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朗朗上口的《静夜思》,是引领不少人进入诗词世界的启蒙之作。他一生洋洋洒洒地写下了3000多首诗,至今仍有900多首载入史册,被人们口口相传。
1.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汤,搞笑诗句骂人李白 。喝了一碗汤,尿了一裤裆。2.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3.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开窗. 遇见X光,牙齿掉光光。4.西塞山前烤白鹭, 。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关于他的身家如何,父母何许人也,史料的记载中多有争议,《旧唐书》中提到李白的父亲是李客,陈寅恪先生却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指出李白不是汉人,他祖上是西域胡人。所以李白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
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高宗继位,发扬了先皇治国的优良传统,至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后国力达到鼎盛。诗人韦应物有名句“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就是描述的大唐盛世受到四方朝拜的壮观景象。
其实李白虽在诗词上颇有造诣,但仕途一直不得意。他生性狂傲,因“力士脱靴”事件得罪了因忠心耿耿而深受宠信的高力士,也看不上达官贵族一流的阿谀奉承。这样的性格,必然是难以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李白写的一首骂人的诗如下:李白《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离开故乡开始云游,十几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所以李白眼界之卓越,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匹敌。之所以他能写出一些浪漫又气势磅礴的诗句,大概也跟这段经历有关吧。
1、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2、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3、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4、在在飞花尽是侬,不留一点旧时容。何当大计出关右,满盏干戈红袖中。5、镜中貌。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移居东鲁。这里是孔子的故乡,聚集了大批儒生。但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李白发现这些人不仅思想迂腐还喜欢从挖苦别人中获得满足感,心中很是厌恶,遂写下了这篇骂人的千古绝唱《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诗题中的“鲁儒”指的就是那些只会读死书的腐儒。唐朝时,儒学有派别之分,鲁儒只知道套用书中的道理,齐儒做学问更加注重联系国事。通读全诗没有一个脏字,却字字珠玑切中要害,没准你会以为在夸你,实在是让人不禁自惭形秽。
诗的大意是说鲁儒只懂得死读书,以为背会了四书五经就能成就大事,其实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对于这些不同变通却又自以为是的儒生们,李白奉劝道,你们早晚会被时代淘汰,不如回家种田去吧。
李白写的一首骂人的诗《嘲鲁儒》。《嘲鲁儒》是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正如诗题所说,这首诗讽刺的对象便是“鲁儒”,也就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李白主要讽刺了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