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佳句。端午佳节,品尝美味粽子,呼吸带着泥土味的田园气息,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别样风情。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龙舟竞渡贺端午江上早闻齐和声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也记述了朗州赛龙舟风俗的来历和热闹场面,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篇。诗的开端交代了赛龙舟的时间、地点及由来,说明其起因是纪念屈原:“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接着写整个竞渡激烈的场面:“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末至衔枚颜色沮。”读罢此句,可以想见,江边是何等热闹。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渲染观众云集的热烈情绪:“百姓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结句:“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以曲终人散的冷寂,揭示世事繁华背后的落寞意味,寄寓“逝者如斯”的感叹,使此刻的自我与千载之上的孔子和屈原达成精神的交融与沟通。全诗立意高深,饱经沧桑、欲说还休的况味尽在不言中。
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