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北宋王安石
【诗词译文】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解析】
王安石〔一〕金炉香尽漏声残〔二〕,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三〕,月移花影上栏杆。〔一〕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诗多指陈现实,有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先任地方官,神宗时两次拜相,推行新法,春夜王安石,但以失败告终。其诗笔力雄健,句煅字炼,对偶工整。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先任地方官,神宗时两次拜相,推行新法,但以失败告终。其诗笔力雄健,句煅字炼,对偶工整。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简析 (一)整体评说。这是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作品,作者描写了春夜不眠时所见的夜色,来表达自己独特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