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唐代的诗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诗人的诗作风格更是多种多样,各大名家自成一派,有浪漫诗派的代表李白,也有现实诗派的代表杜甫。
边塞诗派的代表为高适和岑参,其主要成员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的王昌龄。诗作多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主要内容,其思想深刻,想象奇崛,艺术性极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奏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年一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善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与诗仙李白齐名,明代王世贞论盛唐七绝,认为只有他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
这是一首边塞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语言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了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王昌龄《出塞》共有两首,此诗是第一首。
压卷之作,千古流传
这首诗诗人以写景入手,“奏时明月汉时关”,晧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明月还是那轮照过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
“万里长征人未还”,军劳力竭而功未成,不能归还故乡,“万里”见出空间寥廓,边月关山,千古而不变,而历史征战却依然不断,在时空流转中展开雄阔苍茫的画面。
最后两句诗人发出深沉感慨,希望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将军一举平息胡乱,不使胡马偷渡阴山。诗人把如此复杂的感情熔铸在短短的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王昌龄的边塞诗,流露出的情感往往是矛盾而复杂的:既有慷慨从军,为国献身的壮志与激情,又有因艰苦单调的戍边生活所带来的思乡与无奈,还伴随着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领昏庸懦弱的悲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千古流传,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