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知其源上一句,不可知其源前一句是啥

那一年,他十八岁,她也十八岁。那一天,当她从他身旁走过,他低下头在看书。他嗅到一股清香。抬起头,她送给他两个微笑的小酒窝。他开始悄悄地探听她的爱好,不可知其源前一句是啥,吃她爱吃的食物,走她常常走的路

那一年,他十八岁,她也十八岁。

那一天,当她从他身旁走过,他低下头在看书。他嗅到一股清香。抬起头,她送给他两个微笑的小酒窝。

他开始悄悄地探听她的爱好,不可知其源前一句是啥,吃她爱吃的食物,走她常常走的路。周末放学,她背着画板独自沿江走,跟随着她。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她走在前面,他跟在后面。

一大片平坝,左右两边被山梁挟持着。前临大江,后面巍峨秀丽的南山,就像一把太师椅。路的两边奇花吐艳,翠竹葱茏,中间一坡石板甬道直伸江边,江水清澈透明,滚滚东去。

坐在石梯坎上,浓墨重彩画江画山。

石山一直默默无声地专注,两眼放射出灵光,真是神了!这块巨石叫大石鼓,你把它画成彩色,既恢复了它的本真,更添了几分神韵。鸡冠石镇的大石鼓,大有来头哦!

任梅顿住了画笔:有什么来历?说来听听。

不可知其源上一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_百度汉语 [作者] 柳宗元 [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他躲开她那闪耀着粼粼波光的明眸,仰视白云浮动的蓝天:还真是宝贝,是天宫降下的无价之宝。祖祖辈辈的人,都把这“大石鼓”看作是我们这方宝地的“镇邪之宝”呢。

这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一个老龙门阵。

盘古开天辟地,理清了混沌。可是,苍茫大地、空无一人。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的形象开始造人。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日出日落,女娲也不歇息。女娲不堪重负,扯下一根藤条沾上泥浆甩出人形。我们这个大石鼓,就是女娲造人的五彩泥点儿凝结而成的……

时空隧道穿梭不停,沧海变桑田、浑浊变碧水,遍地花开,满山结果,鸟啭、鱼跃、虾走,生生不息。太阳升起,阳光照在江面上,金光闪闪,犹如“石鼓”的锦衣。夕阳映照下,大石鼓熠熠生辉,人们望见它,满心欢喜,满怀希望。大石鼓,就是鸡冠石这片土地上万千生民的庇护神。

她的脸庞又呈现出两个小酒窝。你忘了?语文老师讲:凡是有人的地方,必有神话传说,这也不足为奇啊。

他急得脖子上青筋冒出来,你,可千万别,别不信啊,听长辈讲,我爷爷奶奶、结婚头天晚上,大石鼓方向,传来鼓乐声声,喜庆异常。我爸爸妈妈结婚的当夜,又是鼓乐齐鸣,异常喜庆。还有,那些沿江而下或者溯流上行的旅客,把这块奇异石头当作重要的航道标志,但凡经过此处,无不指指点点、咋咋呼呼:瞧,那块石头是航标;听,那石鼓在敲警钟、响回声……

这大石鼓,具有吉兆和避险的神力,你也觉得不可思议吧!?

天赋奇石,漫过岁月,穿越时空,从远及近,姗姗而来。

他一桩一件地回忆起童年往事。

要发大水了,洪水冲击大石头,隆隆作响,好像鼓声隆隆。站在它的背上,舀鱼、戏水、冲浪,快活得很。等到水淹大石背,我们这群“水耗子”立马爬上岸,拔腿就跑,绝不贪念,因为这叫“封顶”,就到极限了,再玩儿就会出事。

他和她同时捡起小石子在江边打水漂儿。他们的心思,被一块神奇的巨石吸引攥紧。

走,我当向导,穿越老街。

鸡冠石镇的大石鼓街。一砖一瓦一故事,一街一巷一情怀。

石山的话题绕不开大石鼓。你瞧,这条小路旁,原来有座硕大无比的淡褐色石头,突兀的屹立在江边一片开阔平缓的斜坡上,上面长满绿茵茵的茅草,显得格外抢眼,人称“草磴石”,和“大石鼓”遥遥相对,像兄弟相守,像恋人相望。

任梅手肘托着下巴,顶在画板上,咦,江边大石头,斜坡上大石头,苍然两片石,不说不像,一说就像;三分相像,七分想象,到底哪块是真正的大石鼓?会不会它们本来就是同胞亲兄弟,都是女娲娘娘造人的时节,遗留下来庇佑一方的宝贝仙石?

又有谁能知道,大石鼓,草磴石,是不是痴情的涂山女守望大禹的又一处地方?“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沿着大石鼓延伸上行,距离不远,“硝水洞”流出的水,冲刷着磨面坊里的水车昼夜不停地吱呀作响。这个“硝水洞”曾是一个废弃的煤窑,水中含硝。传说里面住着长绒毛螃蟹精,会把入侵它领地的人拖进洞。没有人胆敢深探,不清楚这个洞有几许深、通往何处?也有老人理着银白头发,掩藏不住神秘莫测的声调:这洞底啊,跟大石鼓的底下,还有朝天门下的金竹宫,都是连成一片的水世界。螃蟹精就是当年的水怪,全靠那守信义的信差刘诚八月初五按时把信件送到朝天门外金竹寺里的明空方丈手里,才避免了螃蟹精的兴风作浪,保了一方安宁。

神秘金竹寺,翠叶变黄金。咦,老重庆人传闻,但凡长有慧根的童子,如果巧遇天时地利人和三和归一的时机,还能听到朝天门下“金竹寺”里传来的阵阵钟鼓之声。莫不是真的与大石鼓的妙音遥相应和吧?

她忍俊不禁,怪不得你是学霸哟!如此说来,你就是天赐慧根的神童。那回听见的隆隆隆隆其实也不是打雷,该是大石鼓传送的金竹寺镇妖石鼓声音哦。你看,街边歇脚的老农,身旁放着一挑竹篓担儿和一根黄桑桑的楠竹扁担,扁担就是老农肩膀上的衣食住行。那竹篓和扁担,是不是金竹寺流传出来的宝贝?

两个人笑成一团。

“硝水洞”上方,铁匠铺叮当击打烧得发白的钢铁,彪悍的铁匠却视如一团软泥,抡起大锤翻动夹钳你来我往,配合极佳,这种震撼现在只有在影视或作秀场面才看得到了;还有一个叫“徐剃头”的理发匠,给你剃头时总是用一种浑浊不清的声音讲故事和唱歌,很是愉快地为你优质打理头发,完后还要给你揉揉肩、端端颈子。

你猜他讲的什么故事?唱的是什么歌儿?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他讲述的正是大禹治水的神话:逆水陡涨三百丈,水势凶猛异常,沿岸百姓定遭水灾之苦。天下洪水还未平,我绝不回家!

有时候,“徐剃头”的老婆一边给客人洗头,一边声情饱满的哼唱《候人歌》,“徐剃头”给客人打理头发,还不忘一边“补白注脚”:这是大禹王的涂山氏思亲情歌,是南方最早最古老的民歌哟,说不定这大石鼓,就是涂山女的伴奏乐器。

听说,又是听说,“徐剃头”的老父亲当年是个“右派”下乡,在鸡冠石上听到一个农家女经常哼唱《候人歌》,入了迷,死活不肯回城。有人背后指指点点,放着城里人不当,商品粮不吃,要当老“农活”。别人的非议打扰不了他们,两人生了一串娃,扎根鸡冠石大石鼓老街。到老也常常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一幅和谐家居图。

宛如在石头缝中开出的花朵儿的“徐剃头”夫妇,他们不惧环境艰辛,不惧人情淡薄,平平凡凡、平平淡淡,能顶着最烈的艳阳,直面未来,这就足够让人振奋。

神话故事真神奇,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故事,却不一定有它的来往起源。故事不知何时起,不知何时灭,也无事实凭据,多种多样的版本,就这样在老百姓口中世世代代流传了百千万年。或许有那么点“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感觉吧。

两人眺望长江,南岸烟云缭绕,北岸雾气腾腾。任梅惊喜地发现,咦,山梁石岗上、山坡上那是什么?一团红云。

石山摇摇头,不是云哦,是花。

任梅定睛细看那石头缝里的生命,好像蝴蝶舞翩跹。桃花?

他故弄玄虚,跟你的名字比较接近。

腊梅花呀?我们这边的腊梅花是鹅黄、棕黄色哟。

他终于不无得意地揭晓答案:美人梅。

任梅抿着嘴、弓着腰,悉心品鉴美人梅,花心深红,一圈紫晕,好一个盛装美人。

她感觉脸上发烧发烫,似乎喝酒醉迷了。

一阵沉默之后,他好像下定决心,一字一顿,以后我给你种一片美人梅,梅林花海。

她撇了撇美人梅一样的梅红嘴皮,石头堡堡山坡坡,石头缝缝山旮旯,石头缝中好不容易开出的花朵儿,还是上古天神千辛万苦点化成功的阆苑仙葩。你还一片呢!看你就吹牛、“一骗”吧。

眼睛湿润喉头哽咽。她又挤出一句话,就算是骗人的话,也爱听!

……

高考,她用大石鼓和美人梅素材作画,顺利通过了艺术考试。

……

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石根盘。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任梅迫不及待地跑来,这里有她的青葱留痕。就想看看安静的老街,回忆当年的美好。

站在史上最复杂立交桥上,她却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

翻出画册看两人相遇美人梅。任梅问自己,真的回不去了吗?

带着对老街的思念,他又回到了老街,回到了那个早已泛黄的年代。

记忆挥不去!不信?人生就如那一树美人梅,需要一路修修剪剪、开开落落,才更加尽善尽美。

——他斩钉截铁地说。

她绽开芳香馥郁佳酿的酒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你看那边石岗上、荒坡上。无人问津的石坡荒地坡,如今,变成绿地花海。置身其中,享受静好闲情,温柔治愈,那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游步公园。

顺着石山的手指方向,在春风之中,远处一点点鲜红,慢慢开放,是梅花,是美人梅;放眼望去,竟然是一大片一大片。

啊,美人梅,石头缝里的生命,石头缝里蹦出的希望!梅枝依旧那般的遒劲沧桑,花瓣一如既往地洁净清雅。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它不卑不亢,在生活的石头缝里开出花。

石不语,却温柔了世界;花无言,却惊艳了人间。

他用火辣辣碳圆一样的热情眼神看着缤纷的美人梅花瓣:我也在问自己,自己究竟爱的是那个宛若梅花的女子,还是梅花?

我心深处,你是梅花,梅花开,你也在;梅花落,你永在我心。我要送给你满山满坡满世界的美人梅!

梅花还在,我是石头。石头还在,我是梅花。

把这个故事就当成故事来看吧。要懂得珍惜,珍惜现在你身边的那个人。

— 完 —

上一篇 2023年04月30 13:46
下一篇 2023年06月04 03:36

相关推荐

  • 描写峨眉山的诗句,赞美峨眉山的古诗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

    2023年05月14 296
  • 元曲西厢记提问题,西厢记是元曲还是元杂剧

    ——元曲——1.《牡丹亭》是明代【】的名作,描绘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A.关汉卿B.冯梦龙C.王实甫D.汤显祖2.《牡丹亭·游园》是昆剧的典型传统剧目,系著名剧作家【】所作。A.汤显祖B.李开先

    2023年04月17 276
  • 趵突泉最著名的诗句,李清照写趵突泉的诗

    “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李清照写趵突泉的诗,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

    2023年05月01 230
  • 独钓寒江雪全诗,独钓寒江雪的寓意

    唐诗有多美?从音律到文字,从寓意到内涵,可豪放,可含蓄,读之朗朗上口,意韵无穷。无论是春花秋月、对月思乡、驿站送别、隐居山林,还是欢宴酣饮、风霜边塞、落魄失意、缠绵悱恻……其中的场景和情感,即使隔了千

    2023年05月13 259
  • 物极必反上一句是什么,爱情中物极必反上一句是什么

    《道德经》:懂得物极必反,就是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强调过很多遍,人生需要懂得适可而止,凡事都有物极必反的一个规律。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个很重要。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强调过很

    2023年05月01 267
  • 写离别的诗句,写生死离别的诗句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诗词君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要分别了,就让我们饮中杯中的酒,最

    2023年04月26 274
  • 一见周郎误终身全诗

    《笠翁对韵》作者: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

    2023年05月15 257
  • 松柏的诗句,歌颂松柏坚韧的诗句

    描写松树的诗句:1、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陆惠心《咏松》2、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

    2023年05月21 308
  • 拼自己想要的下一句话,拼自己没有的争自己想要的

    这个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的目光。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经历工作的难、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自己工作的倦怠期、瓶颈期,压力倍增。仿佛问题叠着问题,永不停歇。没有谁是顺风顺水、一路坦途的,只有逆流而上,

    2023年04月14 294
  •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风物长宜放眼量苏轼

    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2周年纪念日,风物长宜放眼量苏轼,我们精选部分毛主席的诗词,一起重温、缅怀!七律·答友人意思是要用长远的目

    2023年05月29 245
  • 跟风有关的诗句,描写风的古诗大全

    醉垂鞭•小满凌思桃依旧嫩青茶。浓浓雨。濛濛雾。碧水照桑麻。柳花飘我家。依稀风景好。忧愁少。梦韶华。有空弄琵琶。诗行书晚霞。小满随吟耿宝福知春不负百花妍,抗疫壬寅又夏天。杏李争功呈蜜色,蔷薇映日绽红胭。

    2023年05月14 255
  • 老死不相往来的上一句,老死不相往来的狠话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写道:“就是说,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死不

    2023年05月30 2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