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

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一切无常,纵使至恶,最终也必须为至善腾出空间。”这句话是司空竺教授撰长文《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的结束语,原英文是:“Nothinglastsforever,ande

放下屠刀搞笑下一句,“一切无常,纵使至恶,最终也必须为至善腾出空间。”这句话是司空竺教授撰长文《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的结束语,原英文是:“Nothing lasts forever,and even the worst evil will,inevitably,make room for the very highest good,in the end.”这一听起来充满西方哲学式思辨味道的英语,换用通俗的中国话来说,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司空竺:《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现报之五逆罪》

从“屠”到“佛”是一个生动而深刻的过程,浓缩着现代学术界常说的“佛教中国化”或者“佛教汉化”的历史。转“屠”成“佛”则是最不可思议的弹指一刹那,蕴含着跳出轮回、顿悟正觉的甚深微妙法门。

首先想到的,也许只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佛教初传汉地时,梵语“Buddha”最早被记音为“浮屠”,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屠”的宰杀意思有悖于“不杀生”的基本理念。“人如其名”可能会带来不协调甚至讽刺的心理反应与社会意识,于是“浮屠”被新造的音译词“佛陀”取代,而前者现只见于《后汉纪·孝明皇帝纪》和《后汉书·楚王英传》等古书(季羡林先生著有《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两篇名作)。

季羡林:《再谈浮屠与佛》

央掘魔罗追赶释迦牟尼

中国佛教中最幸运的屠夫应该是遇到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613-681)的那位西安人。宋代僧人志磐在《佛祖统纪·净土立教志》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善导大师劝教长安城的老百姓念佛吃素,有一位京姓屠夫眼看着肉铺没了生意就持刀闯入寺院要杀和尚,善导大师开示他西方净土和念佛往生的法门,屠夫“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这时,围观群众都看到阿弥陀佛亲自前来接引,屠夫的神识从其顶门出来随着阿弥陀佛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顺便说一下,“净土”这一宗派名称的确立始于志磐的这一名著。

《佛祖统纪校注》

把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读,不难发现很多有趣的异同点,这些往往正是佛教“中国化”的细节所在,反映了这一过程中符合汉人需求或愿景的理想佛教模型。比如,被邪师蛊惑成为杀人狂的央掘魔罗受到佛陀教导后,“放下屠刀”成为佛弟子,再经过出家修行,最终证得声闻乘的最高果位;京姓卖肉商人受到善导大师劝化后,“放下屠刀”上树念佛,(很快)堕树而亡,在众目睽睽之下,其神识由阿弥陀佛化现接引,顿获解脱。也就是说,婆罗门教的杀人屠夫在闻法当下先成了佛教修行僧,经过长时间精进才最终超出三界、涅槃解脱;中国的宰猪屠夫则当众应验了净土信仰的神迹,实现了“屠”与“佛”的“立地”(立刻)转换,完美诠释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字面意思。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当然,在大多数语境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被当做譬喻来用,即“屠刀”被广义解释为包括屠杀在内的一切言行之恶乃至痛苦烦恼,而不仅仅是真实的杀生刀刃;“立地成佛”则指立即皈依佛门,开始走上行善成佛之路,尽管距离最终获证佛果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即使该词最可能的直接源语“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五灯会元》),也多被理解为喻指禅宗顿悟成佛之迅速,而不会就字面来演说神通垂迹。所以,虽然有央掘魔罗这一印度典出的实例为借鉴,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却是一句以中国佛教为背景、以汉地撰述文献为佐释的俗谚或歇后语,亦常用在非佛教的语境中,劝人改过自新、弃恶从善,而与真正的“成佛”理论无关。

央掘魔罗跪于佛陀前

再回到《印度佛教中的善与恶》这篇颇具启发性的学术论文。实际上,司空竺的思路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毫不相干,其文如副标题“现报之五逆罪”所示,讨论的是“五逆罪”为主的善恶因果业报等印度佛教的伦理问题。

大目犍连某一前世弑母杀父,故最后的一世死于强盗之手。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

地狱

【比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解释】 弃恶从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下一句

同时,从初期奥义书到数论、胜论等成熟的婆罗门教各支派,古印度的智者还设计了另一套善恶标准,即以“解脱”为唯一的至善,也就是超越了世间的“出世善”或称“胜义善”(世俗与胜义合称“二谛”)。几乎所有宗教都宣称自己的祖师发现了宇宙的根本真理,如“梵”“神我”“句义”等等,并且只有学会了本派的法门才能获得解脱——“升天”或“至福”。佛教也主张“智慧解脱”,即依靠“般若”体证释迦牟尼所悟之“缘起”而趣入涅槃。同时,佛教还强调在世间行善去恶可以获得天人果报(相当于婆罗门教的解脱状态),但仍处于轮回之中;“成佛”则是要在终极意义上(胜义谛)消除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对立和分别,放下对轮回果报的追求与执着,从“不二”体悟空性,证得涅槃。如《坛经》说:“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

轮回

龙树菩萨

如此说来,佛陀自己追求无善恶分别为特征之一的涅槃,但劝世人行善岂不是成了“伪善”?当然不是,包括佛教在内的古印度宗教都认为,“世俗善”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众生对世间的贪著,清净梵行有利于走向究竟解脱,所以是正确的行为。涅槃要跳出轮回,就必须超越善恶等的一切“分别”,但超越不是泯灭好坏,而是要认识到“缘起性空”或说“一切皆空”。《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要教人放下对善恶果报、烦恼分别的执着,以此减少轮回中的牵引业力。极端地讲,从“行善”到“涅槃”的飞跃不会比从“屠夫”到“成佛”的转变来得容易,因为“行善”和“屠夫”都是世间此岸之物,与彼岸的涅槃成佛之间横亘着几乎难以逾越的苦海。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只有佛陀,不管是菩萨的大船还是声闻的小舟,只有修持正法之人才能顺利渡脱生死。

涅槃

最后提一下,强调善恶报应之对称性的其实是中国本土的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传》),“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印度佛教自始至终都更加注重作为“因”的善恶,也就是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佛教定义的前半句;行为之后莫管结果回报、无所执着,即“自净其意”,才真正“是诸佛教”。除涅槃以外的果报再好也只是轮回中的短暂喜乐。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加了一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以更好地适应“好人没好报、坏人无恶报”的残酷现实,则显然是受了印度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思想的影响,如《大般涅槃经》说:“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

由此看来,司空竺用因果业报来理解印度佛教的善恶,就根本理念来说有悖于“缘起”思想。虽说“一切无常”最终也可通向“缘起”,但其论文中一次也没有出现“缘起”或“空”等词,不得不说司空竺在考虑印度佛教的善恶问题时遗漏了释迦牟尼最重要的说法。“一切无常”只是世人轮回的无奈,“缘起性空”才是菩提树下的证悟。

简言之,善恶旨归于“缘起”,表征于“二谛”,从“屠”到“佛”不是什么宇宙之谜,而是“空性”的必然呈现。《金刚经》道:“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苦海指的是中天红阳世界,为红阳劫。红阳为南方火,为朱雀,尚赤。    碱重则苦。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12:59
下一篇 2023年05月19 18:15

相关推荐

  • 从人拾柴下一句是什么,众人拾柴下一句是什么谚语

    武汉封城,已有6天。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时时刻刻地表达着对武汉、以及整个湖北的牵挂。封城战斗,湖北各行各业众志成城。身披白色战袍的英雄们第一时间逆风而行奔上前线,专业水平和英勇气概

    2023年05月01 265
  • 煮茶的诗句,小火煮茶诗文

    釆桑子-寻茶星稀月朗天方晓脚也飘飘雪水煮茶的诗句有:1、《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唐-陆龟蒙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2、《雪后煎

    2023年04月16 233
  • 元曲最火的一首歌,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女的唱的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出自《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

    2023年04月16 286
  • 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任重而道远,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3年05月09 270
  • 乐观诗句,人生乐观洒脱的诗句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人的一生,自信和乐观永远是最好的品质。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自信或有点低迷,请读一读下面这30句诗词,期待送给你自

    2023年05月03 218
  • 写友情的诗句,表达真挚友情的诗句

    盼望着,盼望着,春雨终于来了。春雨是早春的盛宴,催开了土里的小苗,催开了田间的花苞,每一个雨后,都酝酿着一次新生。雨水洗净了人间,鲜花温柔了春天。在山水之间,听一场春雨也能遇见诗意。诗词君分享30句春

    2023年06月04 240
  •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露从今夜白哪首诗

    露从今夜白(中国画)耿红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艺术创作走向和时代担当值得我们深思。作品《露从今夜白》完成于2018年9月。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露从今夜白哪首诗,我致力于深挖传统描绘家乡。,越是民

    2023年05月09 267
  • 遇到知音的诗句,遇到知音人的喜悦诗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有部电影中曾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

    2023年04月11 214
  • 欣赏花的诗句,欣赏和赞美花的诗

    文丨诗词君春天,百花齐放。古人咏花,或直白表达对花的喜爱,或以花的特殊气质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欣赏和赞美花的诗,玩法很多,要求也比较严格。改良过的现代版“

    2023年05月31 243
  • 栀子花的诗句,栀子花的最唯美诗句

    关注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待到桃花、梨花、杏花各种花儿都谢了五六月份,栀子才缓缓绽放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清丽可爱古人赞颂栀子花的诗词不胜枚举风格迥异,风光无限,令人神往《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

    2023年05月25 281
  • 因地制宜下一句,人民日报因地制宜金句

    王禹偁,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犯颜敢谏的忠臣。宋真宗咸平元年,王禹偁因得罪宰相而被参奏,遭贬为黄州刺史,世称“王黄州”。谪居期间,他在黄冈子城西北角盖起小竹楼,与大自然比邻而居,过起了抚琴咏诗

    2023年06月05 246
  •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遥怜故人菊后面一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情此景,杜甫曾在《春望》中亦有类似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一个是秋天之景,一个是春天之景,而其哀婉沉痛之情

    2023年05月04 2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