高的意义。

如果不是因为读射雕,我不会关心成吉思汗曾经攻打过花剌子模,也从未听说过长春子丘处机,连全真教也是不知道的。

当然我不可能认为小说中就是史实,那就太过不理解小说的本质了;

但因为读小说而对曾经一知半解的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将对历史的了解发展到更有意义的深度与广度,则是由此带来的附加价值。

而金庸本人的治学之严谨,则不仅表现在他八十一岁高龄赴英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更是在他对于所有作品的历次修改。从旧版到三联版到新修版,射雕的改动幅度在众多作品里是相当大的。

从旧版到三联版,主要是为了去掉报章连载时太重的匠气,使之更加文雅;而三联版到新修版的重大修改,则是因为老爷子虚怀若谷,通过金庸茶馆等渠道获得了读者的众多反馈,意识到对于郭靖黄蓉年龄差、《九阴真经》在梅超风手中的版本等问题存在纰漏,不惜字斟句酌,大动干戈,一一予以查漏补缺。

如此大家,正视自己已经非常成功和流行的作品问题,虚心接纳读者意见,不惮于对如此长篇巨制精雕细琢逐字修改,这份气度风度态度,实在值得如今的我们敬而重之,学而习之。

在老爷子自己心目中,觉得射雕作为早期作品,胜在人物单纯、情节热闹,但写作技巧方面其实是不如后期一些更成熟的作品。对于自己的民族观,也表明说早年比较执着于汉族正统,后期更为开放融合。

正因为时时自省,老爷子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实现自我挑战,改变主角的风格,修缮不同的桥段,体会不同的思想境界,让每一部作品都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熠熠光彩。

在我看来,三联版射雕虽然的确存在不完美,但犹如粗服乱头仍不掩其天香国色的美女,即便与之后更加出色的倚天、天龙、笑傲、鹿鼎等大制作相比,也以其独特之美,可领一时风骚。

书中刻画了少年男女纯纯之爱,庙堂江湖自然衔接,国仇家恨,新盟旧约,在大侠成长史之外,尽展南宋末年风土人文、朝野之变,让武侠小说成为更为丰富的文化载体。

这一代暴乱之城废青的养成,固然有诸多内外因,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对祖国以及中华文明传承的正确认知与教育,不可谓不是重要原因之一。

世事多变,我需自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知识爆炸中,也许,再增加一项武侠小说的课外阅读,对今天的孩子和大人来说,并不那么有趣。但一位有如斯境界与追求的作家,努力通过自己的作品期待传递如此积极的价值观,其文字又有这样现实的应试与教育意义,怎么都是值得去认识和研读的。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21:17
下一篇 2023年05月27 00:36

相关推荐

  • 秋天来了的诗句,描写秋天来了的诗句古诗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暑气还未褪去,秋令蓦地来到。虽然已过立秋,描写秋天来了的诗句古诗,但仍是暑热难耐,但叶子却在传递着秋的信息。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立于夏末秋初的渡口,长夏未尽,秋意已起,愿秋

    2023年05月14 229
  • 各花入各眼下一句,各花入各眼怎么接

    2月23日是“八九”的第一天,大雁归来时,春意正萌动。眼下,南方不少地方春花初绽,北方冰冻的河水也开始融化。但冷空气仍频繁影响我国,不少网友吐槽穿衣节奏被打乱。中国天气网推出全国入春进程图,看春天的脚

    2023年05月23 222
  • 精典元曲排行榜,经典好书排行榜前十名

    以下唐诗和宋词十大名作排行榜,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面向海量作品,根据历代选本、评点资料等数据,定量分析而来的结果,反映的是千年跨度、大浪淘沙之下最受欢迎的作品。元曲十大名作排行榜,则是对元曲颇为

    2023年04月11 245
  • 沁园春长沙全诗,《沁园春·长沙》全诗拼音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主席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沁园春·长沙》全诗拼音,联想起当时的革命

    2023年05月15 221
  • 白朴的元曲七律诗,元曲白朴的诗

    关于马致远的五首格律诗1.【七律】马致远文/无牵无挂[奥地利维也纳]幼学儒家才艺阔,元贞书会热功名。抱琴归宿斟音韵,正德修身冶性情。佛道神仙形简出,诗词戏曲剧深耕。抒怀叹世梨园灿,共庾白关齐玉鸣。元曲

    2023年04月18 297
  • 描写唐朝繁华的诗句

    《全唐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今天让我们一起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唐诗极简史吧!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

    2023年04月09 243
  • 元曲精装版图片,精装版和平装版

    《元曲鉴赏辞典》(彩图珍藏本)蒋星煜主编齐森华叶长海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集邮报》2015年11月20日全套邮票(不包括插册)标价340元。山西《集邮报》2015年12月30日“月末邮市”2014

    2023年04月16 288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全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翟诰

    《诗经》是诗词的先声,是最纯美的诗,也是最接地气的诗。三千年前,先民们劳作、生活、歌唱、恋爱……有感而歌,于是有了《诗经》。在《诗经》中,爱情是纯美的,思念是绵长的,相遇是惊喜的,兄弟是友爱的,战争是

    2023年05月19 306
  • 关于南风的诗句,诗里带南风的诗

    夏天的风,从南方吹来,带着勃勃的生机,吹开了那一树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涌动着金色的麦浪,也吹艳了夏花。早夏游平原回唐-白居易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1.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白居易《食笋》2.江南

    2023年05月18 277
  • 元曲相关历史论文,关于元曲的论文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张大春品三国关于元曲的论文,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

    2023年04月19 258
  • 描写徽州美景的诗句,描写徽州的最美的诗词

    徽州,古称歙州、新安,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描写徽州的最美的诗词,水秀山灵,犹如

    2023年04月26 223
  • 棋的诗句,关于棋的诗句经典的

    -1-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唐代:白居易《池上》-2-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两边对坐无言语,尽日时闻下子声。——唐代:王建《看棋》-3-黑白谁能用入玄,千回生死

    2023年05月16 29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