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走进我的生活,为什么要走进我的生活

编者按: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中,喜欢并愿意写作诗歌的青年朋友很多,诗歌形式的稿件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在两次紧急“征稿”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像《三十个太阳》这样优秀的诗作。青年热爱诗歌,诗歌

编者按:

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中,喜欢并愿意写作诗歌的青年朋友很多,诗歌形式的稿件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在两次紧急“征稿”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像《三十个太阳》这样优秀的诗作。

青年热爱诗歌,诗歌属于青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青年朋友推崇诗歌这门艺术形式,对诗歌意境进行着不懈探寻,越来越多90后、00后愿意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表达心声和情绪。诗人麦笛认为,这是“好现象”。

如此,日月按着它们的规律,穿梭往来,织起他们的生活。行走地上的我们,随心而来,随缘而聚,散后重遇,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生活。

“新时代是诗歌的新时代”,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说,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并不能泯灭人们对审美精神的需求,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诗歌应该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作出新的诗歌、新的文学。他认为,“诗歌不能越来越学院化、小圈子化,应该让诗歌发出民众的声音”。

在纪念中国新诗一百年的时候,青年诗歌创作如何反映新时代的生活,与读者积极地沟通与互动;如何以温暖人心的内核、震撼心灵的力量打动和赢得青年读者等,成为涉及诗歌艺术生命,也是摆在中国青年诗人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本期起,本版开辟“诗歌评论”专栏,集中刊发一组笔谈文章,力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新时代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

四川大学自在诗文社的同学也应约发来了“短评论”,我们继续在“百字谈”栏目刊出。同时,欢迎各高校的青年诗友和青年读者,把你们对诗歌写作的看法和认识,以“百字谈”的形式发送到《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或投稿邮箱(cyw@cyd.net.cn)。

元曲走进我的生活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度来看,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是诗歌发展史。

中国文学的源头在《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载之下,犹在眼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声声啼叫,犹在耳边。《诗经》是老百姓的民歌,是先民生活过的乡间田野上的百草千花,有声音、有色彩、有生活、有感情、有思想、有精神,有真的生命。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诗歌发展也出现了两个方向、两股潮流。

一股潮流是中国传统诗歌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鲁迅、毛泽东等一大批思想家、革命家,运用传统诗词形式抒发革命豪情,赋予旧的形式以新的内容,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

以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为例,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秋收起义最先打起红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山下旌旗在望”;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中央苏区“风展红旗如画”;从两万五千里长征“红旗漫卷西风”,到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离别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到重上井冈山“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以说,“红旗意象”“红旗情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历史进程和民族命运的塑造之中,体现着强烈的革命时代精神。所以说,毛泽东诗词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另一股潮流是自由体新诗盛行。这一百年来,涌现出艾青、贺敬之、舒婷等一大批杰出诗人,产生了很多的优秀诗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自幼爱读诗词。在我的记忆里—— 唐诗是那“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青衣少女; 宋词是那“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怀春少年; 元曲是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游子。 带着憧憬,沐浴着三月的阳光,走进诗歌的殿堂。 豪壮的唐诗 读唐诗,大。

元曲走进我的生活

一个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比如《诗经》是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情感,好的自由体新诗写出了五四时代精神。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诗歌是中国语言文字特殊规律的产物,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你永远不懂我》雨中百合演唱 我知道给不了你要的生活,只能默默的祝福你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中国传统诗歌、自由体新诗双峰并峙、相互辉映的局面,繁荣发展诗歌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传统诗歌和自由体新诗创作中“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日趋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诗歌近亿首。可是在这海量的诗歌中,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比例偏低,不关心人民痛痒、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自由体新诗更是罕见,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总结中国诗歌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动优秀诗歌传统创造性地融入新时代诗歌创作。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代诗歌流派众多,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包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诗歌恰恰就具有这样一种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力量。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诗人、诗歌爱好者来讲,写出优秀的诗篇,首先要明确新时代诗歌标准。诗歌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新时代诗歌必须反映新时代的思想,体现新时代的情感,采用新时代的语言,符合新时代的韵律,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充分发挥社会作用。

其次,要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必须聚焦弘扬中国梦、奋进新时代,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题材,着力表现新时代史诗性变化,着力塑造新时代的追梦人,着力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第三,要创新丰富诗歌形式。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结合语言文字发展的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支持鼓励诗人对新的诗体、诗韵的探索和创作,相互尊重,不要强求,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此外,过去每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吸收来的,我们仍然要注意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

诗歌爱好者要共同齐心协力,推动诗歌走向大众。引导诗人和诗歌工作者树立为时代立言和“诗言志”的“大我”志向,批评诗歌创作中的不良现象,抵制劣质诗歌娱乐化现象。适应正在兴起的群众性朗诵活动,精心编选出版诗歌朗诵读本,推出文艺栏目、频道和节目,在公共场合以公益广告形式选登好诗句,让好的诗歌更广泛更有效地介入社会公共生活,让好诗走进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 2023年04月12 18:17
下一篇 2023年04月16 12:56

相关推荐

  • 天下谁人不识君上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句怎么说

    高适,唐朝著名诗人。字达夫,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成年后,屡试不第。四十七岁之前,生活拮据,贫困交加,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句怎么说,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矢志不渝,刻苦攻读,致力于为国效力。四十七

    2023年05月14 298
  • 齐鲁青未了全诗,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

    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杜甫写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为?这是蚂蚁庄园2020年11月4日庄园小课堂的题目,这个问题的答案选项是【它是五岳之首】和【当地武术门派名称】,大家答对才能

    2023年04月16 251
  • 元曲大师马致远视频,马致远与谁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34;,还有&34;之称,马致远与谁并称元曲四大家,与

    2023年04月16 240
  • 相看两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相看两不厌是啥意思

    人生苦短,谁不渴望一份相看两不厌的爱情,相看两不厌是啥意思,来完成人生不了的夙愿?漫漫红尘,谁不期望一双温暖的手,能够相牵到永远?寂寞的黑夜,思念悠远,有了陪伴,心才暖暖。用心珍惜那个深爱你的人,更要

    2023年05月11 289
  • 形容大雨的诗句,形容雨势凶猛的诗句

    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大啊。古人是怎么表达下雨天的呢?下大雨的时候,他们又在想什么呢?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五月十九日大雨明代: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

    2023年04月13 272
  • 出名的几部元曲是什么,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总称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6 246
  • 形容不得志的诗句,抒发不得志的诗句

    《诉衷情·琵琶女》【宋】苏轼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译文小莲刚刚出来,给琵琶调弦,弹奏之音仿佛要冲破云天一般。仔细听

    2023年05月23 287
  • 我思故我在下一句,我思故我在

    撰文|邵燕祥摘编|徐学勤《日神在左,酒神在右:邵燕祥自由诗一百首》邵燕祥著,北京出版社,2020年4月题记漫道我思故我在。时间折我若雠仇。百年草木情难已。白首西风一夜秋。2017,于北京南磨坊路忆西湖

    2023年04月14 291
  • 一岁一枯荣上一句,一岁一枯荣前面那一句是什么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岁一枯荣的上一句:离离原上草草/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

    2023年05月23 263
  • 关于自由的诗句,表达追求自由的诗句

    插画师|RedMatcha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王绩《夜还东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辛弃疾《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一壶酒

    2023年04月17 224
  • 有关思乡的诗句,最经典的思乡古诗

    《乡思》宋代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

    2023年05月10 281
  • 描写春光的诗句,三月春暖花开的诗词

    冰心说: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人间四季,春天最令人赏心悦目。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看到枝头重现的雀跃,那是春的

    2023年04月25 27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