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七饭八酒十分下一句,茶七饭八酒满下一句

先说个苏轼被王安石怼的历史故事。当年,王安石与苏轼因分属不同政治营垒,常遭王安石排挤,最后实在玩不过王安石,被贬至湖北黄州。临走前,王安石对他说,“苏老兄,到时候回京城,帮带一桶长江中峡水可好”?东坡

先说个苏轼被王安石怼的历史故事。

当年,王安石与苏轼因分属不同政治营垒,常遭王安石排挤,最后实在玩不过王安石,被贬至湖北黄州。

临走前,王安石对他说,“苏老兄,到时候回京城,帮带一桶长江中峡水可好”?

东坡应允。

三年后,茶七饭八酒满下一句,东坡先生考绩回京城,特意到三峡取水,谁知被两岸景色所迷住,船过了中峡,才想起取水的事,可回头谈何容易?

三峡水一流而下,下峡水不是也从中峡来的吗?于是便耍了个小聪明,只取了下峡水就回了京。

他把水送去给王安石时,王安石很是高兴,留下他一起试皇上赐的蒙顶茶。

茶泡好,王安石给自己和苏东坡各倒了一杯,只有七分。

苏东坡心中想,此老如此吝惜,一杯茶也不肯倒满。

王安石端起茶,喝了一口,品评一番,皱起眉头说道:你这水是三峡水,可不是中峡水吧。

苏东坡吓了一跳,赶忙把情况说明。

苏东坡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你见老夫斟茶只有七分,心中一定在编排老夫的不是。

苏东坡被说中心事,忙说不敢。

王安石一笑,说:这长江水来之不易,你自己知晓,不消老夫饶舌。这蒙顶茶进贡,一年正贡365叶,陪茶20斤,皇上钦赐,也只有论钱而已,斟茶七分,表示茶叶的珍贵,也是表示对送礼人的尊敬;斟满杯让你驴饮,你能珍惜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俗语有云:茶七饭八酒十分,就是说倒茶七分满,饭吃八分饱,敬酒要满杯。因为酒是冷的,主人双手奉上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烫的,满了接手容易洒出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候还会被烫。

苏东坡顿时清醒,一句也不敢回应,只能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茶七饭八酒十分

所谓“茶七饭八酒十分”,是指主人给客人倒茶、添饭、斟酒时,茶杯、饭碗、酒杯满到七、八、十分的程度。主若以茶待客,则以倒七分为敬,不宜过满。茶汤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品普洱茶需要。

历史故事,口口相传上千年,几分真假不好判断,但民间茶只斟七分,避免“茶满欺人”的讲究却是实实在在的。这可不是对古人习惯的盲目继承,而是中国人待客礼数的体现。

因为茶是要趁热喝的,倒得太满,如烫着客人的手,茶水洒落到衣裤、桌子上,或因手受烫而致使茶杯掉下地打破了,会让人觉得尴尬而不自在;

若茶杯中只有七分茶水,不但方便拿取,茶水的面距离杯口就还会有一定空间,茶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酒满敬人,茶满送人”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

此外,“茶七”风俗还可以引申为: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抿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

留下三分是人情。俗语“茶七、饭八、酒十分”,指的是在给客人倒茶的时候,要倒七分满,在给客人盛饭时,要八分满,而倒酒的时候就要倒满了。茶倒的太满的话会烫着客人的手,若因手受烫而致使茶杯掉下地被打破了。

七分,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分寸上的把握。

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

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PART B 饭八酒十分

与“茶满欺人”相应的是“酒满敬人”。

中国人请客讲究“无酒不成席”,酒,是待客的上乘之物。

茶七饭八酒十分下一句

但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人们也有“酒八分”的讲究,因为在冬天,北方许多地区是讲究喝温酒的。

此外,酒斟八分,对好酒之人还是一种提示(特别是长辈对小辈分):不要贪杯哦~

茶七饭八酒十分下一句

至于“饭八”,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主人在给客人添饭时,八分为宜。

少了,“饭都舍不得给人吃饱”,有小气之嫌;

太满以至“冒尖”了,吃起来掉了饭粒不雅观,夹的菜也没地方放,让人很不方便。

中国是礼仪之邦,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有诸多讲究。

虽然细节繁琐,但这些老规矩可不是“陈规陋习”,它是我们的民族特色,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一种风度,一种品味,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文化。

水木然新书《价值规律》正式上市!

茶七饭八酒十分下一句

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做知识付费

就是不想让知识变成奢侈品

而是想让知识可以普罗大众

这本书很便宜(不到40块),但字字如金

感谢各位的支持

让我一直写到现在

2019年,让我们再出发!

有些规矩用俗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风趣幽默,更容易让大家记住。招待客人的时候有这么一句俗语:“茶七,饭八,酒十分”,招待客人要知道。这句话是招待客人的一种规矩,有时候大家可能不在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给客人斟茶。

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购买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11:55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17:22

相关推荐

  • 关于家国情怀的诗句,含有家国情怀的诗句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不论身处何地,都心念祖国。是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意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能体现家国情怀的诗:《

    2023年06月05 292
  • 革命的诗句,红色革命诗

    【编者按】他们大义凛然,100首,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夏明翰《就义诗》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

    2023年05月19 249
  • 书法诗句,赞美书法的诗词

    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2023年04月09 235
  • 描写春天早晨的诗句,写春天的绝美诗句

    和煦的暖风吹来,枝头生出点点新绿,燕子喳喳叫着……有人悄悄在耳边说:春天来了。春天总是承载着最多的希望,酝酿着更多的花开。诗人们也爱春天,韩愈邀好友出来游玩,写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

    2023年04月10 307
  • 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自远诗句

    不论夏日秋天,能听得一两声蝉鸣,总会带给人许多遐思。偶尔翻阅《全唐诗》,仿佛听见了遥远的蝉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上一句:居高声自远下一句:非是藉秋风——摘自唐代.虞世南

    2023年04月10 293
  • 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举杯邀明月下一句幽默

    《月是故乡明》天边的星星眨着眼睛勾起了我想家的心情为了生活忙碌打拼忽略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轮明月白的透明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对影成三人。诗词名称:《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023年06月05 220
  • 描写白鹭的诗句,描写春天白鹭的诗句

    -1-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南北朝:张文姬《沙上鹭》-2-池上静难厌,云间欲去晚。忽背夕阳飞,乘兴清风远。——唐代:钱起《晚归鹭》-3-双去双来日已频,只应知我是江人。对

    2023年05月21 209
  • 体现诗人气节的诗句,苏轼关于气节的诗句

    在他看来,这张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表,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风景的关系,人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人和社会体制的关系(包括祭祀活动等),因此,中国诗歌的总体性质和语言的节奏就与此有关。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

    2023年05月02 267
  • 带王字的诗句,关于王姓最美的诗句

    幽深无际古雅有余——钟繇《荐季直表》书法赏析张金梁《荐季直表》墨迹带王字的诗句有: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自唐代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译文: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2、春草明年

    2023年04月24 225
  • 感恩父母的诗句

    是谁将我们带到这大千世界?是谁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是谁最能包容我们所有的好与坏?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只有他们才能那么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一生的心血,养育、教育、关心、爱护我们,直到他们渐渐老去。作为子女的我

    2023年04月30 245
  • 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描写拟人的诗句大全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

    2023年05月11 243
  • 水仙子元曲描写手法,描写冬天的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0 286
关注微信