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描写拟人的诗句大全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描写拟人的诗句大全,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

隐语(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管弦”指音乐。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柏舟》

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反问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反语

运用拟人的诗句古诗有:1、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青山为主人送来秀丽的风光,居然闯门而入,把主人对自然景物的爱,和自然景物对主人的爱。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译文: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二、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河滩。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联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拟人手法的诗句: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拟人手法的诗句:春夜喜雨。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将士(将军和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庭院外一条小河互为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拈连

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运用拈连时,不能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联系,而应从语义出发,把握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只有内容相符,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曾允元《点绛唇》

甲项说话关键词语是“东风”、是“吹”,“吹”这个词通常适用于“风”。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愁”,愁多无法排遣。于是“顺手拈来”甲项说话“东风吹”所适用的词语“吹”来表达乙项观念“愁多无法排遣”,就出现了“东风吹散愁多少?”

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错综

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

1.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

呼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含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

——李白《蜀道难》

示现

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悬想式示现:即把想象中的情景,说得如同真情实景一般。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跳脱

跳脱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温庭筠《更漏子》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映衬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上一篇 2023年05月18 18:34
下一篇 2023年05月23 23:24

相关推荐

  • 竹外桃花三两枝下一句,早春2月乘以竹外桃花3两枝

    钱松喦《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诗句。全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

    2023年06月06 291
  • 心灰意冷的诗句,心灰意冷的故事句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2-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

    2023年05月02 281
  • 天时不如地利的下一句,地利不如人和一句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白话】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白话】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白话】使有

    2023年05月25 302
  • 百家讲坛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讲解百家讲坛

    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古代诗词的神韵?这个现象非常明确。我们可以看见今天的很多诗词专家、很多教授,包括诗词大赛的那些网红评委,他们对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评头论足、指点江山,说得头头是道,但你只要他们自己写一首

    2023年04月10 243
  • 带春的诗句,飞花令一一春

    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含有春字的诗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023年05月14 219
  • 李白乘舟恶搞诗句,恶搞李白诗句

    友情提示:聊作一笑,请勿深究。饭前饭后请勿阅读!会笑喷。锄禾日当午。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8)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

    2023年04月26 258
  • 君莫笑诗句,含有君莫笑的诗句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诗人黄景仁自己一生辛酸的自嘲。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难堪的事。人,有时不妨来点自嘲。自嘲,可使人摆脱窘迫和尴尬。只是,你知道吗?古人也是

    2023年05月31 254
  • 帽子一戴谁都不爱下一句

    南京的春天,早早地裹着暖风而来。褪去了冬日的寒冷和疲惫,寻回了春日的温暖和生机,身体里关于「春」的渴望开始暗暗躁动。别趴在桌子上犯困,走进大自然,感受南京春天的野蛮生长,伸开腿脚不再感受到城市里的钢筋

    2023年05月02 293
  • 元曲文化ppt,文化ppt

    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1、什么是曲?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什么是元曲呢?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

    2023年04月19 298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上一句,悠悠的在水底招摇

    再别康桥徐志摩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

    2023年05月31 261
  • 晓看红湿处下一句,晓看红湿处下一句是什么古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晓看红湿处下一句是什么古诗,群莺乱飞。春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歌咏最多的主题之一。人们盼春爱春,也惜春伤春,多姿多彩的春天配合着人们的情怀,在文人笔下呈现出无限风光。不过,

    2023年04月11 273
  • 关于笛的诗句,带有笛的诗句有哪些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023年04月10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