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默写积累】
1、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海纳百川形容心胸宽广的诗句,3、前八句诗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诗中体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考点探究】
1、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你感受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是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抱负远大、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
2、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作者:雨果 3、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独木舟)是勇敢无畏。作者。
2、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3、诗人用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诗人: 惊讶、赞美 的感情。
4、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释义: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登高博见——比喻思想境界高,则视野开阔,眼光深远。豁目开襟——极目远视,开阔胸襟。放眼世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3.形容胸怀宽阔的诗句有哪些 1、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的博大胸襟做铺垫。
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它是诗人写作的重点吗?为什么?
秋天的景象。不是写作重点。诗人通过写大海吞云吐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7、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时的乐府诗的终止句,一般都与正文内容无关。就这首诗而言,你认为它是否与正文有关?请说出你的理由。
无关,因为删除后不影响全诗的思想感情与风格。
8、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的基调。
1、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
9、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
“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情感: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
“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一字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