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五言律诗
1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清·张谦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此是借“火”衬“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是借“花”衬“雨”。不知者谓止是写花,“红”下用“湿”字,可见其意。(《絸斋诗谈》)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主人公斜倚在绿树下的六曲阑干上,着在微风中飘荡的柳丝,忽然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五开头的七言诗句:1、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七言·出自唐·罗隐《长安秋夜》2、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七言·出自唐·孟浩然《除夜有怀》3、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清·纪昀:“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汇评》)
15.《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全诗前二联点明“旅夜”,后二联紧扣“书怀”,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明·胡应麟:“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诗薮》)
16.《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多难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古诗有哪些,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明·胡应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五开头的诗句,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诗薮》)
17.《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浦起龙:“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称诗,如逢庾、鲍,何其快也,一旦春云迢递,‘细论’无期,有黯然神伤者矣。四十字一气贯注,神骏无匹。”(《读杜心解》)
18.《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思念李白的诗作。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全诗情感真切深挚,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塞下曲 李白)五岳青青情如草 五内铭感梦萦娇 五湖四海知音少 五心烦忧羡美妖 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一作翁)李白》)。
清·屈复:“文章知己,一字一泪,而味在字句之外,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七、八从三、四来,法密。”(《唐诗成法》)
5.求带五的诗句 带"五"字的诗歌南园 作者:李贺 朝代: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送朱大入秦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9.《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时节,在戍楼鼓声和孤雁哀鸣的映衬之下,诗人对兄弟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此诗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情景交融,结构严谨,首尾呼应。颔联用语平易而意味新警,将“露”“月”前提、“白”“明”殿后,倒装的句式顿收奇崛之效。全诗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近代·俞陛云:“诗言兵后荒凉之夜,中野无人,戍鼓沉沉而外,惟闻长空一雁哀鸣耳。三句言空园白露,今夕又入新秋,身在他方,但有举头月色,与故乡共此光明。后四句可分数层之意:有弟而分散,一也;诸弟而皆分散,二也;分散而皆无家,三也;生死皆不可问,四也;欲探消息,惟有寄书,五也;奈书长不达,六也。结句言何况干戈未息,则音书断绝,而生死愈不可知,将心曲折写出,而行间字里,仍浩气流行也。”(《诗境浅说》)
20.《月夜》
1.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2.五月与狼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3.五鼓雕舆过上林 (温庭筠《马嵬佛寺》)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漫游黄山仙。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清·浦起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
21.《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清·李因培:“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与歌行名篇一副笔墨。”(《唐诗观澜集》)
22.《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一一李白《塞下曲》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一一白居易《琵琶行》五月南风起,思君在巴陵。一一李白《长干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一一李白《将进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通过描绘画鹰的威猛姿态和跃跃欲试的神情,抒发了诗人自负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开头两句点题,含惊讶之意;中间四句正面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最后两句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诗人的思想。全诗笔触细腻传神,章法谨严,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是题画诗的杰作。
清·浦起龙:起作惊疑问答之势。“㧐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擿”“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读杜心解》)
23.《水槛遣心二首》
【唐】杜甫
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第二首诗描绘了一番蜀地的景象,在咏物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实,无奈以饮酒来消遣,基调相对沉重些。这组诗绘景生动,格律工整,通过描绘绮丽的蜀地风光和娴雅的草堂环境,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蕴含着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明末清初·金圣叹:细雨“出”,“出”字妙,所乐亦既无尽矣;微风“斜”,“斜”字妙,所苦亦复无多矣。前半幅,写胸中极旷;后半幅,写胸中自得也。(《杜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