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峰。
教学重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曹操(155——220),字。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
教学难点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导学案和搜集教学材料,制作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资料研习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宋词《水调歌头》 学生齐读。
教师过渡: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讲授新课
一、宋词元曲
多媒体展示: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根据教材找出答案。
教师过渡:宋词元曲仅仅是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一个侧影,宋元时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高峰。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其他内容。
二、城市发展
多媒体展示:考参教材相关地图,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北宋——东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元朝——大都——北京。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唐代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城。(图见PPT)
材料二 坊市制的核心是对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这一制度盛行于西汉至唐代。西汉长安城市场偏于西北一隅;唐长安城中,全城商业仅限于东、西两市。北宋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东京城的商业活动已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南宋时,临安城的商业十分兴旺,城市中部是工商业集中地区,坊制不复存在。此时,市集突破城郭的限制,不断向城外扩展,在城市附近形成新的商业区。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P41
[提出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唐代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城,在商业活动的设置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市集设置更加灵活。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教师讲解: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与唐的首都长安在都城结构上有很多不同,根本的一点在于:不再有先前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唐代实行坊、市制度,把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等以外,其他人不许向街路开门。宋代的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的繁华,逐渐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居民破墙开店,已不足为奇,在开封城内,随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食店等。空间的藩篱倒塌了,时间的限制也在崩溃。
长安十二时辰
唐朝中的集市
三、城市文化
[提出问题]阅读课本 说说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34;,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34;;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34;。
展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出现了许多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
展示:各种娱乐节目、传统节日等图片。
企业回要找正规专业的公司,行业口碑也比较重要。以上回答如果还觉得不够详细,可以来咨询下中版行知(广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行知阅读是中版行知(广州)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立于2008年,公司以信息服务为核心业务,数字资源和移动触碰技术相。
教师讲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开封城内还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34;,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34;。娱乐场所中有着各种艺人在进行表演,有猴戏、角抵、说书、傀儡戏、斗蟋蟀、卜卦、唱曲、剃头、杂剧等,十分热闹。宋代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相扑原产于我国,唐朝时传到日本,现为一种流行于日本的摔跤运动。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拜年等习俗,节令食物有饺子、年糕、春卷、糍粑等。每年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还有着逛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节日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节日期间吃咸蛋、粽子,喝雄黄酒等,还有着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每逢中秋,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月饼也是节日间最为流行的食物。
宋元时期出现了宋朝元曲等新的文学形式。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描写花前月下的景色,到了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展示:文字材料分析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自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31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
——摘自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55
材料五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交子、会子)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以及与辽、金、夏的&34;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
材料六 宋辽议和使得两国在以后的118年时间里没有再打仗。这是一次真正的和平条约。宋朝赢得了和平发展机遇。宋朝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都是以此为开端。与西夏的议和也有相同意义。长期的和平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政府能专注经济文化事业。
材料七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宋代百姓多穿窄袖服装。宋辽在边境上进行互市贸易,辽向北宋输出羊、马等,羊肉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食物。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宋朝实施重文轻武政策,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宋朝时期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2、宋朝市民阶层的壮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彩。
3、宋朝的建立与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高度发展。
4、宋和周边少数民族议和后,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为宋代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5、宋代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频繁,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大大丰富了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也分析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丰富与文化繁荣的原因,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视频来更直观的感受宋元城市生活的繁荣。
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34;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了解北宋都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提出问题]观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你看到了当时东京都城一种怎样的景象?在视频中有哪些表现?
多媒体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宋代东京都城繁荣的景象。具体表现略。
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思维导图见PPT)
继承了唐宋文化的日本
二、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如果能够穿越历史,你是否愿意生活在宋朝?请说出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愿意的理由:宋朝时期,经济快速发展,都市生活丰富,社会文化繁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中国城市文化的新高峰,如果生活在宋朝,想必日子过得也是十分精彩。不愿意的理由:宋朝时期政治局势不稳,北宋时期有辽、西夏,南宋时期的金、蒙古都使得宋朝多战争,生活在宋朝要随时面临战争的威胁,男性青年可能面临上场杀敌,战死沙场的情景和心理。而受宋代对女性审美的变化与程朱理学的影响,女性缠足之风兴起,对于当时的女性生理造成极大伤害,是宋朝时期所形成的一大陋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废止妇女缠足的法令,缠足之风才逐渐消失。套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总结:缠足之风的消失,传统节日习俗的发扬,说明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课堂总结
宋元时期相对于前朝在都市与文化上进入了新的高峰,而我们所生活的当今社会相对古代社会也展现出了新的风采。我们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也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们既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反思
其诗流传不多。 3.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
但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时间分配不太合理,第一部分用时过多,导致第二部分诗词品诵进行的过于匆忙,没能深入体会。
(2)学生共同研读材料后展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更细致的点评,说出问题,再进行总结。
(3)本节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有待提高,应再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