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个词叫 “不明觉厉”,唐诗宋词元曲,本以为是古代成语,单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其意思,于是在网上问了下度娘,得到的解释如下:
“虽不明,但觉厉”,即“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猛然看到这样的解释,瞬间有一些凌乱,原本以为成语的造词只可能发生文言盛行的古代,近现代偶有,然而在白话文已经绝对普及的今天,还能出现类似成语的词实在令人有点儿小惊,不过细细品来,这词造的还挺有意思,甚至还有了拓展的词:“明则不厉”(明白了就不厉害了),看到这儿不咂舌都不行了。
唐诗:气势磅礴、井然有序 宋词:出水芙蓉、豪放不羁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赏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
成语是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成语的定义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收录古今成语24808条,另有《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收释古今成语17934条。
此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更是将这种类型的成语造词推向了高潮,可以说,在白话文推广之前,文学作品越丰盛的时代,成语产生的数量就越多,唐宋明清四代共产生成语4310个,占总数的59.33%,可见一斑。
20世纪早期,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白话文运动取得了重大成就,使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正统的地位,由于白话文书面语与口语一致,很快就显示了极大的生命力,文言文逐渐淡出,成语也就失去了产生的土壤,此后再鲜有新造的能够为大家公认和广泛采用的成语。
2.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用四字词语(成语)形容 唐诗:气势磅礴、井然有序 宋词:出水芙蓉、豪放不羁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赏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辛跚读书头条号,多读书,读好书,带给你不一样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