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
【宋】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时不待我完整诗句:时不待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思:"只争朝夕”。朝是指早晨,夕是指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只争朝夕”,就是要争分夺秒、力争在。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时不待我完整诗句如下: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译文
不管是在亭台楼阁还是在山林之间,喜爱竹子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供出的千亩阴凉吗?
竹子尚未破土时,就从骨子里带有气节了;及至长成凌云之高,也无骄傲之心。
你知道吗?葛陂之竹(龙须竹),早已化龙而去;嶰谷之竹,可以制成十二筒以听凤之鸣。
在这月朗风清的美好夜晚,可叹只有王子猷才是“我”的知音。
注释
葛陂:即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记载,费长房遇到仙翁壶公,壶公给他一竹杖让他骑着回家。倏忽之间他就到家了,把所骑竹杖扔入竹丛,它化为青龙而去。
嶰谷:也写作“解谷”。昆仑山北谷名,传说黄帝使伶伦取嶰谷之竹以制乐器。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徐庭筠的一首咏竹言志诗。诗的本质是言志。写竹子只是借助的一种手段,言志才是最终目的。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不一般的“竹子”。一般人看“竹子”总是从外在角度看,而诗人却能看到竹子的内在,找出竹子最大的优点在于“有节”“虚心”,且通过典故,时不我待的励志诗句,自然道出了“竹子”不同流俗的高贵品质,以及自己傲岸不屈的高洁志向。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首联是说,不管是在亭台楼阁还是在山林之间,喜爱竹子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供出的千亩阴凉吗?这是写“竹子之外在”。竹子的外在,给人提供阴凉,谁都看得到,没什么了不起的,一些大树同样可以做到。首联只是为下文作铺垫而已,切不可止步于此。
时不待我完整诗句是“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出自《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原文如下图。不过最早其实是出自《论语·阳货》,应当是“时不我待”,原句为“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这。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颔联是说,竹子尚未破土时,就从骨子里带有气节了;及至长成凌云之高,也无骄傲之心。这是写“竹子之内在”。“有节”对“无心”,道出了竹子有气节、虚心的内在品质。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颈联是说,你知道吗?葛陂之竹(龙须竹),早已化龙而去;嶰谷之竹,可以制成十二筒以听凤之鸣。这是写“竹子之志向”。
“嶰谷”句,出自另一典故。据《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记载:“黄帝使泠纶(人名,亦作伶伦 )……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苏轼诗句,“譬彼嶰谷竹,翦裁待伶伦 。”说的也是这个典故。无论是葛陂之竹,还是嶰谷之竹。它们的志向向来都那么高洁脱俗,与龙凤相伴,与仙人往来,不染尘俗,坚守品格,傲岸凡间。
1.抒人生无常 时不我待的诗句 唐代晚期诗人王贞白七绝《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是: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长歌行(节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尾联是说,在这月朗风清的美好夜晚,可叹只有王子猷才是“我”的知音。这是写“知音之难觅”。
大书法家王子猷率性爱竹的故事着实让人忍俊不禁,世间竟有如此痴竹之人,为竹而来,为竹而去,简直潇洒至极,使人不禁遥想魏晋竹林七贤之林下风范!
从道家角度看,气节即是要求——人要有“虚而不屈”这种精神修养,才能在“动而愈出”时完成自己的理想,不然的话,很可能会为了名利而出卖自己。而从儒家角度看,气节即是要求——人要有“饮水,饭蔬食,曲肱而枕之”这种“固穷”的极简修养,才能在“用之则行”时完成自己的理想。道家和儒家,在气节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
竹子是有气节的,人亦如是!当人生中遇到艰难苦恨时,也要能做到“固穷”“守志”,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