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阴雨绵绵的天空,伴随着疫情的解封,也终于放晴了。急不可耐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这秋高气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户外走走看看,真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之感。此时的心情用诗豪的那首秋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诗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怕得鱼惊不应人上一句:路人借问遥招手。《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全文:蓬头稚子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胡令能】 年代:【唐】 体裁:【七绝】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
我和“小虫虫”,计划到附近的一个小公园溜达溜达。那里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清澈的湖水,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恐得鱼惊不应人,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地方。,
第二天,我俩早早来到公园,这里昨日的喧嚣已不复存在,好像万物才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我俩想着乘人少的时候好好体验体验钓鱼的乐趣。谁知“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水面一片平静,连一只小鱼的影子都没有。“小虫虫”说:“不会鱼儿还在睡觉吧?”我说:“那就等它们睡醒了再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的上一句:路人借问遥招手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洒向地面的阳光越来越多,水面上像撒下点点碎金,闪闪发亮,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此时平静的水面偶尔有小鱼出现,但是瞬间又躲藏起来了。
我俩拿出“钓鱼神器”和大号渔网,撒下鱼饵,静静地等待着,看着小鱼一条一条地向我俩布置的“陷阱”游过来,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小鱼又“出溜”一下游走了。它们特别机警,在渔网周边多次试探着,就是不进渔网,有时刚进入渔网,瞬间就会掉头窜出去,那速度简直快的,迅如闪电。稍一动渔网,或有一点动静,它们就四散逃跑了。我俩只得说话轻声细语的,有时“小虫虫”会蹑手蹑脚地来凑到我耳边轻声耳语,甚至通过打手势来交流。再看看趴在那儿一动不动,两眼盯着渔网的“小虫虫”。此时突然想起胡令能的那首《小儿垂钓 》,诗云: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遥招手。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
蹲着那儿,需要凝神屏气,时间长了,腿就会发麻,只好左腿麻了,就慢慢地换上右腿,右腿麻了,换左腿……交替进行。才明白那些垂钓者们为什么总是坐在软凳上了一动不动。此时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渔网,机会会稍纵即逝。好不容易,一条贪吃的小鱼游进了渔网,我立刻收网,但为时已晚,而且小小的渔网在水里拖动时,阻力大的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机敏的小鱼早逃得不见踪影了。
我吸取教训,这次下网时,先把网在水中拖着移动一截,让渔网完全展开,网口与水面垂直,等鱼游进网内,迅速把网口翻转90度,并向上提,这样鱼儿就再也逃不掉了。
没过多久,一条贪吃的小鱼又进了我的渔网,我瞅准时机把鱼网迅速翻转并向上提出水面。可怜的小鱼儿,只能在越来越少的水里东碰西撞地乱蹿。我赶紧把它抓出来放在早已盛好水的瓶子里,鱼儿终于有了如鱼得水的快乐。我俩高兴的手拉手跳起了转圈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过了一会儿,一条小鱼又进入我的“钓鱼神器”,我迅速提起,神器四周就会洒出漂亮的水花,好漂亮。好像为我们的成功撒下的万花筒一样。
回家后,“小虫虫”,我的小画家,利用我做饭的时间,就画了一幅带水草的蓝色海洋的画,说,这样小鱼就不想原来的家了,可以安心地在新家里舒服地生活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嘛。“小虫虫”好有爱心。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图文:姚存芳 编辑:海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