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

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一切无常,纵使至恶,最终也必须为至善腾出空间。”这句话是司空竺教授撰长文《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的结束语,原英文是:“Nothinglastsforever,ande

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一切无常,纵使至恶,最终也必须为至善腾出空间。”这句话是司空竺教授撰长文《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的结束语,原英文是:“Nothing lasts forever,and even the worst evil will,inevitably,make room for the very highest good,in the end.”这一听起来充满西方哲学式思辨味道的英语,换用通俗的中国话来说,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司空竺:《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

从“屠”到“佛”是一个生动而深刻的过程,浓缩着现代学术界常说的“佛教中国化”或者“佛教汉化”的历史。转“屠”成“佛”则是最不可思议的弹指一刹那,蕴含着跳出轮回、顿悟正觉的甚深微妙法门。

首先想到的,也许只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佛教初传汉地时,梵语“Buddha”最早被记音为“浮屠”,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屠”的宰杀意思有悖于“不杀生”的基本理念。“人如其名”可能会带来不协调甚至讽刺的心理反应与社会意识,于是“浮屠”被新造的音译词“佛陀”取代,而前者现只见于《后汉纪·孝明皇帝纪》和《后汉书·楚王英传》等古书(季羡林先生著有《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两篇名作)。

季羡林:《再谈浮屠与佛》

央掘魔罗追赶释迦牟尼

中国佛教中最幸运的屠夫应该是遇到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613-681)的那位西安人。宋代僧人志磐在《佛祖统纪·净土立教志》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善导大师劝教长安城的老百姓念佛吃素,有一位京姓屠夫眼看着肉铺没了生意就持刀闯入寺院要杀和尚,善导大师开示他西方净土和念佛往生的法门,屠夫“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这时,围观群众都看到阿弥陀佛亲自前来接引,屠夫的神识从其顶门出来随着阿弥陀佛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顺便说一下,“净土”这一宗派名称的确立始于志磐的这一名著。

《佛祖统纪校注》

把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读,不难发现很多有趣的异同点,这些往往正是佛教“中国化”的细节所在,反映了这一过程中符合汉人需求或愿景的理想佛教模型。比如,被邪师蛊惑成为杀人狂的央掘魔罗受到佛陀教导后,“放下屠刀”成为佛弟子,再经过出家修行,最终证得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京姓卖肉商人受到善导大师劝化后,“放下屠刀”上树念佛,(很快)堕树而亡,在众目睽睽之下,其神识由阿弥陀佛化现接引,顿获解脱。也就是说,婆罗门教的杀人屠夫在闻法当下先成了佛教修行僧,经过长时间精进才最终超出三界、涅槃解脱;中国的宰猪屠夫则当众应验了净土信仰的神迹,实现了“屠”与“佛”的“立地”(立刻)转换,完美诠释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字面意思。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当然,在大多数语境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被当做譬喻来用,即“屠刀”被广义解释为包括屠杀在内的一切言行之恶乃至痛苦烦恼,而不仅仅是真实的杀生刀刃;“立地成佛”则指立即皈依佛门,开始走上行善成佛之路,尽管距离最终获证佛果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即使该词最可能的直接源语“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五灯会元》),也多被理解为喻指禅宗顿悟成佛之迅速,而不会就字面来演说神通垂迹。所以,虽然有央掘魔罗这一印度典出的实例为借鉴,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是一句以中国佛教为背景、以汉地撰述文献为佐释的俗谚或歇后语,亦常用在非佛教的语境中,劝人改过自新、弃恶从善,而与真正的“成佛”理论无关。

央掘魔罗跪于佛陀前

再回到《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这篇颇具启发性的学术论文。实际上,司空竺的思路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毫不相干,其文如副标题“现报之五逆罪”所示,讨论的是“五逆罪”为主的善恶因果业报等印度佛教的伦理问题。

大目犍连某一前世弑母杀父,故最后的一世死于强盗之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

地狱

【比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解释】 弃恶从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

同时,从初期奥义书到数论、胜论等成熟的婆罗门教各支派,古印度的智者还设计了另一套善恶标准,即以“解脱”为唯一的至善,也就是超越了世间的“出世善”或称“胜义善”(世俗与胜义合称“二谛”)。几乎所有宗教都宣称自己的祖师发现了宇宙的根本真理,如“梵”“神我”“句义”等等,并且只有学会了本派的法门才能获得解脱——“升天”或“至福”。佛教也主张“智慧解脱”,即依靠“般若”体证释迦牟尼所悟之“缘起”而趣入涅槃。同时,佛教还强调在世间行善去恶可以获得天人果报(相当于婆罗门教的解脱状态),但仍处于轮回之中;“成佛”则是要在终极意义上(胜义谛)消除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对立和分别,放下对轮回果报的追求与执着,从“不二”体悟空性,证得涅槃。如《坛经》说:“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

轮回

龙树菩萨

如此说来,佛陀自己追求无善恶分别为特征之一的涅槃,但劝世人行善岂不是成了“伪善”?当然不是,包括佛教在内的古印度宗教都认为,“世俗善”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众生对世间的贪著,清净梵行有利于走向究竟解脱,所以是正确的行为。涅槃要跳出轮回,就必须超越善恶等的一切“分别”,但超越不是泯灭好坏,而是要认识到“缘起性空”或说“一切皆空”。《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要教人放下对善恶果报、烦恼分别的执着,以此减少轮回中的牵引业力。极端地讲,从“行善”到“涅槃”的飞跃不会比从“屠夫”到“成佛”的转变来得容易,因为“行善”和“屠夫”都是世间此岸之物,与彼岸的涅槃成佛之间横亘着几乎难以逾越的苦海。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只有佛陀,不管是菩萨的大船还是声闻的小舟,只有修持正法之人才能顺利渡脱生死。

涅槃

最后提一下,强调善恶报应之对称性的其实是中国本土的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传》),“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印度佛教自始至终都更加注重作为“因”的善恶,也就是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佛教定义的前半句;行为之后莫管结果回报、无所执着,即“自净其意”,才真正“是诸佛教”。除涅槃以外的果报再好也只是轮回中的短暂喜乐。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加了一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以更好地适应“好人没好报、坏人无恶报”的残酷现实,则显然是受了印度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思想的影响,如《大般涅槃经》说:“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

由此看来,司空竺用因果业报来理解印度佛教的善恶,就根本理念来说有悖于“缘起”思想。虽说“一切无常”最终也可通向“缘起”,但其论文中一次也没有出现“缘起”或“空”等词,不得不说司空竺在考虑印度佛教的善恶问题时遗漏了释迦牟尼最重要的说法。“一切无常”只是世人轮回的无奈,“缘起性空”才是菩提树下的证悟。

简言之,善恶旨归于“缘起”,表征于“二谛”,从“屠”到“佛”不是什么宇宙之谜,而是“空性”的必然呈现。《金刚经》道:“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指的是中天红阳世界,为红阳劫。红阳为南方火,为朱雀,尚赤。    碱重则苦。

上一篇 2023年05月20 20:11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05:50

相关推荐

  • 有代表性的一首元曲,元曲一共有多少首

    唐诗10大巅峰之作——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2023年04月12 242
  • 清风拂面下一句,清风拂面下一句对联

    上联:清风拂面暖下联:请赐教下一句是:何需卷帘把窗开。原诗:欲叫清风拂面来,何需卷帘把窗开。乌云遮曰终散去,青山虽隐依旧在。出自:出自《武神赵子龙》。讲述了赵云传奇的一生,他总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力

    2023年05月16 215
  • 黄鹂的诗句,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1、《黄鹂》野花吹尽竹娟娟,尚有黄鹂最可怜。娅姹不知缘底事,背人飞过北山前。[宋]王安石2、《暑行闻黄鹂声》人行午倦渴思冰,黄栗留鸣绿树阴。安得故山归燕坐,竹风窗户一披襟。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

    2023年05月23 305
  • 文言文诗句,古诗文必备58篇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古文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文中,又诞生了数不清的名言警句,其中的哲理,到现在依然适用。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

    2023年05月04 223
  • 带夜的诗句飞花令,带夜字的飞花令1000句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唐·王维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杜甫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唐·杜甫5、夜久语声

    2023年04月18 267
  • 刺时讥时元曲,元曲

    商鞅于公元前四世纪在秦国主持的变法,结局似乎是人亡政举,他本人惨死,而他的事业直到秦始皇还延续,甚至被说成“百代都行秦政法”。这与十三世纪以后已成“孔门传心之法”的《中庸》“其人亡,则其政息”的哲理相

    2023年04月14 271
  • 落日余晖下一句,落日余晖映佳人下一句

    主播丨竹子我喜欢盛夏的黄昏。夕阳渐渐西沉,橙黄色的光芒,穿过树林,在浓绿的叶子上,斑驳地跳跃着。伸出手,华光在握,描摹出温柔的轮廓。天空是大片大片的蓝,蓝色的画布上,游离着朵朵白云,跟着清风的脚步,随

    2023年05月20 293
  • 陶渊明有名的诗句,陶渊明最有名的一句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

    2023年05月08 213
  • 关于母爱的诗句或名言,冰心《母爱》现代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在诗词里面,有很多写母亲相关的诗词,有写母亲思子之情的,冰心《母爱》现代诗,有写游子思母之情的,有写慈母形象的,有写母亲艰辛为子的,有写怀念母亲的等等。下面我

    2023年05月01 293
  • 喝茶诗句,闲坐饮茶的诗词

    看电视剧时,经常有人说:来一杯雨前龙井。一直不明白,啥是“雨前龙井”,后来才知道,雨前龙井指谷雨前采制的龙井茶。谷雨是喝茶的好时节,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

    2023年05月25 269
  • 未出土时先有节全诗,未出土时先有节下一句

    南怀瑾说:“《西游记》真是写得好,全部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内了。”一句话道破此书真谛:要想人生少一些磕磕绊绊,那就必须深谙为人处世的法则。小时候我们看的是神话故事,长大了看的是人生哲理。里面的人物演绎着

    2023年06月03 239
  • 唯美诗句爱情,浪漫的古风爱情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关

    2023年06月05 2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