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观苔痕
唐·朱景玄有诗云: “一树琼花空有待,晓风看落满青苔”。琼花空待,满观苔痕,室内若能置一青苔小景,盆覆青苔,顿时意韵苍古,以此为供养之盆,真可得清幽之致,观一抹苔绿,便得山林隐逸之想。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刘禹锡写的《陋室铭》。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赏析:“斯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一句。这篇象征着平静淡泊人生的文章,被历代洁身自好的文人墨客推崇,而那台阶上绿茸茸的苔藓,草色入帘青怎么理解,也成了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的象征。,
《书事》
轻阴阁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王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话的意思是: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这句话出自唐刘禹锡的《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摩诘诗中有画,画中苔藓意境幽深静谧,尤堪入诗。
写《青苔赋》的还有唐诗人杨炯:“苔之为物也贱,苔之为德也深。夫其为让也,每违燥而居湿;其为谦也,常背阳而即阴。重扃秘宇兮不以为显,幽山穷水兮不以为沉。有达人卷舒之意,君子行藏之心。”
清·任端书《绿苔赋》说:“窈窕兮闲庭,绿苔兮滋生。含翠兮瑟瑟,糁壁兮英英。乍一片兮如结,铺幽阶兮欲平。异芳草之霏微,映春袍而共妒。幕朝烟之杳霭,上画壁以多情。尔其绕径痕微,依沙黛浅;沾碎石而钱圆,贴新篁而泪点。波凝址浪,对瑶瓮兮层层;影缀文窗绣铜蠢兮冉冉。”
明·《园冶》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胜景不在于器物之珍稀,溪涧、石阶所生之青苔,也能成为妙景胜境。苔藓是草卉中之最微者,然山海林原径庭田园无处不见其形色。山水画卷,一经点苔则古气顿生。园林密境,少此细物就意味全无。
苔藓春绿秋黄,唯根坚定,庄子说:“中心定,而外物清”。它兴衰有时,枯黄有致,只要心如根系一样,便能逢时而起,伺机而动,即能满目清翠,这便是生命中的大智慧。
草色入帘青上一句: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民间有谚云:“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江,”不论哪种青苔,都是附生在水底的石块或岩石上,春暖时抽丝发苔,三月末、四月初长成又长又绿的青丝。石不能无苔,人不能无癖,养苔的人不痴不傻,其实是在养心。心性随青苔生根,滴翠而得以滋养。幽人怜苍苔,何须名高致。
苔藓生瓦壁砖砌如图画,生枯木老梅垂垂增古意,更增添了庭院深深的意境,正如林黛玉《桃花行》所云:“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笠翁虽是生活达人,然未得养苔之法,其实,养苔殊易,可剪碎苔体,散于湿壤之上,放在阴处,旬余即生新体。藓则随处可得,择翠茂者带土采来,地浇以水覆上,滋之而易接合而生也,不日去以杂草,多湿少日,荫下最茂,抚观碧茸可爱。
待苍苔落地,即是春山满目,绕墙围篱呷春茶。春山千景,独怜这抹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