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戏曲艺术称元曲,元代的戏曲艺术称为什么

元代戏曲艺术有很大发展,元曲是元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品种之一。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杂剧和南戏),而杂剧以其艺术上的创造性、内容上的现实性,成为这个时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一、散曲元代的戏曲艺术称为什么,散曲

元代戏曲艺术有很大发展,元曲是元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品种之一。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杂剧和南戏),而杂剧以其艺术上的创造性、内容上的现实性,成为这个时代文学艺术的代表。

一、散曲

元代的戏曲艺术称为什么,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小令源于唐末五代。通常以一只曲子为一首,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但可以将这只曲子再重复一遍,也可采用“带过曲”的方式,即续写一二个宫调相同而音律衔接的曲调。每句用韵,并加衬字,形成腔格固定、表达自由的特色。由不同曲牌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称为套数或散套。散曲共有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正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小石调、南平调、般涉调、歇指调、商角调、双调、商调、角调、宫调、越调。散曲曲调来源很广泛,有来自民间的“里巷之曲”,又有北方、西域少数民族的“胡夷之曲”。明人徐渭云:“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春,壮伟狠戾。武夫上马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徐渭《南词叙录》)明人王世贞则云:“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者,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王世贞《曲藻序》)可见,元散曲是继承宋金人词,吸引民间俗曲和少数民族乐曲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新体文艺。

二、戏剧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两大系统。

杂剧是我国历代歌舞艺术、讲唱伎艺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戏曲形式。

我国戏剧产生于唐代。自宋开始,一些大城市就曾建立勾栏、瓦舍,许多民间艺人在里面进行说唱表演。金中都的院本,就是宋代市民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元杂剧把歌曲、宾白、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它以(唱)为主,唱词由同一宫调的套曲组成,句尾入韵,并有科(动作)、白(念白)相配合表述剧情。每一出剧通常分为四折,剧前或两折之间可加“楔子”。演出时由一个演员(正末或正旦)演唱到底,其他演员只作配合的科白。杂剧初盛于山西、河北,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玉京书会等是大都创作剧本和唱本的团体。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等书记载,元代杂剧作家约有二百多人,剧目六百余种,现在一百五十余种。最著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被誉为“编修师首”、“杂剧班头”,自称“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通五音,六音滑熟”(关汉卿《石伏志》)。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南戏又称“戏文”,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宋徽宗宣和年间开始流行,到南宋时已很兴盛。明祝允明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祝允明《猥谈》)入元后,“南戏”被当作“亡国之音”而遭受歧视。元中期后,由于杂剧转衰,南戏得到发展。南戏也由唱词和科诨组成。唱词多采自宋词和里巷歌谣,其曲调除民间曲调外,还有大曲、曲破、佛曲、舞队、影戏、鼓板、唱赚等,但不限宫调,不限折数,一剧演唱也不限一人,比较自由灵活。同时,它的声腔也有了发展,“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昆山腔是元末形成的,“善发南曲之奥”的昆山人顾坚起了很大作用(魏良辅《南词引正》)。海盐腔的首创者是畏兀儿人贯云石,“今世俗所谓海盐腔,实发于贯酸斋,源流远矣”。

诗词和民歌元代诗词。后人评论说:“元诗尤繁富观,诸作者多宗温(庭筠)、李(商隐),间学长吉(李贺),其病为纤浓,为繁缛。”“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然其佳者则婉转惆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径直”。

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都是元曲的代表作。元曲由于它独特的艺术特征才会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直白爽快、幽默风趣、自由活泼的语言风格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元代最具特色的文化。

元初诗坛,北方以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等为代表,风格淳朴;南方如方回,宗江西诗法,戴表元力主变宋代静细清新句法。

元曲 ,又被称为散曲。元曲起源于“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代的戏曲艺术称元曲

元代中期进入了元诗的繁荣时期。“大德延祐间,松雪(赵孟頫之号)尔雅风流,实为倡始”。继而虞集、杨载、范亨、揭傒斯,号称“诗歌四大家”。他们的作品讲究典雅清丽,内容多为应酬闲逸之作,比较空泛。这一时期,回回人马九皋、萨都剌的诗颇负盛名。尤其是萨都剌的诗,敢于触及时事,表露自己内心的爱憎,如南坡之变、天历之战、明宗暴卒、黄河决堤、农民起义等等,均有诗篇反映,《鬻女谣》、《江南怨》、《征妇怨》等深刻暴露了官府和民众的苦况。萨都剌的现实主义诗风为元代诗坛带来了新的风气,其后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的诗人和作品。萨都剌亦善词,他的两首寄调《满江红》的词——《登石头城》和《金陵怀古》就是豪迈而带感慨,抒情而又写景的好作品。

元朝后期的诗坛以杨维桢最著名,其诗号称“铁崖体”,其七古歌行追求新异,竹枝词清新通俗。作品中不乏现实主义作品,如反映盐民悲惨生活和揭露盐商骄奢淫逸的《盐商行》等,又有讽刺张士诚一伙新生地主分子的不少诗篇。王冕的诗也有不少揭露元末社会矛盾的,如《伤亭户》、《江南妇》等。哈剌鲁人乃贤、回回人丁鹤年等也有许多很好的诗篇。民歌。元代民歌丰富多彩,流传至今的有一百多首。民歌的作者大多没有留下姓氏,但他们仇视封建压迫的心情十分强烈,对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却加以同情和赞颂。元代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元代的戏曲艺术称元杂剧。元杂剧的“唱”、“云”、“科”是它的艺术表演手段。三者之中的“科”,主要是做工,包括表情、舞蹈和武功。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

元代的戏曲艺术称元曲

贪官污吏是人民最直接的掠夺者和压迫者。元代民歌中相当一部分是讽刺贪官污吏的。按元朝惯例,廉访司官员巡视州县时用金鼓迎送,其音节是二声鼓一声锣;起解杀人盗也用金鼓,其音节是一声鼓一声锣。由于官吏“赃污狼藉”,在老白姓看来官与盗一个样。有民歌云: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迎人与贼不争多。有些民歌把矛头直指当时的最高当权者。后至元初“太师丞相伯颜专权蠹政,贪恶无比”。其侄脱脱发动政变,将伯颜贬到南恩州(今广东阳江),途至南昌卒,寄棺驿舍,有人题诗于壁云: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

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脱脱上台后,力图通过“更化”政策挽救时局,但社会矛盾已无法缓和,农民起义即将爆发。浙江温台地区流行一首民谣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在广大群众看来,脱脱主持的“开河”、“变钞”,是元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在一首《醉太平小令》说“开河变钞祸根源”;另一首诗则说:“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民歌也是起义军用来动员群众的工具。众所周知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就是韩山童、刘福通等农民领袖散布的。起义爆发后,人民群众则通过民歌来表达他们对起义军的热爱。至正十五年(1356)松江流行的一首民歌极其生动地描绘了起义军占领松江时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心情: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书画元代没有画院,画家多是士人,因而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逐渐形成写意的画风。写意,这是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写孤傲清高的情趣。开一代风气的大画家赵孟頫就主张“不求形似”。

在赵孟頫、高克恭之后,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称“元四家”。黄公望善画山水,设色以浅绛居多,气势雄伟。吴镇善画山水竹木,笔力劲爽,墨气淋漓,能画出山川林木峥嵘郁茂景气。倪瓒之画常有很多题跋,抒发画家的胸中逸气。王蒙为赵孟頫之甥,山水画融各家之长而独创一格。此外,钱选善人物花鸟,任仁发善人物鞍马,王冕善梅竹,著有《梅谱》一卷。书法与赵孟頫齐名的是康里人巎巎,“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元史·巎巎传》)。畏兀儿人边鲁、的颜不花,回回人丁野夫、萨都剌亦善画。畏兀儿贯云石、边鲁、沙剌班、盛熙明善书法,盛熙明有《书法考》八卷;回回人瞻思、赛景初,钦察人泰不华善书法。

元代壁画艺术成就很高。除敦煌安西榆林窟保存有元代壁画外,北方许多古寺里还留有不少遗迹。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明应王殿元代杂剧演出壁画,为人们提供了十分生动的杂剧演出情况和舞台设计、服饰等珍贵资料。山西永济县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和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巨制,其中三清殿《朝元图》一套朝谒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壁画,全部构图计人物286个,每一人像高达2米以上,在形象造型和构图设计上都达到了相当卓越的水平,勾线劲紧有力而又宛转自如,流动飘荡而又严谨含蓄,绘画技法极为精湛成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

上一篇 2023年04月12 19:2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2 10:50

相关推荐

  • 饭后躺一躺的下一句,饭后躺一躺的下一句熊二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你是不是听说过类似的养生秘诀呢?很多人照着这些“准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反而伤了健康。到底饭后的禁忌有哪些?相关专家给你的“饭后养生”立几个规

    2023年05月10 255
  • 展望未来的诗句,展望未来励志的诗词

    古诗词赏析年末总结今天是2019年的尾巴尖。我们想抓住它,却怎么也抓不住。还是苏东坡说得最妙。年岁就如一条爬向山谷的长蛇。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它的身体已经消失了大半。只留一点点尾巴露在外面。任凭你有多

    2023年04月24 230
  • 描绘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美景诗句

    宅在家,没事做?不如来学写诗词吧!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八节课,教会你写格律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

    2023年05月30 241
  • 关于勤奋好学的诗句,关于勤奋刻苦读书的古诗

    ”新学期到了校园内又响起琅琅读书声这些励志古诗文也送给每一个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你读书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

    2023年05月03 238
  • 冰冻三尺的下一句是什么,冰冻三尺下一句俗语

    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冰冻三尺下一句俗语,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4、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

    2023年05月13 277
  • 田园生活诗句,十首最美田园诗

    宁静的田园生活,无人不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悠然美妙。我们终其一生,寻求的不就是心灵的宁和和平静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责任,让许多人想要逃离,十首最美田园诗,于是,

    2023年05月16 258
  • 描写霜的诗句,形容霜的诗句唯美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岁月匆匆,迎来了秋天最后的节气——霜降。霜降时节,形容霜的诗句唯美,天高云淡,枫叶尽染,透明的露珠凝为雪白的霜花,大地覆上一层浅浅的轻纱。在落叶萧萧的深秋,饮一杯暖茶,品读

    2023年05月16 225
  • 描写女子的诗句,描写女子气质清雅诗句

    描写女子气质清雅诗句,古人夸美女,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是:你长得恰到好处。听来完全失了意境。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2023年06月01 215
  • 元曲最有名的十首诗词赏析,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诗词君要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023年04月19 297
  • 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苏东坡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给谁的诗?知道真相后,很多人一声苦笑在武术界,有“天下武功出自少林”一说,这句话足以说明少林寺在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苏东坡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看到,《

    2023年05月21 252
  •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每个人的心里,永远有个地方装着童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回忆,回忆那逝去的时光,那美好的童年,那简单而又无忧无虑的日子。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诗词中的儿童,形象生

    2023年05月04 269
  • 尊师重道的诗句,关于尊师敬师的古诗

    今天是9月10日,是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老师的辛苦付出。我们感恩在心。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他们将大好年华付与三尺讲台。手执三寸粉笔。在一面黑板

    2023年06月04 2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