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然后知困上一句,教然后可以知困前一句礼记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教然后可以知困前一句礼记,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教然后可以知困前一句礼记,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评论|邮箱。

【译文】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 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 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合格的就叫作“小成”。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原文】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大学施教的过程。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着大蚂蚁走”,岂不正好说明了这层道理吗!

【原文】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踖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译文】大学开学的时候, 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学生常常再三诵习小雅,为的是使他们从开头就培养做官的兴趣。学生上学,要按鼓声打开书箧,为的是使他们重视学业。大学里备有教鞭,为的是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教官不到夏祭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为的是使学生得以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但不 叨唠灌输,为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只听不问,为的是使他们循序渐进地而不越级地学习。这七件事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纲领。

【原文】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译文】古书上说:“在教育这件事上,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尽职,学生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志”,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自焉游焉。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大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的时候也有种种课外作业。因为,课外不习杂曲,课内就学不好琴瑟;课外不习歌咏,课内就学不好诗;课外不习洒扫、应对、进退等杂事,课内就学不好礼仪。总之,如果不提倡课外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学习的时候努力进修,休息的时候尽兴玩弄杂艺。这样,他们才能搞好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交友,坚持信念,日后离开师友也就不会违反师友的教诲了。

【原文】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文】《尚书·兑命篇》说:“唯有重视学业,按部就班,及时努力,学业才能有所成就”,正是这个意思!

【原文】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文】现在的教师呢,只知道朗读课文,大量灌输,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他们不考虑学生的内心的要求,不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进行教学的办法既不合理,提出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以致,学生厌恶学习,怨恨师长,只感到学习的困苦,不知道学习的好处,即使勉强结业,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教育没有成效,原因就在这里!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译文】大学进行教育的原则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因素。

【译文】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 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如果不知顺应自然,胡乱施教,教育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不能获得成效。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见解就会狭隘,见闻就会不广。如果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如果三朋四友,尽谈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荒废学业。这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文】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安易,学生又能独立思考,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教然后知困 前面一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出处:《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译文】学生的缺点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以不知道。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贪多务得,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狭隘寡闻,有些学生的缺点是轻率勇为,有些学生的缺点是畏难而止。这四类缺点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心性不同之故。

【原文】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文】教师知道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坏之分,然后才能多方诱导。只有善于多方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所以教师是一种可以从他学习统治权术的人。可见选择师资是不可不慎重从事的。古书上说:“从前三王四代的时候最重视师资的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文】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所以,君王在两种情形之下是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当臣子在祭礼中扮演受祭者的时候,不以对待臣子在态度对待他;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君王讲书是不行君臣之礼的,就是尊师之意。

【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双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精力不多而收效很大,对于教师又能表示感戴之忱。不善学习的人,教师花的精力很多而收效很少,反而会埋怨教师。善于发问的人,[发问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砍的地方砍起,随后才砍木材的关节;久而久之,关节随手就可以砍开了。不善发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

【原文】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善于答问的人,对待发问如同对待撞钟一样;撞得轻就响得小,撞得重就响得大;从容地撞,从容地响。不善答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这都是有关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些方法。

【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

【译文】单凭一点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讲解才行。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不懂,就不必讲下去了。

【原文】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译文】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用皮子镶嵌成衣;优秀的弓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用柳枝编织成箕;小马初学驾车相反,它是跟在车子后面的。人们懂得这三层道理,就懂得怎样做学问了。

【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译文】鼓并不等于五声,但若没有鼓,五声就不和谐;古时候做学问的人,善于从事物的类比中体会出事物的关系。水并不等于五色,但若没有水,五色就不鲜明;学习并不等于五官,但若不学习,五官就不能发挥作用;教师不在五服之列,但若没有教师,五服之间的关系就不亲密。

【原文】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译文】所以说:德行最高的人不限于担任某一官职;普遍的真理不限于解释某一具体事物;最守信用的人不立约就能守信;最守时刻的人无须划一就能守时。懂得了这四层道理,就懂得做学问要从根本着手了。

【原文】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后祭海,就因河是本源,海是归宿。这就是重视根本的意思。

如果你喜欢在国学历史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企业管理的秘诀,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链接,这是一款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用人经验的课,助你2019,变更好!

出自<<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然后知困上一句

图文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7:51
下一篇 2023年05月29 09:35

相关推荐

  • 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举例

    行百里者半九十举例,楼阳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重要讲话,分析疫情形势,研究防控工作,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

    2023年05月13 260
  • 拨冗莅临下一句接什么,拨冗莅临为盼是病句吗

    生态仰韶酒业工业园区彩陶坊酒九粮图彩陶坊天时日、月、星“好山好水好粮出好酒”这一观点,早已被酒行业里的专家、学者所认可,并成为一种共识。近日,刚刚履新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调研河南酒业期间,就

    2023年05月02 248
  • 宋词后是元曲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后面是什么

    元曲的诞生背景: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

    2023年04月13 313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下一句,女朋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失望并不可怕》失望并不可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下一句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决定这个社会性质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生产力

    2023年05月02 268
  • 离别的诗句和优美句子,高情商的告别句子

    高情商的告别句子,人生无不散的筵席,离别也是人生的重要章节之一。关于离别的诗词有很多,悲欢君整理了30句,让人读之能感受到离别的惆怅,伤感,可是又能陶醉于其中的美。1、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

    2023年04月26 299
  • 举头三尺有神明全诗

    了凡四训第一章立命之学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2023年05月22 215
  • 自我介绍诗句,自我介绍诗句引用

    读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突然想知道历代古人都是如何“自我介绍”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2023年04月12 264
  • 非常正能量的元曲,正能量的说说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为人类创造与铸就了无数穿越时空的卓越与辉煌,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传承从不断层的国度,实乃人类文明中的奇迹,堪称无与伦比。而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

    2023年04月13 289
  • 回忆过去的诗句,怀念过去美好岁月的诗句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越来越怀念过去!怀念小时候的玩伴,怀念过去的美好的时光,怀念曾经想念的人,怀念过去的自己。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十首怀旧的诗词,怀念曾经的美好时光!重游练湖怀旧唐-许浑回忆过去的诗句

    2023年04月11 226
  • 菊的诗句,赞美菊花的古诗100首

    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唯独菊花傲然开放。陈毅元帅有诗赞曰:“秋菊能傲霜,赞美菊花的古诗100首,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在这个寒冬来临的时候,愿傲霜斗雪的菊花能带给你几分靓丽,驱散那些

    2023年04月13 217
  • 黄鹤一去不复返下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全诗

    晴川:晴天下的江面。历历:清晰貌。汉阳:现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乡关:故乡。“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一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句诗的译文是: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黄鹤楼》是唐

    2023年06月06 296
  • 家中添丁的诗句,家中喜添男丁的古句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用这一句话总结了自己坎坷的一生。苏轼创作诗词无数,但在官场上却不尽人意,有人戏称他: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企业回舍井酒代理加盟当选大品牌舍井白酒加盟免费退换

    2023年05月20 27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