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墨纸砚的诗句,笔墨纸砚诗词五言

古人相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性与勤勉缺一不可,所谓“手握灵珠常奋笔”,名士雅集间的羽觞佳酿,催发了锦绣文章,文人书房中的笔、墨、纸、砚,渲染着画境诗意。美酒启发了文人的灵感,而文房四宝实现了文人的创作

古人相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性与勤勉缺一不可,所谓“手握灵珠常奋笔”,名士雅集间的羽觞佳酿,催发了锦绣文章,文人书房中的笔、墨、纸、砚,渲染着画境诗意。美酒启发了文人的灵感,而文房四宝实现了文人的创作,它们共同承载着千古文人的翰墨精魂,与旷世名作相伴相生。

2022年,由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开启的系列专题纪录片《有礼了!中国》,在非遗国礼活态传承之旅的最后一站,到达“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以文房四宝为钥,开启中国千年翰墨的广宇长宙。

文|范若溪

1.笔墨纸砚诗句之一 ——笔 倾心碧水丽山间,妙意浓情汝代言。 揽得千樽新绮韵,潇潇挥洒醉琼天。 ——墨 多情自是化琼烟,亦淡亦浓非等闲。 绮秀。2.笔墨纸砚诗句之二 ——笔 恩怨情仇尔代言,思维运作逐根源。

在距今一千余年前的北宋,名士苏易简曾在他的代表作《文房四谱》中写道:“吾见其决泄古先之道,发扬翰墨之精,莫不由是四者,方传之无穷乎?”古人相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性与勤勉缺一不可,所谓“手握灵珠常奋笔”,名士雅集间的羽觞佳酿,催发了锦绣文章,文人书房中的笔、墨、纸、砚,渲染着画境诗意。美酒启发了文人的灵感,而文房四宝实现了文人的创作,它们共同承载着千古文人的翰墨精魂,与旷世名作相伴相生。

“宣城自古诗人地”,从西汉设郡的古宣州,到如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宣城的水土孕育了无数墨客名士,昌盛的文风也催生了闻名天下的“文房四宝”:宣笔刚柔得中,徽墨丰肌腻理,宣纸光洁如玉,宣砚黑泽似漆,其中的宣笔与徽墨,更因其历史积淀与活态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厚重的中国文化凝练于笔尖点墨,传统文人的韬养、坚韧和不羁,通过文房国礼远播寰宇,连接古今中外。

2022年,由五粮液携手南方周末开启的系列专题纪录片《有礼了!中国》,在非遗国礼活态传承之旅的最后一站,到达“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以文房四宝为钥,开启中国千年翰墨的广宇长宙。

《有礼了!中国》之:文房四宝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醇酒以助文思,笔墨以书才情,二者承载文化又融于文化。五粮液与南方周末在《有礼了!中国》系列专题纪录片中,围绕中国之“礼”,踏访非遗之乡,展示国礼历经岁月风刀霜剑磨洗的迷人光华,笔墨纸砚诗词五言,呈现大国工匠代代相传的匠心继承,以经典致敬经典,追寻“美美与共”的美学至境。

宣笔,锋芒暗藏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

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南征伐楚,在中山(今宣城地区)行大猎以震慑楚军,据《毛颖传》记载,在这场大猎之中,蒙恬命人将中山之兔的毛发拔下制笔,因此人们称毛笔为“蒙恬笔”或“秦笔”,李白“笔锋杀尽中山兔”典故便出自于此。隋唐时期在此地置宣州,毛笔的“代言”也随之被称为“宣笔”。

“蒙恬造笔”之说因颇具神话色彩,为史家所争论,但宣笔超过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却毋庸置疑,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无数惊艳时代的词句从宣笔的笔尖奔流而出,汇成了中华古文明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唐代诗人耿湋曾作诗赞叹宣笔“落纸惊风起,摇空邑露浓,舟奇与纪事,舍此复何从!”白居易更以其平实直白的文风,述说了紫毫宣笔的考究珍奇:“江商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一年中只有12月到1月,在这个时候兔毛的毛尖长齐了,才能采到合适的兔皮。十张兔皮只能产一小片紫尖,有的皮甚至根本就没有紫尖。”说到紫毫,张文年拿出兔皮开始仔细地讲解。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文年从七岁起便在身为制笔名家的父母身边耳濡目染,如今,他的制笔生涯已经走过了41个年头。一支宣笔的诞生,需要经过选料、水盆、装套、修笔、检验、装球六大步骤,各项工序多达70余道,特别是其中“水盆”步骤被称为“做笔的灵魂”。“学习水盆要三年的周期。先把毛根撕碎,经过石灰浸泡以后,把毛的根部理齐,每根毛都要梳透,梳透同时还要保留一点绒毛在里面。水盆最难的工序是齐毫,这个毫齐,笔锋就齐了。若毫不齐,顶上就是虚的,这是很有讲究的。”张文年说。

在唐代,宣笔是珍贵的贡品也是文人墨客珍爱的文房良伴,即使“紫毫之价如金贵”,人们依旧趋之若鹜。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在得到友人李公择相赠的宣笔后,激动地写道:“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而在记录盛唐轶事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曾提到“梦笔生花”的故事:李白年少时,在梦中见到自己常用的毛笔上生出了鲜花,而梦醒后,他得到了历代文人所梦寐以求的才华,得以名扬天下。这固然是文学性的叙事,但在当时社会印象中,笔与文采联系之紧密,也由此可见一斑。关于李白的诗才,还有著名的“斗酒诗百千”典故,李白习惯以杯酒助诗兴,酒香浸透在他龙章秀骨的诗篇之中,流传千古不散。

在唐代戎州(今宜宾),李白的好友杜甫曾为当地的美酒“重碧”而醺然题诗,诗云:“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时隔数百年,爱酒的黄庭坚来到戎州,为杜甫的诗句赞叹不已,并将宜宾的美酒、鲜果与杜甫之诗,称为“宜宾三绝”。美酒带给文人的无穷灵感,通过手中之笔,如龙蛇般游走而出,最终入诗入字,打破时空的隔阂,相邀后来人共赴一醉。

徽墨,乌金横洒

东汉《说文解字》中称:“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北魏时期《齐民要术》则进一步描述了当时制墨技术“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古人发现一些特殊的木材,经过不完全燃烧后,其烟冷凝后可制成墨,而制墨的烟料又以松结为上品。松四季常青,坚贞不屈地对抗寒冷与风雪,一向是古人所推崇的“君子之树”。黄山中多松树,冬季大雪压枝,大风摧折枝干,令松枝局部断裂,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含脂量高的松结便由此产生。

在唐代安史之乱掀起了又一次人口南迁,制墨产业也随之南移,盛产松结而又相对安稳的古徽州自然成为了制墨大师们的栖身之地。在五代十国时期,易州造墨名家奚氏父子举家迁往安徽,他们制作的墨“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名噪一时。南唐后主李煜因他们卓绝的造墨技艺,将其子廷珪提拔为“墨务官”,还赐国姓“李”。据说李廷珪所造之墨,“其坚利可削木”,存放几百年尚存龙脑香气,徽墨之名就此传遍了神州大地。

而在明清时期,徽墨进一步攀登工艺顶峰,在明代诞生了方于鲁、罗小华等徽墨名家,清代更有汪节庵、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并称“制墨四大家”。其中绩溪胡开文遵循古法的同时又善于创新,在林立的墨厂之中风头一时无两。

二百年如弹指一挥间,如今底蕴丰厚的绩溪胡开文墨业传到了汪爱军的手上。“我是1985年开始从事这行,有三十多年时间了。一开始从炼烟开始学,是从最苦、最累的地方去学。”汪爱军回忆道。

炼烟、和胶是徽墨制作的两大法门。由于炼烟的松木需要在含氧量较低的状态下燃烧,因此炼烟的厂房常年不通风,既闷热又容易缺氧。将烟、胶与中药混合后,还需要经过反复捶打方能均匀混合、成型,古人称墨为“十万杵”,指的就是这一过程。烟与墨均需要放置一年以上的时间,经过春夏秋冬之气吸吐,最终方能成就一锭好墨。

匠人的汗水终有回报,虽然如今也有成本低廉的炭黑制墨法,但古法徽墨“拈来轻,嗅来馨,敲之铿锵,发墨如油”的出色质感却无法替代。古人称徽墨为“乌金”,画家得好墨,正如名将遇良马,一方好墨可化平面为立体,在单层纸面上叠加出数重墨影。“在黄宾虹、于右任、吴昌硕这些名家的作品里,墨色淡加浓一层一层地叠加,叠得让你感觉到有无穷的厚度在里面。”汪爱军说道。

关于墨,最为恣意的想象当属李白,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年轻的僧人怀素与李白相遇,大醉之后,怀素挥墨为狂草,笔势如惊风骤雨、落花飞雪,李白称之为“墨池飞出北溟鱼”。遥想当年,年轻的草圣与好酒的诗仙举杯放歌,酒、墨,书法与文学融彻一体,定格了中国文化最快意豪情的瞬间。

传承,守故出新

“过去我们都说手艺人,离不开这个‘手’字,但真正来讲,还应该是坚守的‘守’。”在41年制笔生涯中,张文年制作了上千支宣笔,其中不少是对古代名笔的仿制再现。

唐代鸡距笔,因其形似鸡附足骨而得名,诗人白居易曾以“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来形容鸡距笔的硬挺劲健,然而时至今日,鸡距笔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一度成为博物馆中陈列的古物。在回忆初见鸡距笔的时刻,张文年难掩激动:“我跟父亲去看时很震撼,唐朝的笔工对笔杆、笔套都很有讲究的,笔套是镂空的,是花杆湘妃竹与凤眼竹做成的花杆,和象牙搭配在一起,用的是我们安徽皖南这一带的山兔毛(紫毫)。我们说试试看(还原它),它笔头的工艺太复杂了,因为它是镂空的,在当时我们也没有做过。”经过反复试验,唐代鸡距笔终于经张文年父子之手重现于世,得以继续书写翰墨传奇。

而对于汪爱军而言,徽墨的传承则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在八十年代后期,古法制墨几乎消失殆尽,整个徽州地区的传统古法徽墨产量不过几百公斤。为了传承古法,重现乌金辉煌,汪爱军收集了明清以来大量的制墨典籍、文献,收集的旧墨模多达八千余副,以供钻研制墨技艺。

“这里面有学不完的知识。比如熬胶要怎么熬,炼烟的温度,空气氧度,烟房里空气流量的好与坏,慢慢的就感觉到这里面有了味道。不断有文人墨客讲这个墨差、那个墨好,这又迫使你要去研究好东西。”古旧的书籍与墨模沉默无声地见证了徽墨从低谷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也见证了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之路。

传承并非故步自封,无论是宣笔还是徽墨,都面临着时代变迁的挑战。“传承是我们的根,创新是我们的命,我们要生活,我们也要守住传承,创新就是发展。”为了满足创作与题跋的双重需求,张文年首创“子母笔”,母笔大,适合书写绘画,子笔小,适合题写较细小的跋款,子笔藏于母笔笔杆之中,携带方便,趣味横生。

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样来自中国的展品得到了一致好评,被授予金质奖章,这便是胡开文墨厂研发的描金“地球墨”,描金技术令徽墨呈现出璀璨耀目的色泽,而新奇的地球样式则象征着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非凡意义。时隔百年,汪爱军经过钻研,精心仿制了当年令世界瞩目的地球墨,时代虽不同,但守古法、行新路的身影却跨越百年重合在一起。

在中国,酒是古老而神圣的,数千年潋滟流转的华夏文化,皆收映在一杯醇酒的波光中。早在殷商时期,出土的觚与爵便见证了人们对酒的喜爱;历代“祭酒”的官名,则寓示着酒之于礼仪的崇高地位。酒与文人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段连通古今的佳话:唐代杜甫曾盛誉戎州(今宜宾)郡酿“重碧酒”;而在宋代,黄庭坚则为“姚子雪曲”所倾倒,并赞其“杯色争玉,白云生谷”;到了如今,酿造姚子雪曲的安乐神泉便坐落在五粮液园区内。

经过千年岁月的沉淀,从名士杯中的姚子雪曲,到席上惹人惊叹的“杂粮酒”,再到走入万家的五粮液,厚积千年的味道愈发醇美。而为了承续这份醇美,五粮液依托源自明初的地穴式曲酒发酵古窖池群,“以糟养窖,以窖养糟”,延续650多年不断发酵的微生物群在古窖池之中生生不息。千年岁月洗尽铅华,可五粮液却始终坚持着传统酿造技艺,维系着古酒真味。

李白酒后曾豪言,以天上北斗舀酒,与飞天六龙尽觞,在中国人眼中,酒的精魂不仅在古雅醇厚,也在蓬勃而发的创造与想象。源流古老的酒香承载了五粮液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激发了一代代五粮液人无穷的创新灵感。在传统基础上,五粮液总结提炼“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令古法与现代科技融合无间。古人相信,时序流转会为美酒带来奇妙的变化,而五粮液从选粮配料、磨粉制曲、酿造发酵至开窖取酒,每轮次发酵时间就需70天,双轮发酵达140天,发酵期之长,达到各香型白酒之最,以光阴之力,求索稳定醇和的妙味。而科技也为五粮液带来了蓬勃生机,其首创以酒调酒的勾调工艺,结合科学数据分析技术,调和不同基础酒、调味酒,进行综合平衡,达到各味谐调与恰到好处的酒体风格。传承千年的浩浩之美与现代工艺的勃勃生机碰撞、融合,于杯盏之中溢出和美醇香。

兰亭修褉图|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如今人们遥望两场雅集,憧憬的不止是才子齐聚,更是那知音相赏、杯酒唱和、翰墨风流的绝妙境界,而文房四宝与醇酒佳酿,则是此境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笔墨点染的是墨客的灵魂,那么杯中的醇香,便对应着文人的呼吸,起伏之间,沉醉千年。

在数字时代,饮食习惯、书写工具的变迁更凸显了酒与笔墨超越物质本身的文化价值,传承千年的文房四宝依旧拥有蓬勃的生命力,而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传统白酒文化,也依旧带动着“国潮”的时兴,文房四宝与美酒,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如澄澄皓月,历经岁月仍皎洁如初。

灵感,穿越时间

从瓷器到古琴,从花丝镶嵌到文房四宝,当科技为生活带来巨变,国礼古拙的光彩却更加令人向往,大国醇香的魅力也愈发使人迷醉,而这背后,是大国工匠的坚守传承与锐意创新。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让世界见中国

上一篇 2023年05月30 15:36
下一篇 2023年05月26 20:50

相关推荐

  • 元曲反映什么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

    元曲、唐诗和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

    2023年04月12 226
  • 塞上风云接地阴的上一句,寒上风云接地阴上一句

    寒上风云接地阴上一句,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八首长卷》之四首,纵23.5厘米,横26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同樾捐赠)。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

    2023年05月26 237
  • 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搞笑

    人这一生,会结识很多朋友。有的朋友表面热情。有的朋友嘴巴刻薄。表面热情的,心未必诚。嘴巴刻薄的,心反而真。知人知面不知心。识友交友不懂友。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带着真心。有的朋友带着目的,对你笑脸相迎。有的

    2023年05月24 294
  • 描写落日的诗句,黄昏晚霞唯美诗句

    夕照之美,唯美柔软,看夕阳从指缝中穿堂而过,感受时光静静地流淌。每当夕阳西下,到处灿然生辉,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黄昏晚霞唯美诗句,引得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动情!,才有斜阳景更佳,古诗词里的夕照,夕阳

    2023年04月10 278
  • 小鸟的诗句,赞美鸟类母爱

    特别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古诗词中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然而,不同的鸟儿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的鸟儿代表喜悦,有的鸟儿透着悲伤。有关鸟的诗句1.月出惊山

    2023年05月31 295
  • 元曲水仙子夜雨诗句,古诗水仙子夜雨

    元曲|《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水仙子·夜雨元代徐再思这一点在「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

    2023年04月19 255
  • 有意栽花花不发下一句,有意栽花花不发后面几句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

    2023年05月01 285
  • 随遇而安的诗句,一切随缘不强求的诗句

    10首惊艳生命的小诗:随缘而处,随遇而安,到处都可以欣赏风景!1.《鸳鸯草》唐·薛涛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鸳鸯草一味

    2023年05月01 225
  • 小学生元曲三百首读后感,元曲三百首读后感800

    读《元曲三百首》有惑文/向上向善【篇一:元曲三百首读后感】最近,应于语文积累的需要,我决定先背一本元曲,不过,我对元曲比较陌生,应为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元曲,故感到很新奇。著名的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

    2023年04月16 247
  • 酒能解千愁的下一句,高情商女人喝酒发朋友圈

    燕问君能有几多愁,君曰酒能解千愁;千杯醉人不醉心,心痛心念心思燕;窗外之雨千百滴,望燕见之知我心。桂花零点星黄暗香院,牵诱嫦娥偷下香。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词意:有好的花儿欣赏喝起酒才有兴致,没有

    2023年05月09 269
  • 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古诗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出生农家,苦读书,年少时漫游边塞十年,求功不成,写下了多首边塞诗,尤擅写肃杀的战争场面,其诗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三十岁中进士,但因其性情不羁,得罪权臣李林甫

    2023年06月01 254
  • 咏莲的诗句,观荷的诗句

    七绝·荷花十首文/映日荷花【相和歌辞·采莲归】王勃莲衣承玉钏,莲刺罥银钩。【相和歌辞·采莲女】阎朝隐鸂鶒胶胶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温庭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2023年05月14 28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